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话说徽州商人程宰,世代儒门,少时习读诗书,后弃儒就商,于明正德初年(1060带了数千金,远赴辽阳贩卖人参、松子、貂皮东珠,不虞耗折了资本,只得在一徽商大铺中当个账房先生。一日晚间,海神降临程室,变出满屋金银,程宰见了正要去取,海神却道:“此是他物,岂可取为己有。你若要金银,可自去经营,吾当暗暗助你。”后又指点他经营买卖,第一次以佣工银十来两,买下滞销的药材黄柏、大黄各千斤,隔不多日疫疠盛行,卖得五百余两;第二次买下遭雨湿而生斑点的彩缎五百匹,不到一个月,朝廷调辽东兵平叛急需缎匹置办戎装旗帜,卖得千五百两;第三次,买下苏州商人贩剩的粗布六千多匹,数月后武宗皇帝驾崩,人人要件白衣行孝,又卖了三四千两。就这样,程宰成为知名的大商人。
材料 话说徽州商人程宰,世代儒门,少时习读诗书,后弃儒就商,于明正德初年(1060带了数千金,远赴辽阳贩卖人参、松子、貂皮东珠,不虞耗折了资本,只得在一徽商大铺中当个账房先生。一日晚间,海神降临程室,变出满屋金银,程宰见了正要去取,海神却道:“此是他物,岂可取为己有。你若要金银,可自去经营,吾当暗暗助你。”后又指点他经营买卖,第一次以佣工银十来两,买下滞销的药材黄柏、大黄各千斤,隔不多日疫疠盛行,卖得五百余两;第二次买下遭雨湿而生斑点的彩缎五百匹,不到一个月,朝廷调辽东兵平叛急需缎匹置办戎装旗帜,卖得千五百两;第三次,买下苏州商人贩剩的粗布六千多匹,数月后武宗皇帝驾崩,人人要件白衣行孝,又卖了三四千两。就这样,程宰成为知名的大商人。
——摘编自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情节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明代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三联书店和新华书店重印和再版了一批马列著作,同时,也翻译和从苏联引进了一些俄文版著作。在党中央和***的号召下,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厂矿、企业、学校、部队,全国各部门各行业都掀起了学习热潮。当时学习教材主要有《从猿到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等。同年底,《人民日报》相继发表***在1937年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全国迅速掀起学习“两论”的高潮,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955年1月发出关于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的通知,号召全体人民树立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文化建设。
材料: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三联书店和新华书店重印和再版了一批马列著作,同时,也翻译和从苏联引进了一些俄文版著作。在党中央和***的号召下,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厂矿、企业、学校、部队,全国各部门各行业都掀起了学习热潮。当时学习教材主要有《从猿到人》《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等。同年底,《人民日报》相继发表***在1937年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全国迅速掀起学习“两论”的高潮,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于1955年1月发出关于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宣传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的通知,号召全体人民树立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思想。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文化建设。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夏曾佑(1863-1924)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始着手,到1906年写成并出版了《中国古代史》。夏曾佑在该书的《序》中,明确表示研究古代史是为了“知来”,“以供社会之需”。他划分由图腾而宗法、由宗法而国家的社会进化阶段,并认为私有制和专制制度取代古代的公有制和公选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这些显然比传统史学中美化古代、视上古为黄金时代的复古观念高明得多。他认为“古今人群进化之大例,必学说先开,而政治乃从其后”。《中国古代史》最先采用篇、章、节的结构,以时间为经,以重大事件为纬,在描述历史递嬗时,采用“一代兴亡所系者加详”“一人一家之事无不从略”的处理方法,把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史明晰完整、详略得当地一气贯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曾佑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夏曾佑的史学思想。
材料 夏曾佑(1863-1924)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始着手,到1906年写成并出版了《中国古代史》。夏曾佑在该书的《序》中,明确表示研究古代史是为了“知来”,“以供社会之需”。他划分由图腾而宗法、由宗法而国家的社会进化阶段,并认为私有制和专制制度取代古代的公有制和公选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这些显然比传统史学中美化古代、视上古为黄金时代的复古观念高明得多。他认为“古今人群进化之大例,必学说先开,而政治乃从其后”。《中国古代史》最先采用篇、章、节的结构,以时间为经,以重大事件为纬,在描述历史递嬗时,采用“一代兴亡所系者加详”“一人一家之事无不从略”的处理方法,把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史明晰完整、详略得当地一气贯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曾佑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夏曾佑的史学思想。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宣布的和平方案基本原则是,“任何民族都应得到民族发展的完全自由”。为了应对俄国革命政府的外交宣传战,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发表演说,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十四点演说主要体现了威尔逊的四大原则:没有胜利的和平;民主的胜利;民族自决权和领土完整;建立国际维和组织与集体安全原则。威尔逊十四点演说发表之后,时人就开始把其称为“威尔逊主义”。1919年2月,日本东京某报以讥讽的口吻评论说,“威尔逊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对一切民族国家都实行人道与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并通过国际联盟计划来实现,而美国的国防安全也因此得到完善”。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夕,威尔逊主义已名扬全世界。正如威尔逊本人所预感的那样,他的理想主义如同一个不断膨胀的热气球,终究逃脱不了爆炸破灭的宿命。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知识界在巴黎和会前夕对威尔逊主义的“神化”,不过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摘编自马建标《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裁决与威尔逊的认同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
材料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宣布的和平方案基本原则是,“任何民族都应得到民族发展的完全自由”。为了应对俄国革命政府的外交宣传战,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1月发表演说,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十四点演说主要体现了威尔逊的四大原则:没有胜利的和平;民主的胜利;民族自决权和领土完整;建立国际维和组织与集体安全原则。威尔逊十四点演说发表之后,时人就开始把其称为“威尔逊主义”。1919年2月,日本东京某报以讥讽的口吻评论说,“威尔逊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对一切民族国家都实行人道与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并通过国际联盟计划来实现,而美国的国防安全也因此得到完善”。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夕,威尔逊主义已名扬全世界。正如威尔逊本人所预感的那样,他的理想主义如同一个不断膨胀的热气球,终究逃脱不了爆炸破灭的宿命。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知识界在巴黎和会前夕对威尔逊主义的“神化”,不过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摘编自马建标《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裁决与威尔逊的认同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麋鹿起源于约300万年前的中国,被称为“中华神鹿”。在古人眼中,麋鹿被视为一种很漂亮的动物。远古以来,麋鹿就被华夏祖先视为吉祥兽、图腾。麋鹿文化包容了儒家文化的理智和积极,道家文化的豁达与明朗,吸收了长江文化的明快和黄河文化的淳厚,兼并了东方文明的克己和西方文明的开放。中国历代地方志有麋鹿记载的达115部,记载麋鹿的古文献史料就有64部之多。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陆游等都写有有关麋鹿诗词和文章。从商周时期的周文王,到雍正、乾隆等皇室文化,都与麋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麋鹿文化已渗透到诸多领域,如中国的饮食、保健、建筑、医学、艺术、文化等。
——摘自丁玉华《麋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二 1894年的北京永定河泛溢及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让最后一批麋鹿从中国消失。1956年,4头麋鹿从英国伦敦回到中国北京,1973年,英国又赠送两对麋鹿到中国,结出了麋鹿外交文化的硕果。1985~1987年,英国共赠送79头麋鹿给中国,使麋鹿在故土得到了健康繁衍、科学发展,结出了麋鹿外交和麋鹿文化的累累硕果。
——摘自张民军《中英麋鹿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麋鹿文化得以传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麋鹿交流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麋鹿文化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材料一 麋鹿起源于约300万年前的中国,被称为“中华神鹿”。在古人眼中,麋鹿被视为一种很漂亮的动物。远古以来,麋鹿就被华夏祖先视为吉祥兽、图腾。麋鹿文化包容了儒家文化的理智和积极,道家文化的豁达与明朗,吸收了长江文化的明快和黄河文化的淳厚,兼并了东方文明的克己和西方文明的开放。中国历代地方志有麋鹿记载的达115部,记载麋鹿的古文献史料就有64部之多。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陆游等都写有有关麋鹿诗词和文章。从商周时期的周文王,到雍正、乾隆等皇室文化,都与麋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麋鹿文化已渗透到诸多领域,如中国的饮食、保健、建筑、医学、艺术、文化等。
——摘自丁玉华《麋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二 1894年的北京永定河泛溢及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让最后一批麋鹿从中国消失。1956年,4头麋鹿从英国伦敦回到中国北京,1973年,英国又赠送两对麋鹿到中国,结出了麋鹿外交文化的硕果。1985~1987年,英国共赠送79头麋鹿给中国,使麋鹿在故土得到了健康繁衍、科学发展,结出了麋鹿外交和麋鹿文化的累累硕果。
——摘自张民军《中英麋鹿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麋鹿文化得以传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麋鹿交流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麋鹿文化在史学研究中的价值。
2.单选题- (共7题)
6.
据《雅典政制》记载,从雅典王政时期以来,修宪共变更了11次。在宪法变更过程中,人民大众的权力一直在增长,到了第11次修宪后,“人民使自己成为一切的主人”。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A.民主政治出现了多数人专制 |
B.贵族和平民的纷争持续不断 |
C.直接民主造成城邦动荡不定 |
D.公民形成了牢固的法治观念 |
7.
近代《时报》曾载:有人搭乘怡和公司的轮船到上海,途中茶房照例收取酒钱时,客人说:“现在共和了,可以不须酒钱了,我们皆是同胞也。”茶房回道:“我们酒钱随意所给,既是共和,你先生有钱搭船,我无钱,可以给我酒钱。”客人说:“我们的自由权你不能侵犯。”这则笑谈说明
A.辛亥革命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
B.民主共和思潮已为大众所接受 |
C.政治革命带来社会观念的变化 |
D.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8.
撰于北宋初的《太平寰宇记》所记外国,系抄旧史而成,杂乱无章,为人不取。南宋时进士周去非在广西仕宦期间作《岭外代答》,是书共记海外诸国40余,该书问世之后,未曾刻成书,而“有多种抄本流传”。这一现象反映了
A.朝廷对海外史地知识的轻视 |
B.时人的域外知识仍相当有限 |
C.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独具特色 |
D.民间海上贸易渐趋松弛 |
9.
1786年,一封提交给政府的请愿书上写道:“机器产生的罪恶不胜枚举。我们真诚希望人类的判断力不受狭隘利益的左右,发现继续使用机器将产生的危害,例如后代人口减少、贸易消失、地产利益得不到满足,以致最后被吞没等恶果。”这表明当时
A.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
B.劳动者深刻认识到贫困根源 |
C.处于机器大工业的早期时代 |
D.工人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
10.
1951年,法国社会党发表宣言称,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如医疗、休息、学习、住房权以及消灭男女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看作“社会民主的基本价值”之一。但是,到了70、80年代,法国工人失业人数一度高得惊人。这一变化说明了
A.单纯的社会救助无法适应新形势 |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常动荡不定 |
C.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亟待调整 |
D.福利国家制度没有缓和劳资矛盾 |
11.
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汉代四川临邛县人民对于天然气的认识和利用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汉宣帝(公元前67)……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以竹筒盛其光,可拽行终日不灭。” | 常璩(东晋)《华阳国志·蜀志》 |
“蜀那临邓县有火井。汉室之隆(即光武中兴),则炎赫弥炽,暨桓、灵之际,火势渐微。” | 刘敬叔(南朝)《异苑》卷 |
“取井火还煮井水,一斛水得四五斗盐,家火煮之不过二三斗盐耳” | 范晔(南朝)《后汉书郡国志》 |
A.开凿盐井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气 |
B.东汉开始认识到天然气的可燃性 |
C.汉代广泛将天然气用于煮盐生产 |
D.汉代火井煮盐技术已经十分高超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