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凯里一中、遵义四中、毕节一中2019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96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4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7年6月,在国民政府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的主持下引Y到该会下属的史地、语文两研究会的部分成员前来开会讨论,专门就“表彰民族英雄的议案”发表看法。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研讨,最后决定先将秦始皇等四十人引隹为“民族英雄”特通告全国并征求传记。
附此次表彰民族英雄的名单

——摘编自黄兴涛《民国时期人的观念中,谁才是“民族英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对上述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工商业发展起来。圈地养羊利润丰厚,许多地区的贵族、乡绅地主弃农就牧,为发展饲养业而进行圈地,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17世纪,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粮食和原料品价格扶摇直上,给圈地以新的刺激,封建贵族为追逐厚利纷纷在中部、东部、东南部进行圈地。封建主看到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比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对自己更为有利,这推动封建主投入圈地运动的热潮。圈地运动最初是地主强占农民耕地,围起篱笆,放牧羊群;在进入17世纪后,经历了由牧场到农场的过程,即“从农夫小规模的耕种到大规模的牧羊业,而后回到大规模的耕种,即回到资本主义的耕种”。
——摘编自阿·莱·莫尔顿《人民的英国史》等
材料二 清军入关后,对土地进行了疯狂掠夺。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廷下令圈地,“定近京荒地及前明庄田无主者,拨给东来官兵”。在圈占过程中,他们常常把民地硬指为官庄把私人熟田硬说成是无主荒地。随后,清廷又一再下令扩大圈地范围,整村整庄的汉族人民丧失了田地房屋,大批逃亡迁徙,他们饥寒交迫,无处栖身。
清政府把所圈占的土地,按等次分拨给内务府、八旗王公、各级官员以至兵丁,建立了大量田庄。役使“庄丁”和“投充人”编庄生产。“庄丁”是指从辽东迁来的农奴;“投充”是指清朝统治者用威逼、恐吓等方式强迫汉人为其耕田种地和供其役使
——摘编自李敏《中、英圈地运动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圈地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圈地与英国圈地运动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
   材料 宋代的军队主要分禁军与厢军,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不再从事其他职业。(军队)平居无事时,集中进行训练、校阅,一旦有事,则开拔出战。从军当兵,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一种职业。皇帝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拥有调兵遣将的指挥权和招募、训练、管理的最高权力。
宋真宗时,马知节说“当今兵柄尽出陛下掌握,至于一命之士,皆由旨授”。宋初,由于侍卫亲军都副指挥使与都虞侯均不再除授,侍卫马军司与侍卫步军司遜分立,加上殿前司,合称“三衙”。三衙分掌禁军,厢军也隶属于侍卫马军司或侍卫步军司,但是三衙只管训练,而不及其他。宋初,禁军约二十万,其中十万驻守京城,十万分驻各地,驻守京城的主要是殿前诸班,是属于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战斗力最强,驻扎各地的主要是侍卫马军或侍卫步军,两军的精锐不及殿前军。

——摘编自张其凡《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兵制改革的影响。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中期,世界上进步力量主要是各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国家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他们高举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大旗,把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团结在和平的旗帜之下,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广泛的以签名为特征的保卫世界和平的运动。1948年8月,世界上45个国家的文化界人士在波兰华沙召开“文化人保卫和平大会”并发表宣言,抗议用现代科学毁灭人类,指斥新战争危机来自美国,并决议在巴黎设立国际联络委员会,以促进和平的发展。
——摘编自岳梁、席富群《五十年代保卫和平运动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兴起的影响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林觉民是福建人,1900年考入福州高等学堂,经常和同学一起谈论时政,认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1907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20岁的林觉民毅然辞别娇妻幼子,远渡重洋,自费到日本留学。不久,林觉民加入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开始投身到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中。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广州城炸弹轰鸣,硝烟弥漫。林觉民等敢死队员在黄兴的带领下,腰缠炸药,手拿刀枪,奋勇进攻两广总督署。林觉民被捕后,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等人亲自提审。在阴森恐怖的敌人法庭上林觉民大义凛然表现出革命党人的浩然正气。25岁的林觉民壮烈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他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浩然正气之歌
——摘编自苏爱荣《林觉民和他的绝笔书》
(1)根据材料,概括林觉民革命思想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林觉民的革命活动。

2.单选题(共9题)

6.
由于古希腊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不同的小城邦构成城邦之间的商业交流战争劝降等都需要能言善辩之人,所以他们发动的更多是“舌尖上的战争”,谁能将对方辩倒,谁就是“王”。这体现出古希腊
A.思想文化繁荣的土壤
B.城邦间尖锐的矛盾
C.城邦民主政治的成因
D.雄辩决定城邦成败
7.
卢沟桥事变后,桂系军阀李宗仁表示“今日的局势只有两条路可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他表示要秉“先国难而后私仇”的大义,拥护中央参加抗战。这表明
A.军阀派系纷争消除
B.国民政府威望高涨
C.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D.抗日战争开始兴起
8.
1949年4月,苏共中央宣传部对什帕诺夫的小说《战争贩子》给予了特殊的关注,责成出版社在近期完成此书的出版因为此书认为美、英等国及其间谍组织挑起了二战并预谋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苏联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美苏争霸态势的不断加剧
B.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有关
C.有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
D.利于人们了解世界大战的原因
9.
1960年,第二十一届联大通过公约宣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1970年塞内加尔第一任高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提“发展权”概念,并立即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支持。1974年,第二十九届联大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各国实现发展权的首要任务。这反映出
A.联大是实现发展权的基本保障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确立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10.
日本学者池田温对已出土的唐朝时期吐鲁番地区40余件文书进行了研究,其对农民自耕和租佃的情况作了统计(如下表)。据表可推,当时该地区
A.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B.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C.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D.国家控制的土地不断减少
11.
1580~1630年,流入西班牙的白银达到顶峰,但白银只是在西班牙短暂停留,很快就流入欧洲其他国家。正像当时一句话所说西班牙是“其他国家的印第安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B.西班牙的封建势力生活腐化
C.西班牙丧失了美洲殖民地
D.西班牙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
12.
下表反映了1873~1930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情况。据表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中国
A.对外贸易额由入超转出超
B.商品竞争力呈减弱趋势
C.商业经营环境不断恶化
D.国内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13.
1979年9月,武汉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恢复汉口汉正街中断了数十年的自由贸易传统,重新开放小商品市场。当年就有108位待业青年社会无业人员经过工商登记发证,成为第一批个体经营者。这一现象折射出(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失业问题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
C.武汉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D.当时经济模式出现了转型的趋势
14.
戊戌变法要废除八股考试时,近万名士子不认为变革是好事,而认为变革断了自己的前程,群起而攻之,视康有为等人为“叛徒”。这表明
A.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康梁思想脱离了时代的要求
C.戊戌变法未冲击封建制度
D.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