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度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进行探究,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
重要历史人物的作用不仅使法国历史丰富多彩、曲折动人,还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到1815年间,英国尽管面临战时困难,工业生产却仍然保持着18世纪80年代的旺盛势头,继续快速增长。而在大陆,从法国革命开始,政治动荡连绵不断,商业受挫,物价飞涨,人心惶惶。战争阻隔了不列颠岛与大陆之间的交流,英国的新机器和新技术难以到达欧洲各国。因此,无论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在经济上和工业上,它们都意味着到1815年时法国和其他大陆国家已远远落后于英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戴高乐为“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提出的基本主张。概述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带给法国和欧洲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1789年到1815年间,英国尽管面临战时困难,工业生产却仍然保持着18世纪80年代的旺盛势头,继续快速增长。而在大陆,从法国革命开始,政治动荡连绵不断,商业受挫,物价飞涨,人心惶惶。战争阻隔了不列颠岛与大陆之间的交流,英国的新机器和新技术难以到达欧洲各国。因此,无论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在政治上意味着什么,在经济上和工业上,它们都意味着到1815年时法国和其他大陆国家已远远落后于英国。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在第四共和国原有基础上,加快了法德和解与合作的步伐。1960年,法国政府建议提前实施《罗马条约》,使原计划年底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当年5月建立起来,与1957年相比,六国工业品的关税到1960年年底已降低了40%,六国在关税同盟上所取得的成果超过了《罗马条约》签订者的期望。进入60年代,随着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联合的发展,戴高乐把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带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强了欧洲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时,法国以欧洲为“跳板”,一定程度上重新恢复了它的地位和影响。——摘编自阚四进《法国欧洲一体化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对法国和其他欧洲大陆国家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戴高乐为“反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提出的基本主张。概述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带给法国和欧洲的积极影响。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
(2)梁启超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分析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材料一 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九
材料二 将次天明,老抠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杓搅于木盆之中,口中呼:“罗,罗,罗,拗相公(王安石执拗,民间称为拗相公)来!”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朔,湖,湖,翊王安石来!”群鸡俱至……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畜养鸡豕,都呼为拗相公王安石,把王安石当做畜生。——冯梦龙《警世通言》
材料三 “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梁启超《王荆公》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以来官方和民间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2)梁启超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分析梁启超推崇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9题)
4.
罗马帝国法律规定,一个人死后,他的财产归最近的继承人所有,凡是权利相等的人,包括妇女都可均分。除非经人民大会协商和宗教祭司同意,才会被免除继承权。死者也有权在生前指定朋友作为遗产分割人。这反映了罗马帝国时期
A.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
B.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地位 |
C.血缘和亲疏是法律实施的基础 |
D.罗马法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5.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为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美国最终选择( )
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B.建立民主共和制 |
C.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
D.实行民主制原则 |
6.
近代史上赫德在《中国实测论》中向列强建议:侵华的最好手段“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行我令,压制其民。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分之手段也。”列强实现这一目标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
B.甲午战争之后 |
C.瓜分狂潮之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
7.
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日邦交正常化 |
D.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 |
8.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
A.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
B.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 |
C.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
D.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
9.
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描述了浙江嘉兴一带植桑的情况:“一亩可养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桑蚕业是农民基本收入来源 |
B.开始成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 |
C.栽桑养蚕收入已可超过种粮 |
D.经济作物种植超过粮食作物 |
10.
下表为隋唐时仓设置值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谁确的是


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
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
11.
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
B.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
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
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 |
12.
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向全国商人发出建立商会的号召,在随后的几年里,全国商会和分会发展到800个,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近代商会的发展
A.得益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B.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正式产生 |
C.客观上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
D.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5年世界经济增长了3.5%,但是大多数增长都是在欧洲之外实现的:美国和欧洲的增长率在2.6%和3.0%之间,……,而中国为10.2%,韩国为9.7%,越南为9%。”下列有助于中国在90年代高速发展的因素有
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4.
史学家认为构成史学的三要素是“史实”、“史论”、“史识”。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流派纷呈,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
B.韩非子“法不阿贵”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有利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 |
C.对诸子百家思想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实现其古为今用 |
D.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15.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
16.
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对此最恰当最全面的理解是
A.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 |
B.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封建纲常礼教 |
C.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 |
D.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 |
17.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
18.
宋仁宗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设备投入的资金比较大,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衰。由此可见
A.雕版印刷技术更为先进 |
B.劳动力便宜是重要原因 |
C.技术创新不能脱离实际 |
D.活字印刷无法得到推广 |
20.
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
21.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
22.
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
C.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 |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
3.选择题- (共4题)
25.粮食自给率是衡量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95%是我国粮食安全要求的自给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需要进口50亿千克粮食。如果我国过分依靠国际资源和市场实现粮食供给就会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威胁。这启示我们(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