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福泽谕吉《劝学篇》摘录: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第一篇)。
“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固然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是仰仗政府的法律保护,但是制定法律,保护人民本来就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不能叫恩惠。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作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作恩惠了。”(第二篇)
人民,对政府而言,具有主人和客人两种身份。一方面,其是国家的主人,参与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其又是国家的客人,服从法律,不得私自违反和执行。(第七篇)
政府,不应当压制人民追求自由的权利,不应当堵塞人民的言论自由,和作为主人的权利。人民和政府两者应当真诚相待,坦率沟通。否则,会产生“怨尤”的对立情绪,造成内耗,威胁稳定,贻害无穷。(第十三篇)
“看到西方创造了比日本好得多的文明状况,就把西方的一切都看作是好的,竭力效仿,而把日本的传统一概抛却,不加辨别,实在是‘东施效颦’。现在我们正处于混杂纷乱之中,必须把东方和西方的事物仔细比较一下,信其可信,疑其可疑,取其可取,舍其可舍。虽然疑信取舍得宜并非易事,而我辈学者责无旁贷,不可不以此自勉。”(第十五篇)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福泽谕吉的观点。
材料 福泽谕吉《劝学篇》摘录: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第一篇)。
“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固然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是仰仗政府的法律保护,但是制定法律,保护人民本来就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不能叫恩惠。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作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作恩惠了。”(第二篇)
人民,对政府而言,具有主人和客人两种身份。一方面,其是国家的主人,参与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其又是国家的客人,服从法律,不得私自违反和执行。(第七篇)
政府,不应当压制人民追求自由的权利,不应当堵塞人民的言论自由,和作为主人的权利。人民和政府两者应当真诚相待,坦率沟通。否则,会产生“怨尤”的对立情绪,造成内耗,威胁稳定,贻害无穷。(第十三篇)
“看到西方创造了比日本好得多的文明状况,就把西方的一切都看作是好的,竭力效仿,而把日本的传统一概抛却,不加辨别,实在是‘东施效颦’。现在我们正处于混杂纷乱之中,必须把东方和西方的事物仔细比较一下,信其可信,疑其可疑,取其可取,舍其可舍。虽然疑信取舍得宜并非易事,而我辈学者责无旁贷,不可不以此自勉。”(第十五篇)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福泽谕吉的观点。
2.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由是始议均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北魏孝文帝得以顺利推行均田制的重要前提是什么?(4分)
(2)概括材料一、二中授田的主要方法。(8分)
(3)均田制的实施对北魏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6分)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由是始议均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即种植)……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北魏孝文帝得以顺利推行均田制的重要前提是什么?(4分)
(2)概括材料一、二中授田的主要方法。(8分)
(3)均田制的实施对北魏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6分)
3.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商鞅常常在渭河边上处死犯人,“渭水尽赤”。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材料二 梭伦改革废除了严刑峻法,规定除杀人罪之外,其他罪犯都不得处以死刑。法官处理任何诉讼案件,必须先送陪审法庭的陪审员审查,即使法官自己已经判决的案件,陪审员仍可以起诉。陪审员在接受上诉案件后,一般先听取各方的申诉和证词,再通过投票作出解决。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根据有关材料摘编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在司法方面的特点各是什么?(4分)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两种司法特点产生的原因。(8分)
(3)分析这两种司法模式的影响。(4分)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商鞅常常在渭河边上处死犯人,“渭水尽赤”。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材料二 梭伦改革废除了严刑峻法,规定除杀人罪之外,其他罪犯都不得处以死刑。法官处理任何诉讼案件,必须先送陪审法庭的陪审员审查,即使法官自己已经判决的案件,陪审员仍可以起诉。陪审员在接受上诉案件后,一般先听取各方的申诉和证词,再通过投票作出解决。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根据有关材料摘编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在司法方面的特点各是什么?(4分)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这两种司法特点产生的原因。(8分)
(3)分析这两种司法模式的影响。(4分)
2.单选题- (共23题)
5.
孝文帝时,有诗歌描写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
B.儒家文明影响到鲜卑族的习俗 |
C.鲜卑文明融入汉族社会生活 |
D.北魏实行均田制,国力强盛 |
6.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指孝文帝)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咸纳其女,以充后宫”。其主要目的在于( )
A.笼络汉族地主 | B.稳定鲜卑社会 |
C.巩固北魏统治 | D.促进民族融合 |
7.
根据“二一九法令”,俄国农奴为了得到份地,必须要做的事情包括( )
①必须以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
②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和地主拟定有关契约
④在49年内还清本息
①必须以现金支付赎金的20%—25%
②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和地主拟定有关契约
④在49年内还清本息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8.
按照梭伦改革中的财产等级制,假如你的年收入达到200麦斗,只能担任低级官职,那么你所应尽的义务是( )
A.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 |
B.只提供骑兵 |
C.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和军装 |
D.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只带棍棒 |
12.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胜于加赋。”司马光的本质意图是( )
A.反对与普通百姓争利 | B.反对王安石的理财措施 |
C.反对任何变法改革 | D.反对向百姓增加赋税 |
22.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政策中,对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影响深远的是( )
A.引进西方技术、设备、人才 |
B.政府兴办“样板企业” |
C.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企业 |
D.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
25.
明治维新前“尊攘派”的主要活动不包括( )
A.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派 |
B.袭击在日本的外国商人和外交官 |
C.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西方列强船只 |
D.号召人民推翻幕府的腐朽统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