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界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94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3/14

1.论述题(共1题)

1.
相通—相连—相融。
材料一: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
中国春秋时期的管仲认为法是统一天下的最高标准,这就决定了君主与群臣、高贵者与卑贱者都必须共同遵守。战国时期的慎到从“人性恶”出发,指出“法”是社会最可信赖的客观标准,因而以法治国必定优于圣贤之治。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认识的共同之处。
(2)阅读材料二图,以工业文明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单选题(共7题)

2.
在古代雅典,每个官员在任职前,经过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审查后,受审人就走向那块宰牲祭供的石头,登上这块石头宣誓说,他们将公正地和依法地从政,而绝不以他们的职务接受礼物,如果他们接受任何东西,他们就要立一金像。宣誓之后,他们就到卫城去,在那里再次进行这样的宣誓,然后才就职。这表明雅典政治
A.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体现法律至上原则
C.彰显权力制衡精神
D.强调官员公正廉洁
3.
针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认为:“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 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
B. 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 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
D. 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5.
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表数据的变化说明( )
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6.
“我只在世上匆匆一游,把一切欢快都紧抓在手,心所不满的就把它扔掉,从我溜开的就让它溜走。我只是追求、实现、再追求,我一生用猛力奔腾驰骤,……愚人才目光向彼岸闪烁,想象着有同类住在天国;……何须去到永恒中漫步!认识到了的就径直抓住。前进中会有苦乐悲欢,任何时候都不满足”。歌德(1749—1832年)的这段诗句
①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②引领了自由平等的思潮
③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特征
④反映了求真务实的风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8.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
②关注民生
③国富兵强
④最为彻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