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十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0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形成
材料二1750-1900年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单位:%)

——据(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估算数据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世界工业生产变化的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联合王国在19世纪后半期占世界工业生产份额迅速提高的原因。
2.
(加试题)“一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也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前看上去坚实不变的东西现在都成了问题,甚至化为乌有。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
——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二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这个过渡阶段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的含义和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为实现第二个阶段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提出的斗争策略和口号。列举俄国革命的成功在当时中国社会所形成的反响。
3.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西方建设公共空间有悠久的传统。从希腊罗马开始的上层贵族和平民结合的自由政体,沿袭了上层贵族和平民有一起娱乐、集会的传统。反映在建筑上,出现大型剧场、体育场、斗兽场等公共建筑。在古代中国没有君民共享的建筑空间传统。现存最有代表性的古戏楼颐和园德和楼年代近,规模小。德和楼的观戏室是为慈禧个人看戏设计的,只有少数亲信陪从。

——摘自胡兆量等《图说中国文化地理》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图一图二建筑在历史上的地位。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座建筑分别进行了怎样的采光设计?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方对待公共建筑空间的两种不同传统。选择其中一个传统,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单选题(共17题)

4.
在伯利克里时期即雅典民主发展的“黄金时代”,某机构是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对公民大会的决议拥有最终核准权,其成员由抽签方法选出。该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5.
在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提比略•格拉古推行土地制度改革,给予农民土地,限制高官特权,结果被贵族派刺杀;其弟弟盖约•格拉古继承兄长遗志,立法深化改革,扩大公民权利,又被公然杀害。这说明当时
A.罗马民主派扩大公民权的努力受阻
B.公民法成为维护古罗马贵族利益的工具
C.滞后的土地制度制约罗马帝国经济发展
D.罗马下层民众权利被剥夺状况缓解
6.
中新社休斯敦2018年11月20日电:美国一名联邦法官临时“叫停”了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的移民庇护禁令。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消息,美国旧金山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蒂加尔19日作出这临时性裁决,并称特朗普政府的这项行政令违反了现行法律,将对寻求庇护的移民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以下关于上述材料的解析正确的是
①说明美国联邦法院具有最高的司法权
②反映了美国法院要对总统负责
③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④表明美国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7.
“……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造成上述现象的这场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
A.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
B.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历经的河流顺序正确的是
①血战湘江
②巧渡金沙江
③飞夺泸定桥
④四渡赤水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9.
以下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B.1954年宪法的颁布,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文革”期间虽然全国处于大动乱,但法制建设还是取得很大成就
D.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99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10.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新中国代表团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的签订;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
A.表明了新中国制止新殖民主义的决心
B.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
C.打破了美国遏制孤立中国的政策
D.有利于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
11.
关于和平与发展的主题,1985年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这一论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开启了中国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
12.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入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了
A.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商业的控制
B.政府严格控制民间的商业贸易
C.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D.国家专卖制度严重影响商业发展
13.
《全球通史》写到:“德国的工业化……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以巨人般步伐前进”的表现
A.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B.德国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C.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D.德国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14.
卢梭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由此欧洲思想界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以下言论体现该思潮的是
A.“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B.“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英)大卫·休谟
C.“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D.“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康德
15.
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主题,比较科学地反映了历史史实的是
①决定了西欧的文明进程------纸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火药
④开启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印刷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
下图中数字所示地,与相关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①《新青年》杂志的创刊地
B.②近代中国最早航运企业的诞生地
C.③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见证地
D.④近代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见证地
17.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为“中国航天日”。4月24日是为了纪念
A.中国首个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首个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D.首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8.
(加试题)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中外历史上不少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提倡中庸之道,以下历史人物的思想蕴含中庸思想的是
①孔子
②亚里士多德
③梭伦
④西塞罗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
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时间里,对重庆先后实施了“100号作战”“101号作战”和“102号作战”三次大规模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不属于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原因的是
A.受德国法西斯接连胜利的刺激
B.妄图乘机瓦解重庆国民政府或使其屈服
C.为打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联合进攻
D.为北侵苏联或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创造条件
20.
(加试题)2013年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水灾,70%以上城区受淹。城乡引水排水处理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中外历史上都有关注。以下关于引水排水举措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罗马万神殿大圆顶正中有一个圆孔,导致雨水进入殿内,设计师让殿内中央地面凹陷,使雨水顺势流入地面的排水系统
B.北京保和殿的三层台基,四个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龙头,龙嘴里都有一个小圆孔,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C.西递大街小巷,都以青石板铺路,路的两侧砌有排水暗沟,解决村落排水问题
D.宏村开凿水圳,利用天然落差引南湖水入月沼,在水圳上游设水闸,控制水的流量,水流长年不枯

3.多选题(共1题)

21.
(加试题)一战前欧洲两大国签订了一个同盟,盟约规定“缔约国一方遭到俄国的进攻,他方应以全部兵力援助,并不得单独媾和,一方遭到第三国进攻,他方应采取善意的中立,如进攻的国家得到俄国支持,缔约双方应共同作战”。以下关于该条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条约有明显的反英性质
B.该条约带来的严重后果则是法俄同盟的成立
C.该条约是德国为应付东西两线可能的进攻,选择意大利为伙伴
D.该条约实际上成了欧洲列强分裂为两大对峙的军事同盟体系的开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