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3编欧亚大陆文明的中世纪文明(公元500-1500年)内容的目录摘编

比较两份目录,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材料 下面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3编欧亚大陆文明的中世纪文明(公元500-1500年)内容的目录摘编

比较两份目录,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以来,“刑罚类杂、频异,且严酷”。《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北齐律》废除宫刑,北周进一步废除肉刑。……北魏之前的缘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妇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北魏孝文帝以诏令特加缩小:非犯干名犯义之重罪者,缘坐处死皆止其身。北齐、北周更多次明令轻罪“重教化、轻刑罚”。……此外,自先秦以来,大刑之间就缺乏过渡、差等较大。如罪重于徒,不至死,怎么判定?……从北魏开始,大刑之间出现弹性,北齐时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进而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据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材料 秦汉以来,“刑罚类杂、频异,且严酷”。《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北齐律》废除宫刑,北周进一步废除肉刑。……北魏之前的缘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妇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北魏孝文帝以诏令特加缩小:非犯干名犯义之重罪者,缘坐处死皆止其身。北齐、北周更多次明令轻罪“重教化、轻刑罚”。……此外,自先秦以来,大刑之间就缺乏过渡、差等较大。如罪重于徒,不至死,怎么判定?……从北魏开始,大刑之间出现弹性,北齐时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进而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据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控制之下。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1912年上半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等组建了巴尔干国家反土同盟,1912年10月,巴尔干同盟对土宣战。盟军在民族解放和独立目标的鼓舞下痛击土军,土军溃败,1913年5月战争结束。战争使巴尔干各族摆脱土耳其的压迫,但半岛各国因领土问题矛盾加剧。……1913年6月,欧洲大国出于自身利益怂恿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组建的联军进行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7月,保加利亚在联军的进攻下宣告投降。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罗马尼亚等国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同盟国,这些都成了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两次巴尔干战争中,飞机开始用以实施轰炸,装甲车和无线电技术大量使用,这些对现代机械化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俄)扎多欣、尼佐夫斯基《欧洲的火药桶:20世纪的巴尔干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影响。
材料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控制之下。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1912年上半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等组建了巴尔干国家反土同盟,1912年10月,巴尔干同盟对土宣战。盟军在民族解放和独立目标的鼓舞下痛击土军,土军溃败,1913年5月战争结束。战争使巴尔干各族摆脱土耳其的压迫,但半岛各国因领土问题矛盾加剧。……1913年6月,欧洲大国出于自身利益怂恿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组建的联军进行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7月,保加利亚在联军的进攻下宣告投降。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罗马尼亚等国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同盟国,这些都成了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两次巴尔干战争中,飞机开始用以实施轰炸,装甲车和无线电技术大量使用,这些对现代机械化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俄)扎多欣、尼佐夫斯基《欧洲的火药桶:20世纪的巴尔干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3年,国民政府为衔接浙赣线与沪杭线拟建钱塘江大桥,茅以升任工程处处长。当时,建桥需要500万元,浙江省只筹得200万元,工程直到1934年勉强凑齐经费才开工。……钱塘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势受山洪、海潮以及台风影响,江底流沙厚41米。对此,茅以升发明“射水法”、“沉箱法”及“浮运法”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为抗战需要,茅以升及其施工队冒着敌人的轰炸加速施工,1937年9月及10月铁路、公路相继通车,这是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建桥期间,茅以升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同年底战局恶化,12月23日茅以升从全局出发,深明大义,亲自指挥炸毁大桥。大桥自通车至炸毁,尚不足3个月,但抢运国家的物质到后方为数甚巨。仅杭州沦陷前3天,就有数十万难民通过大桥疏散至后方。
——据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塘江大桥从修建到炸毁过程中茅以升的贡献。
材料 1933年,国民政府为衔接浙赣线与沪杭线拟建钱塘江大桥,茅以升任工程处处长。当时,建桥需要500万元,浙江省只筹得200万元,工程直到1934年勉强凑齐经费才开工。……钱塘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势受山洪、海潮以及台风影响,江底流沙厚41米。对此,茅以升发明“射水法”、“沉箱法”及“浮运法”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为抗战需要,茅以升及其施工队冒着敌人的轰炸加速施工,1937年9月及10月铁路、公路相继通车,这是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建桥期间,茅以升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同年底战局恶化,12月23日茅以升从全局出发,深明大义,亲自指挥炸毁大桥。大桥自通车至炸毁,尚不足3个月,但抢运国家的物质到后方为数甚巨。仅杭州沦陷前3天,就有数十万难民通过大桥疏散至后方。
——据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塘江大桥从修建到炸毁过程中茅以升的贡献。
2.单选题- (共16题)
5.
罗马帝国初期曾明令禁止主人判处奴隶与猛兽搏斗;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废除了奴隶主把奴隶卖给角斗场的权力;君士坦丁大帝(272-337年在位)将故意杀死奴隶与杀人罪同等对待。出现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
B.罗马国家的不断扩张 |
C.自然法理念的深刻影响 |
D.民主政治的逐渐发展 |
6.
与联邦众议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截然不同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种选举方式
A.协调了南北方的利益 |
B.抑制了民众对政府的影响 |
C.违背了权力制衡原则 |
D.消解了联邦与各州的矛盾 |
7.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时,应受免职处分。”这表明1787年宪法
A.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力 |
B.强调对官员经济犯罪的监督 |
C.所有官职都是由民选产生 |
D.注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
8.
1897年梁启超首次提出地方自治的设想,“故为今日计,必有腹地一二省可以自立,然后中国有一线之生路。”这表明地方自治的设想是
A.民族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B.梁启超救国思想出现重大转折 |
C.戊戌变法改革措施的延续 |
D.应对列强瓜分狂潮的救国策略 |
9.
1971年,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
A. 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B.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C. 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
D. 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
A. 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B.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C. 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
D. 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
10.
2016年6月24日,英国正式脱欧,其实早在1958年欧共体正式成立时英国一直拒绝加入,直到1973年它才成为欧共体成员国。1975年又发生了脱欧公投,当时留欧派在投票中以67%获胜选择继续留在欧共体中。这反映了
A.英国与欧洲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
B.英国的政治走向取决于民众的意愿 |
C.英国的自身利益影响着政治走势 |
D.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发展的根本动力 |
11.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出现这一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
B.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
C.封建政府抑商政策的负面效应 |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加强 |
12.
清朝,康熙帝改变按人口征收丁税的传统做法,宣布推行“固定丁税,永不加税”政策,雍正帝随后把固定的丁税并入土地税统一征收。上述政策
A.放弃了丁税收入 |
B.引发了税制混乱 |
C.刺激了人口增长 |
D.解决了人地矛盾 |
13.
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反映了
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
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
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
D.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
15.
下面两图是19世纪中后期晚清进口洋棉、洋纱、洋布情况变动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洋纱和洋布进口量持续呈上升趋势 |
B.洋布价格变动与进口总量趋势完全不同 |
C.洋纱进口总量与价格变动完全一致 |
D.洋棉进口总量增加,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 |
16.
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如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 |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
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
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
18.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
A.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 |
B.表明“崇洋”思想非常流行 |
C.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
D.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
19.
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虽然以年轻士绅、知识分子为基础的国民党和进步党获得了多数席位,但是实力最强的北洋派系和地方实力派却几乎没人参加选举。这一现象表明
A.国内政治格局与选举无关 |
B.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
C.选民素质制约了选举结果 |
D.文治传统影响深远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