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84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美国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把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纳入了联邦宪法之中,但在具体内容上却又和洛克、孟德斯鸠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洛克的三权分立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外交权的分立,他的所谓三权分立,实际上是二权分立,因为他认为行政权、外交权都应属于君主,只有立法权属于民选的议会。孟德斯鸠对共和制是不信任的,他不赞成把行政权给予民众或他们选出的人,而赞成把行政权保留给开明的君主。孟德斯鸩对司法权是,不重视的,他认为司法权是无关宏旨的,立法权应同时委托给有贵族组成的上院和由人民选出的下院。因此洛克、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实际上都带有一些和君主妥协的色彩。从根本上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完全是从美国的实际出发制定的。正如埃尔布利奇·格里所说:“联邦政府好比是杂交新品种,世界上尚无先例可循。”
(1)根据材料指出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共同点。孟德斯鸠较之洛克,其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来说明美国“联邦政府好比是杂交新品种”。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和宋代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 以下两图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的城市风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给伦敦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玄宗即位后,对吏治进行了整治,采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
第一,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把武则天以来的许多无用的官员一律裁撤,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
第二,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
第三,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
第四,重视县令的任免。玄宗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摘编自百度学术

(1)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政治改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政治改革的主要作用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的确,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西方世界的旧日秩序完全为民主政体的国家取而代之。这一巨大变化,其历史意义不下于2000年前几个主要文明系统的出现。更可注意者,与这一革命浪潮几乎同步进行的巨大变化,乃是近代科学与近代工业生产的开展。西方发生的这些大事,又将伴随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的侵入亚洲与非洲,引发了西方列强对于东方古老秩序的冲击。后者彻底的质变,也将在19至20世纪进行。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请评述上述有关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结合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3.单选题(共15题)

5.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段材料表明
A.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
B.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C.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
D.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6.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7.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B.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有利于农业经济商品化
8.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9.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由此可以得出的准确推论是
A.瓦特在改良蒸汽机后开办工厂进行商业生产,表明此时期科学与技术已经实现紧密结合
B.瓦特1775年与人合伙开办工厂表明此时期生产与资本呈现高度集中的趋势
C.瓦特经常为买主安装和维修蒸汽机,表明此时工厂制度已经普及,工业城市大量兴起
D.美国最先采用的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式可以大幅度减轻瓦特四处奔波的负担
10.
下列插画出自欧洲不同时期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第一幅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第二幅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发展影响了绘画的风格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11.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12.
斯塔夫里阿诺新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则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在此作者认为,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13.
“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
A.荷兰的殖民官员B.印尼的民族英雄
C.西班牙的探险家D.法国的殖民总督
14.
1851年时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仅占48%。同期,法国、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国、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一些“巨大的村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活动的有无
B.工业革命的快慢
C.政治制度的优劣
D.科技水平的高低
15.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16.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17.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认为,人们对自由的爱好与对平等的爱好,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事情。在民主国家,它们还是两码不调和的事情。对于均分财产的那种所谓经济民主,托克维尔是反对的。这说明
A.托克维尔反对法国大革命对原制度的破坏
B.在托克维尔看来平等往往比自由更为重要
C.托克维尔更加理性现实地诠释了启蒙思想
D.通过革命方式获取的自由和民主不能相容
18.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引文中两部著作反映出的思想基础是
A.“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B.“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C.“再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D.“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19.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天赋人权
D.人民革命权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