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近代以来,英国长期以列强的带头人身份出现在中国。但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国力限制及欧洲时局的牵制实际上已使英国在远东处于一种虚.弱状态,它已没有能力再在中国充当首席列强的角色。围绕着远东危机的若干次交涉活动都表明,没有美国的积极参与,英国不肯也不能有所作为。1938年6月,蒋介石对有可能对远东发生影响的英、美、俄等大国进行了一番比较分析,他认为:“英国老谋深算,说之匪易,俄亦自有国策,求援无效。惟美为民主舆论之国较易引起义侠之感,且罗斯福总统确有解决远东整个问题之怀抱。如舆论所向、国会赞同则罗斯福总统必能有所作为。”蒋介石提出的外交方针是“应运用英美之力,以解决中日问题”“对俄应与之联络”“对德应不即不离”。1938年9月,孔祥熙在致新任驻美大使胡适的电文中明确指出了美国在列强中的领头地位,叮嘱他说:“此次使美,国家前途利赖实深。列强惟美马头是瞻,举足轻重,动关全局,与我关系尤切。”这表明,到1938年底,中国对列强的外交中已经形成了以对美外交为主的格局。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朝中国战时外交的目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国重视对美外交的原因。
材料:近代以来,英国长期以列强的带头人身份出现在中国。但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国力限制及欧洲时局的牵制实际上已使英国在远东处于一种虚.弱状态,它已没有能力再在中国充当首席列强的角色。围绕着远东危机的若干次交涉活动都表明,没有美国的积极参与,英国不肯也不能有所作为。1938年6月,蒋介石对有可能对远东发生影响的英、美、俄等大国进行了一番比较分析,他认为:“英国老谋深算,说之匪易,俄亦自有国策,求援无效。惟美为民主舆论之国较易引起义侠之感,且罗斯福总统确有解决远东整个问题之怀抱。如舆论所向、国会赞同则罗斯福总统必能有所作为。”蒋介石提出的外交方针是“应运用英美之力,以解决中日问题”“对俄应与之联络”“对德应不即不离”。1938年9月,孔祥熙在致新任驻美大使胡适的电文中明确指出了美国在列强中的领头地位,叮嘱他说:“此次使美,国家前途利赖实深。列强惟美马头是瞻,举足轻重,动关全局,与我关系尤切。”这表明,到1938年底,中国对列强的外交中已经形成了以对美外交为主的格局。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朝中国战时外交的目的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国重视对美外交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农业社会的经济因素虽然不如政治因素那样,对行政区划的层级……边界的变迁带有根本性的影响,但对于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的变化却有直接的关系。秦代以来南方和北方郡县分布密度的逆转,正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变化过程的反映。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建置和地理分布”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材料农业社会的经济因素虽然不如政治因素那样,对行政区划的层级……边界的变迁带有根本性的影响,但对于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的变化却有直接的关系。秦代以来南方和北方郡县分布密度的逆转,正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变化过程的反映。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建置和地理分布”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13年和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20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18411846年,又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条例。1849年终止了从17世纪50年代保留下来的航海条例。1860年,英、法签订英法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并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一:1813年和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20年代,英国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18411846年,又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厂主利益的谷物条例。1849年终止了从17世纪50年代保留下来的航海条例。1860年,英、法签订英法通商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
——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郑观应、薛福成等人先后提出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由各国的相互隔绝的时代变为互相“联属”的时代。他们还认识到,导致这种时代变动的原因是西方各国工业发展,商务发达,使“环地球九万里之中,无不周游贩运”。通商贸易是沟通各国的桥梁,联系世界的纽带。他们谈到这种认识时说,“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划疆自穹,不相往来百货流商云集”,从而形成了各国交往、相互通商的新局面。薛福成说:“余观火轮舟车之迅捷,因念人心由拙而巧,风气由朴而华,固系宇宙间自然之理。”……在对这种局势发出的大声疾呼中,郑观应以“鲸吞蚕食,虎踞狼食”来描绘这个局面竞争的残酷,可谓痛切而形象。——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的通商贸易政策,并说明该政策得以推行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对通商贸易的认识,并加以简要评价。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34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后,效果并不理想。报关出口的白银锐减,但走私的白银却剧增,1935年仅白银走私出口额就有1.5亿元至2.3亿元。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果断决定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取缔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宣布实行法币政策,自11月1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以后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均以法币交易;其他银行的钞票难以流通,但应逐渐收回,不得增发;实行白银国有后,各公私机关及个人持有银本位币、生银者,可到银行兑换法币;确定法币外汇本位制,法币无含金量,其价值依外汇汇率表示,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购售外汇。193b年,法币与美元比价为100法币折合30美元。至1936年底,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共发行法币1407亿元,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许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同民政府实行法市政策的意义。
材料:1934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后,效果并不理想。报关出口的白银锐减,但走私的白银却剧增,1935年仅白银走私出口额就有1.5亿元至2.3亿元。有鉴于此,南京国民政府果断决定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取缔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宣布实行法币政策,自11月1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以后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均以法币交易;其他银行的钞票难以流通,但应逐渐收回,不得增发;实行白银国有后,各公私机关及个人持有银本位币、生银者,可到银行兑换法币;确定法币外汇本位制,法币无含金量,其价值依外汇汇率表示,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无限制购售外汇。193b年,法币与美元比价为100法币折合30美元。至1936年底,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共发行法币1407亿元,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许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同民政府实行法市政策的意义。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苏颂,宋朝著名的药物学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颂任校正医书官。最初他参与编撰《嘉祜本草》,后来又领导《图经本草》的编写工作。他采用了发动广大医师和药农呈送标本和药图,并写出详细说明的方法,改变了以往从书本到书本的脱离实物的弊病,从而为纠正药物的混乱与错讹做出了重大贡献。《图经本草》的标本、药图和说明文字来自四面八方,“今天上所上,绘事千名……事有详略,言多鄙俚。向非专一整比,缘饰以文,则前后不伦,披寻难晓”。为整理遗堆积如山、其乱如麻的原始材料,他提出了六项原则:前三项原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把问题研究明白;后三项原则是实事求是,既不轻易舍弃来自基层的资料,也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两说并存或存疑待考。经过统一整理,重加撰述,苏颂终于在嘉祜六年(1061年)完成了流传至今的第一部有图的本草书。李时珍赞扬《图经本草》“考证详明,颇有发挥”,给予其充分的肯定。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颂编写《图经本草》的科学意义。
材料:苏颂,宋朝著名的药物学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颂任校正医书官。最初他参与编撰《嘉祜本草》,后来又领导《图经本草》的编写工作。他采用了发动广大医师和药农呈送标本和药图,并写出详细说明的方法,改变了以往从书本到书本的脱离实物的弊病,从而为纠正药物的混乱与错讹做出了重大贡献。《图经本草》的标本、药图和说明文字来自四面八方,“今天上所上,绘事千名……事有详略,言多鄙俚。向非专一整比,缘饰以文,则前后不伦,披寻难晓”。为整理遗堆积如山、其乱如麻的原始材料,他提出了六项原则:前三项原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把问题研究明白;后三项原则是实事求是,既不轻易舍弃来自基层的资料,也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两说并存或存疑待考。经过统一整理,重加撰述,苏颂终于在嘉祜六年(1061年)完成了流传至今的第一部有图的本草书。李时珍赞扬《图经本草》“考证详明,颇有发挥”,给予其充分的肯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颂《图经本草》的编写得以完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颂编写《图经本草》的科学意义。
2.单选题- (共8题)
7.
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的利益集团)必须建立一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由此,制宪会议的各州代表主张
A.实施共和主义的分权原则 |
B.创造正义和民主的政治体制 |
C.抛弃邦联体制的重要内容 |
D.建立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 |
8.
下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
时间 | 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 |
1859年 | 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和外交事务。 |
1861年 | 总理衙门设立后,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 |
A.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 |
B.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 |
C.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 |
D.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
9.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C.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 |
D.对革命形势作了过高的估计 |
10.
1956年4月,***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此论
A.阐明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
B.重申了必须继续借鉴苏联模式 |
C.主张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
D.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11.
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这反映了汉代
A.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
D.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 |
12.
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向中国人普及欧洲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晚明时期的“西学东渐”
A.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 |
B.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
C.利于中国科学文化与世界接轨 |
D.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