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87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6/4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英国的毛织物占据着英国输出品的王座。棉纺织处于十分渺小的地位。然而从18世纪初开始,伦敦和其他各大城市出售的棉纺织品已经成为英国上流社会十分时髦的东西。上至王室,下到普通百姓,都以用印花布和白棉布做窗帘、垫子、卧具等为典雅美观和时尚。棉纺织品不仅在英国国内受到欢迎。同时也深受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众欢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畅销、利润最丰富的商品。英国政府为了増加財政收入全力支持和保护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并采取关税保护政策,以保证英国本土制造的棉纺织品对国内市场的绝对垄断。除了对棉纺织工业直接的政策保护外,国王和政府还给那些在棉纺织工业的发明创造者发奖、封爵,以奖励他们在促进棉纺织工业发展上所做出的突出貢献。如1786年英国国王封水力紡紗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为爵士、并于1787年邀請他担任徳比郡的郡长。
——摘編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材料二
173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购运南京布(即江南棉布)。乾隆末年,欧美各国购买的南京布已突破百万匹。嘉庆三年,南京布销量更翻了一番,达210余万匹。从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十三年的48年中,欧美各国进口的南京布总数高达4460余万匹……据统计,苏(州)松(江)地区年产棉布约4500万匹,进入长距离运销的有4000万匹,以每匹价银0.3两计之,商品值为1200万两。其中销东北及北京1500万匹,销广东1000万匹,销福建100万匹,其余销浙江及运苏州加染。销广东的有很大一部分出口南洋、欧美;销北京的也有一部分转贩俄国;在苏州染色之布,一部分由运河北销,一部分溯长江至汉口。
——摘编自许檀《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棉布大量外销海外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纺织业发展对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梁武帝萧衍上台伊始,下诏将凡属后宫、乐府、西解等处的妇女全部放遣。禁绝除习礼乐、缮甲兵以外的一切浮費,提倡节俭。他身体力行,经常只穿布衣,食菜蔬。又虚己待下,采纳众议。他诏令公东府置木函、石涵各一,规定如果对在位者所来注意的政事欲加议论,可投谤木函;如果以功劳、才能、冤枉未为人所知,投石函。萧衍还注重整肃吏治,每当选择长吏,都尽量做到廉平。凡被擢举者,亦亲自召见,训以政道。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梁武帝》

(1)根据材料,概括梁武帝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武帝改革的影响。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更加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将1944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任务明确下来,如果盟军从西进攻德国,落在从东进攻德国的苏联后面,将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他进一步警告说:“在最后阶段陷在法国西部,而俄军却已迫近德国本土,那就会出现最为不利的外交形势,立即有产生混乱不堪局面的可能性。”罗斯福的顾问舍伍德也说:“除非我们迅速行动,否则,我确信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或者德国投向共产主义,或者有可能陷入完全无政府状态。”正是这种考虑催促美国最后向英国施压迅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等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年,瞿秋白在《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中写道:“党应当使这种暴动采取游击式的战争。这种游击战争,随后很容易发展而成巨大的农民暴动,进一步而达到在较大范围内夺取政权。”由此,瞿秋白首次提出了农村游击战争的概念。在中共六大上,瞿秋白肯定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更大发展的基础”,明确提出党必须努力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通过对革命游击战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瞿秋白认为中国革命未来的发展将由大城市、中小城市逐步向县城、偏远乡村等地转移。

——摘编自张亚楠《瞿秋白农民观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瞿秋白农村游击战争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瞿秋白提出农村游击战争思想的意义。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04年清政府《奏定大学堂章程》对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计划和规定。
序号
学科
课程计划
1
经学科
分设周易、尚书、毛诗(诗经)、春秋左传、春秋三传、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孟子、理学十一学门
2
政法科
分设政治、法律两学门
3
文学科
中国史、美国史、中外地理、中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俄国文学、日本文学等八学门
4
医科
设医学、药学两学门
5
格致科
分设算学、星学、物理、化学、动植物学、地质六学门
6
农科
分设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四学门
7
工科
分设土木、机器、造船、造兵器、电气、建筑、应用化学、火药、采矿及冶金九学门
8
商科
分设银行及保险、贸易及贩运、国税三学门
 
——摘編自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围绕表格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3.单选题(共10题)

6.
罗马法规定:如果当事人“商定的价格尚不足订约时被出售物品实际价值的一半,而买方又不愿支付差价,卖主可以蒙受‘非常损失’为由而解除契约”。这说明罗马法
A.防范了欺诈性契约的签订
B.具有完备的契约自由精神
C.旨在调和经济契约的矛盾
D.注重维护契约的公平原则
7.
1940年10月20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抄发:“查近来报上常有记载‘百团大战’字样,如19日《新华日报》所载晋西通讯即载此事,此项名词及有关之新闻,以后应绝对禁止登载。”这说明
A.国民党极力破坏抗战新局面
B.中共的抗战地位得到了提高
C.国民党企图维护其一党专政
D.国民党否定中共的抗战成果
8.
1959年,美国在制定的国家安全基本政策文件中指出:“对于那些举行中立主义对外政策的不发达国家,只要他们不受共产党的控制而保持独立……美国就应该支持这些中立的不发达国家。”这说明
A.美国缩小了“冷战”的范围
B.美、苏加紧对世界的争夺
C.美国争霸重心发生变化
D.世界局势日益趋向稳定
9.
下表是《汉书》中有关政府赐牛的文献记载(部分)。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
记述
出处
“朕初即位。其救天下,踢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汉书·文帝纪》
“(始元元年)秋七月,救天下,赐民百户牛酒”
《汉书·昭帝纪》
“太后所至属县,辄施思患,赐民钱帛、牛酒。岁以为常”
《汉书·元后传》
 
A.政府注重推广牛耕技术
B.政府鼓励百姓养牛
C.牛成为重要的食物品种
D.牛具有重要的价值
10.
在古代的官民交易过程中,经常出现“亏损下民”甚至“强行夺买”的现象。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规定:“宫禁中市物,视时估(根据市场实价估定的官方价格)率加十钱。”该规定说明明朝初年
A.政府采购具有强制性
B.政府注意规范市场运作
C.官营手工业日益衰落
D.政府掌控了市场的价格
11.
下图反映了1913年有关国家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据图可知
A.美国重视并采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
B.英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C.英德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日渐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12.
按照中国传统的经营思想经营中的银钱账目被视为商业机密,不被他人所窥识,但上海轮船招商局在经营中不仅将账目造册刊印,任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局查阅,而且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略。上海轮船招商局经营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受到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
B.人们对洋务企业缺乏信任
C.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需要
D.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加快
13.
下面是1960年和1961年我国粮食统购价格平均提高率变化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时间
全国统购价格平均提高率
1960年
2.6%
1961年
25.3%
 
A.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B.对国民经济的比例进行了调整
C.加大了对工业建设的资金投入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
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A.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
B.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
C.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15.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诸族以对于国外诸侯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梁启超极力抵制民主革命
B.近代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C.梁启超主张加强民族融合
D.文化的近代化转型加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