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北京市四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702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二 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颍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羽聘骠骑谘议参军颖阳郑平城女,次弟颖川王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祥聘吏部郎中颖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材料三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引自《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四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文帝为迁都提出了哪些理由?
(2)材料二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此措施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材料四中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
(4)根据所学,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2.单选题(共22题)

2.
为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孝文帝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B.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模仿汉族官制
D.推崇法家思想
3.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
③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
④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有很大发展,表现在
①水利得到了兴修;   
②劳动工具改进,注意精耕细作
③经济作物种植增多; 
④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增多,人口增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5.
作为一位雅典的公民,阿帕亚年收入100麦斗,他不能拥有以下哪项权力()
A.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B.通过抽签,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C.按照“遗嘱法”,把遗产交付给自己的侄子基尔德
D.当选为“四百人会议”中的一员
6.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整顿吏治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
7.
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有( )
①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②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
③政府按一定标准把土地分给农民
④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8.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②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赋予了平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④使得平民在国家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秦国富国强兵的需要
10.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项规定不利于
A.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促进工商业的发展D.巩固和发展小农经济
11.
北魏实行三长制的作用是
①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②使基层行政机构得以完善
③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④助长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
庆历新政的内容不包括
A.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
B.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属“恩荫”做官
C.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
D.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
13.
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收支相抵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B.“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的局面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14.
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殖人口增加税收
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
15.
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进行改革的是指
A.商鞅变法B.管仲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北宋王安石变法
16.
王安石变法中,引起藏匿土地、隐产逃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措施是
A.均输法B.市易法C.青苗法D.方田均税法
17.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他
A.推翻了君主制,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促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
C.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D.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18.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最基层行政组织的长官是
A.县长B.邻长C.里长D.党长
19.
下列评述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B.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C.从根本上减轻农户的劳役和赋税负担
D.强兵措施未能扭转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0.
王安石变法过程中,主要触犯了哪些人的利益
A.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B.手工业者
C.中小地主D.农民
21.
王安石变法中,要求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的措施是
A.市易法B.均输法C.青苗法D.募役法
22.
主持制定《法经》的是
A.管仲B.李悝C.吴起D.商鞅
23.
棱伦改革之前,雅典的“山地派”
①都是债务奴隶;
②大都居住在山区;
③不能享受公民权;
④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3.选择题(共18题)

2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5.

如图所示,请根据已知的入射光线,作出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6.

如图所示,请根据已知的入射光线,作出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7.

请你将下面有关“光的反射”的实验报告填充完整.

步骤

现象

1.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 {#blank#}1{#/blank#},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3. {#blank#}2{#/blank#},重做一次.换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4.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则在纸板NOF上 {#blank#}3{#/blank#}(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5.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表格

1.取下纸板,用 {#blank#}4{#/blank#}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记录在下表:


角i

角r

第一次

30°

30°

第二次

60°

60°

结论:发生反射时, {#blank#}5{#/blank#}.

28.

-23,3.14,0.161616…,π2中,分数有{#blank#}1{#/blank#}个.

29.

-23,3.14,0.161616…,π2中,分数有{#blank#}1{#/blank#}个.

30.

1不是﹣1的(  )

31.

1不是﹣1的(  )

32.

1不是﹣1的(  )

33.

以下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有不完整之处,请你填写.

器材

白纸板、 {#blank#}1{#/blank#}、 {#blank#}2{#/blank#}的蜡烛、火柴、三角板、笔

步骤

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立着一块 {#blank#}3{#/blank#}作为 {#blank#}4{#/blank#},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这里应用了物理学的 {#blank#}5{#/blank#}方法)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blank#}6{#/blank#},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这里应用了物理学的 {#blank#}7{#/blank#}方法)

结论

 {#blank#}8{#/blank#}

 {#blank#}9{#/blank#}

​ {#blank#}10{#/blank#}

34.

以下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有不完整之处,请你填写.

器材

白纸板、 {#blank#}1{#/blank#}、 {#blank#}2{#/blank#}的蜡烛、火柴、三角板、笔

步骤

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立着一块 {#blank#}3{#/blank#}作为 {#blank#}4{#/blank#},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这里应用了物理学的 {#blank#}5{#/blank#}方法)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blank#}6{#/blank#},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这里应用了物理学的 {#blank#}7{#/blank#}方法)

结论

 {#blank#}8{#/blank#}

 {#blank#}9{#/blank#}

​ {#blank#}10{#/blank#}

35.

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的集合内:

5.2,0,π2227,+(﹣4),﹣234,﹣(﹣3 ),0.25555…,﹣0.030030003…

(1)分数集合:{{#blank#}1{#/blank#}  …}

(2)非负整数集合:{{#blank#}2{#/blank#}  …}

(3)有理数集合:{{#blank#}3{#/blank#} …}

36.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blank#}1{#/blank#}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blank#}2{#/blank#} .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blank#}3{#/blank#} (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blank#}4{#/blank#}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blank#}5{#/blank#} m/s.

37.

【科技讯】2015年5月24日消息,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为寻找地外文明又迈进了一步。材料中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38.

读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是66°3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可能是(    )

39.

读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是66°3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可能是(    )

40.

读极地投影图,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是66°3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可能是(    )

41.

某班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A、B、C三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甲、乙装置).

(1)A、B两组同学共同选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发现将水加热至沸腾时的时间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blank#}1{#/blank#} 不同.

(2)C组同学选择的是图乙装置,他们发现所测水的沸点{#blank#}2{#/blank#} 10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通过分析图丙,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blank#}3{#/blank#} ,且不断{#blank#}4{#/blank#}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