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二 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颍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羽聘骠骑谘议参军颖阳郑平城女,次弟颖川王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祥聘吏部郎中颖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材料三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引自《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四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1)材料一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
(2)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此措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材料四中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4)根据所学,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2.单选题- (共22题)
①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
③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
④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①水利得到了兴修;
②劳动工具改进,注意精耕细作
③经济作物种植增多;
④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增多,人口增加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
B.通过抽签,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
C.按照“遗嘱法”,把遗产交付给自己的侄子基尔德 |
D.当选为“四百人会议”中的一员 |
①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②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
③政府按一定标准把土地分给农民
④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①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②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赋予了平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④使得平民在国家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
C.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 D.巩固和发展小农经济 |
年代 | 收入(单位:贯) | 支出(单位:贯) |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 15085万余 | 12677万余 |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 12625万余 | 收支相抵 |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 11613万余 | 13186万余 |
A.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
B.“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
C.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的局面 |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
A.推翻了君主制,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
B.促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 |
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
D.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
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
B.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
C.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劳役和赋税负担 |
D.强兵措施未能扭转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
3.选择题- (共18题)
请你将下面有关“光的反射”的实验报告填充完整.
步骤 和 现象 | 1.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 {#blank#}1{#/blank#},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3. {#blank#}2{#/blank#},重做一次.换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4.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则在纸板NOF上 {#blank#}3{#/blank#}(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5.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 |||||||||
表格 | 1.取下纸板,用 {#blank#}4{#/blank#}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记录在下表:
结论:发生反射时, {#blank#}5{#/blank#}. |
以下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有不完整之处,请你填写.
器材 | 白纸板、 {#blank#}1{#/blank#}、 {#blank#}2{#/blank#}的蜡烛、火柴、三角板、笔 |
步骤 | 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立着一块 {#blank#}3{#/blank#}作为 {#blank#}4{#/blank#},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这里应用了物理学的 {#blank#}5{#/blank#}方法)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blank#}6{#/blank#},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这里应用了物理学的 {#blank#}7{#/blank#}方法) |
结论 | {#blank#}8{#/blank#} {#blank#}9{#/blank#} {#blank#}10{#/blank#} |
以下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有不完整之处,请你填写.
器材 | 白纸板、 {#blank#}1{#/blank#}、 {#blank#}2{#/blank#}的蜡烛、火柴、三角板、笔 |
步骤 | 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立着一块 {#blank#}3{#/blank#}作为 {#blank#}4{#/blank#},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这里应用了物理学的 {#blank#}5{#/blank#}方法)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blank#}6{#/blank#},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这里应用了物理学的 {#blank#}7{#/blank#}方法) |
结论 | {#blank#}8{#/blank#} {#blank#}9{#/blank#} {#blank#}10{#/blank#} |
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的集合内:
5.2,0,,,+(﹣4),﹣2,﹣(﹣3 ),0.25555…,﹣0.030030003…
(1)分数集合:{{#blank#}1{#/blank#} …}
(2)非负整数集合:{{#blank#}2{#/blank#} …}
(3)有理数集合:{{#blank#}3{#/blank#} …}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blank#}1{#/blank#}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blank#}2{#/blank#} .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blank#}3{#/blank#}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blank#}4{#/blank#}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blank#}5{#/blank#} m/s.
【科技讯】2015年5月24日消息,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进了一步。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A、B、C三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
(1)A、B两组同学共同选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blank#}1{#/blank#} 不同.
(2)C组同学选择的是图乙装置,他们发现所测水的沸点{#blank#}2{#/blank#} 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通过分析图丙,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blank#}3{#/blank#} ,且不断{#blank#}4{#/blank#}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