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但其确立经历曲折与反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经历发展与辉煌,终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走向衰落……所遵循的各种原则,所创立的组织形式以及运行机制,对西方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 “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每项命令须经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由国民议会选举的参议员以名单投票的方式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材料三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弹劾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起责任。”“临时大总统统率全国海陆军队……任免文武职员。”“总统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复权;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兴衰历程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联系所学知识,请您判断材料二或三节选自哪一部宪法(法兰西1875年宪法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说明理由。
(3)结合法兰西1875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的实际情况,说明为什么强调这两部宪法只“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一 雅典民主经历发展与辉煌,终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走向衰落……所遵循的各种原则,所创立的组织形式以及运行机制,对西方民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 “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每项命令须经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由国民议会选举的参议员以名单投票的方式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材料三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弹劾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起责任。”“临时大总统统率全国海陆军队……任免文武职员。”“总统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复权;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兴衰历程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联系所学知识,请您判断材料二或三节选自哪一部宪法(法兰西1875年宪法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说明理由。
(3)结合法兰西1875年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的实际情况,说明为什么强调这两部宪法只“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一一《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败。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一一《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败。
3.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反对越战的歌曲《随风而逝》:
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材料二 约翰·列侬是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的主唱,也是一个坚决的反战人士。1969年,他发表的第一首个人单曲就是《给和平一个机会》,这首地地道道的反战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上大受欢迎,在多次反战活动中被人们反复高唱。今天,它仍然可以说是反战歌曲中的一个高峰。
材料三 如果人类能生存下去,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算作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人活着而了解它,逻辑的真理也是不值一文的
——罗素
请回答:
(1)《随风而逝》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反映出美国人对此持怎样的态度?
(2)《给和平一个机会》反映出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心声?
(3)自20世纪以来,人们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反对越战的歌曲《随风而逝》:
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材料二 约翰·列侬是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的主唱,也是一个坚决的反战人士。1969年,他发表的第一首个人单曲就是《给和平一个机会》,这首地地道道的反战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上大受欢迎,在多次反战活动中被人们反复高唱。今天,它仍然可以说是反战歌曲中的一个高峰。
材料三 如果人类能生存下去,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算作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人活着而了解它,逻辑的真理也是不值一文的
——罗素
请回答:
(1)《随风而逝》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反映出美国人对此持怎样的态度?
(2)《给和平一个机会》反映出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心声?
(3)自20世纪以来,人们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我们感觉到的种种变动的、有生有灭的具体事物,只是现象,它们是相对的,它们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理念”。理念是具体事物的原因和目的,它在具体事物之外,并且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人对理念的认识是先验的,只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觉就可“回忆”起来。柏拉图在后期的《对话篇》中对前期的思想作了一些修正,他看到了理念这一普遍的范畴并不是绝对单一的,而是存在普遍联系的,这一看法有较多的辩证法思想。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批评了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把理念称为“形式”,把物质称为“质料”,认为事物是由形式与质料组合而成的。因此,形式并不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它只在具体事物之中和质料相互结合而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这时候他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在《形而上学》等著作中,他认为质料只是潜能,形式才是现实,现实先于潜能,形式决定事物的本质;他还认为有不动的第一推动者即纯形式存在,这就偏向唯心主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变化的哲学体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哲学观点,并指出其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我们感觉到的种种变动的、有生有灭的具体事物,只是现象,它们是相对的,它们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理念”。理念是具体事物的原因和目的,它在具体事物之外,并且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人对理念的认识是先验的,只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觉就可“回忆”起来。柏拉图在后期的《对话篇》中对前期的思想作了一些修正,他看到了理念这一普遍的范畴并不是绝对单一的,而是存在普遍联系的,这一看法有较多的辩证法思想。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批评了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把理念称为“形式”,把物质称为“质料”,认为事物是由形式与质料组合而成的。因此,形式并不是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的,它只在具体事物之中和质料相互结合而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在《范畴篇》中,他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这时候他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的。在《形而上学》等著作中,他认为质料只是潜能,形式才是现实,现实先于潜能,形式决定事物的本质;他还认为有不动的第一推动者即纯形式存在,这就偏向唯心主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变化的哲学体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哲学观点,并指出其体现了怎样的哲学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2.单选题- (共8题)
5.
“在国际关系中,同早期的私人关系一样,信义发挥着首要的作用,这一术语的含义广泛……它既可以涉及从属关系,也可以涉及平等关系……在同迦太基(非洲北海岸的国家)的第一个条约中,曾提到遵守公共信义的义务。”这说明古罗马法
A.依靠诚信来规范人际关系 |
B.鼓励私人发展对外贸易 |
C.把诚信上升为国际法律原则 |
D.保护不平等的人身隶属关系 |
6.
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又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据此可知罗马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是( )
A.疆域的不断拓展 | 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法学理论的丰富 |
7.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A.罗马和希腊相似的国情使二者文化相似 |
B.罗马法的发展体现了古希腊的理性精神 |
C.罗马文化风格与希腊文化风格完全契合 |
D.罗马共和国选择与希腊相似的政治体制 |
8.
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 )
A.放弃辽东半岛 | B.永久占领辽东半岛 |
C.有条件归还中国 | D.转送给俄德法三国 |
9.
“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这段话评述应指
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B.冷战局面的结束 |
C.欧盟的诞生 | D.世贸组织的成立 |
10.
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时2.2亩,清康熙时1.5亩。然而当地很多村落却在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明清时期走向了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 | 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 |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经济繁荣 | 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开发 |
12.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
3.选择题- (共4题)
14.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说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