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98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8年《大清钦定宪法大纲》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君上(皇帝)调遗全国军队,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君上有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唯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公选,其他国务大臣,由总理推举,皇帝任命。皇族不得为总理及其他国务大臣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910年,清政府在舆论压力下公布第一届内阁成员名单,其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仅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
1871年,德意志皇帝任命俾斯麦为首相,并根据俾斯麦的提议,由议会通过,皇帝颁布了内阁成员名单,无一名皇族
 
上表是晚清宪法大纲和近代德国宪法内容与实施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有三类高校:公立大学、教会大学、私立大学。1937年之前,所有大学都实行的是比较灵活的学校自行招考。每个大学的考试时间是错开的,也是为了方便学生多几次报考的机会。1938年的《教与学》杂志总结,高校招生太费钱了。每到暑假,各地报纸挤满了大中学校的招生广告,每个大学的广告费至少要花数百元,也有千元以上的,全国各国立大学合计便要数万元!……“这种无谓的浪费就是国家的损失。”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实施第一次公立大学全国统考,高考科目为国文、数学、西语、生理化、化学、物理、中外地理、中外历史、公民9门课,全国分为12个招生区,每个招生区有各自的高考试卷和各公立大学录取分数线别设在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等地区。1941年后,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公立大学全国性统考因无法组织便停止了,与其他类大学一样仍然实行自主招生。
——整理自《民国时期的全国统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8年民国高考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8年民国高考改革的目的及结果。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整个战役中,法国损失了约10万人,其他同盟国损失了2万人,德国损失了45,000人。这些损失还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进攻所蒙受的损失的一半。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虽然这些指责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但另一些因素似乎更具决定性。一个因素是苏——德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希特勒能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1914年,法国曾得到在东线作战的沙俄军队相当大的援助;现在,法国必须单独与德国对抗,仅得到英国比较微薄的支持。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对法国的进攻特点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法国失败的原因。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温舒是阳陵人。年轻时做过盗墓、抢劫、杀人等坏事。后来当了县里的亭长,屡次被免职。他经常阿谀逢迎有权势的人,后来当了小官,因善于处理案件升为延史。在他服侍张汤时,升为御史。他督捕盗贼,杀伤的人很多,逐渐升为广平都尉。他选择郡中有前科的豪勇的十余人当属官,让他们做帮手,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隐秘的重大罪行,放手让他们去督捕盗贼。如果谁捕获盗贼使王温舒很满意,此人虽然有百种罪恶也不加惩治;若是被命令去捕贼的人不努力工作,王温舒就依据他过去所犯的罪行杀死他,甚至灭其家族。因为这个原因,齐地和赵地乡间的盗贼不敢接近广平郡,广平郡有了道不拾遗的好名声。汉武啼听说后,升任王温舒为河内郡太守。
——整理自《史记·酷吏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温舒屡获升迁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简评王温舒在封建统治秩序中的作用。

2.单选题(共16题)

5.
罗马法中的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这表明罗马法
A.可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是统治决策的唯一依据
C.充分尊重公民个人权益
D.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6.
下图为晚清在国外设立的驻外使馆分布,此分布反映晚清政府
A.对外交往有所侧重
B.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力图摆脱各类条约
D.国际地位有明显下降
7.
以下为日本天皇某一公告内容节选:“朕深鉴于世界之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该公告
A.继续垂涎中国领土
B.抹杀日军在华暴行
C.建议中日和平谈判
D.体现了中国的胜利
8.
1917年11月3日,俄国临时政府暗地里下令,从分散在各地的师团里把那些最忠顺于它的团抽调到彼得格勒来。士官生的炮兵部队被调来冬宫驻防。此时的俄国
A.十月革命进入最后阶段
B.广大人民争取和平夺权
C.苏维埃中央政府已建立
D.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夜
9.
有历史学家说:“尼克松、基辛格的两人组合与北京的秘密联系,不但台北一无所知,包括罗杰斯在内的美国国务院系统也无人知悉。”其原因是
A.尼克松反共立场变化
B.中国的地位不断提高
C.中美建交符合双方利益
D.美国曾长期敌视中国
10.
下面为1964年6月使非洲国家尼日利亚瘫痪的总罢工事件中的一件事情的记载,该记载体现出
“你们有默西迪丝牌汽车开吗?”一位工会领袖大声问道。“没有!”人群怒吼道。“你们有大房子住吗?”“没有!”“谁去跳舞?谁喝威士忌和杜松子酒?谁悄悄地接受钱财,又造房子,又买汽车?”一片沉默。“那么,我们怎么办?”这位领导人大声叫道。“罢工!”“大声点!”“罢工!”人群又怒吼道
A.国家干预经济方式的广泛传播
B.不结盟政策成世界共识
C.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球的潮流
D.新兴国家社会意识发展
11.
明末安徽歙县知县傅岩评价徽商说:“富家虽拥赀,都从分厘积起。在外者苦挣,在家者勤俭,叫他吃着,尚且惜费焉。”这体现出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城市进行
B.开源节流的商业意识
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大多数经营长途贩运
12.
1740年,闽浙总督因荷兰屠杀南洋华侨而上奏“请仍照康熙五十六年之例,禁止南洋贸易”,乾隆初批“依议”。后军机处有奏称:“若一概禁绝,东西之地每岁顿少千万之人,不独民生日蹙,而国计亦绌。”朝议很久后,乾隆重新颁旨“仍准照旧通商”。材料说明
A.军机处为清廷决策之地
B.贸易刺激资本主义发展
C.清初君主专制继续发展
D.海禁与否关乎国计民生
13.
下图为番茄从美洲部分外传到中国的示意图。与传播路线相关的是
A.欧洲渴求黄金
B.工业原料需求
C.国际分工深化
D.殖民贸易活动
14.
下表反映了1949年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发行纸币总数量情况。由此推测当时的主要经济问题是
时间
7月底
9月底
10月底
11月底
各解放区纸币发行总量
2800亿元
8100亿元
1000亿元
16000亿元
 
A.封建地主搜刮农民
B.通货膨胀较为严重
C.经济恢复工作缓慢
D.急需提高工业水平
15.
下图反映了2014年中国和世界及其他部分国家顶峰时人均钢产量(单位:千克)。由此可推知,此时中国
A.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
C.市场经济政策开始确立
D.计划经济凸显其优越性
16.
有人认为,希腊神话中的神灵实际上是美化了的人,他们之间的仇恨、爱恋、互惠互利及背信弃义等都是人们现实生活的夸张写照。这说明古代希腊
A.神话反映民主弊端
B.盛行人文主义思想
C.人人平等成为现实
D.奴隶主特权受保护
17.
公元8世纪,日本派遣大量留学生来到唐朝,并创建了日本文字,以下为日文与汉字的对比表。据此可推知,唐代
A.中日两国互相学习
B.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C.古代经济自给自足
D.中国传统文化外传
18.
下面为元代《太和正音簿》中元杂剧的分类。这说明元杂剧
一为神仙道化,二为隐居乐道,三为君臣杂剧,四为忠臣烈士,五为孝义廉洁,六为叱奸骂谗,七为逐臣孤子,八为拔刀赶棒,九为风花雪月,十为悲欢离合,十一为烟花粉黛,十二为神头鬼面
A.材十分广泛
B.情节曲折离奇
C.内容较为生动
D.反映底层生活
19.
宋代已有人开始传授诉讼学,史书曾记载,当时在部分地区流行《邓思贤》《四言杂字)等诉讼书籍。其原因是
A.统治者重视农业
B.格物致知理论提出
C.市民阶层的需要
D.文人进行政治启蒙
20.
近代科学家菜布尼茨评价牛顿的理论时说:“上帝要是像钟表匠一样创造宇宙的话,那是不是还得定期给字宙上弦啊?”这体现出
A.牛顿力学观点受到质疑
B.外力是字宙运动的原因
C.牛顿无法解释微观运动
D.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