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福建福州市高三毕业班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703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法国其已然者矣……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
材料二:中国与法国民情最相反,路梭(卢梭)诸贤之论,施之于法国,诚为取乱之具,而施之于中国,适为兴治之机。……先生日虑及此,弟子窃以为过矣。……法国革命影响于全欧者多矣。弟子谓法人自受苦难,以易全欧国民之安荣,法人诚可怜亦可敬也。
——梁启超《致康有为书》(190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政治观点。结合所学,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观点与康有为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评价他的观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材料二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玉华宫的建筑是“苞山络野”,耗费以亿计。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唐太宗有何变化?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单选题(共6题)

3.
史学家甲:“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史学家乙:“冷战应归咎于美苏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以下选项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
A.史学家甲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历史B.史学家甲应用整体史观诠释历史
C.两位史学家分别代表不同国家的利益D.两位史学家分析视角有较大不同
4.
“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战国时期,“市井”“闾肆”等词的出现反映了
A.城郊“草市”的形成B.“市”突破城的界限
C.城市中商业区的产生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5.
商会是近代出现的商人群体。据统计,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1912年商会总数猛增至794个,1915年更激增到1262个。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鼓励
B.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C.民族工商业发展
D.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6.
老照片拍于20世纪80年代初,石狮的服装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这幅照片能够说明当时石狮地区(  )
A.计划退场 确立市场体制B.政策宽松,激发市场活力
C.先行先试,推进国企改革D.大胆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7.
下图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日德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
D.战后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国工农业生产
8.
宋人项安世说:“学诗当学杜(甫)诗,学词当学柳(永)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他认为杜诗柳词
A.有直抒胸臆的特点
B.是诗词艺术的巅峰代表
C.注重道德教化功能
D.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