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 自由主义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与三股进步潮流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材料一 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 自由主义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时间 | 发明者 | 国别 | 发明成就 |
1733年 | 凯伊 | 英国 | 飞梭 |
1765年 | 哈格里夫斯 | 英国 | 手摇纺纱机 |
1769年 | 阿克莱特 | 英国 | 水力纺纱机 |
1779年 | 克隆普顿 | 英国 | 骡机 |
1785年 | 卡特莱特 | 英国 | 水力织布机 |
1793年 | 伊莱·惠特尼 | 美国 | 轧棉机 |
1782年 | 瓦特 | 英国 | 联动式蒸汽机 |
1807年 | 富尔顿 | 美国 | 汽船 |
1814年 | 史蒂芬孙 | 英国 | 蒸汽机车 |
1866年 | 西门子 | 德国 | 发电机 |
1870年 | 格拉姆 | 德国 | 电动机 |
1887年 | 狄塞尔 | 德国 | 柴油机 |
1867年 | 诺贝尔 | 瑞典 | 炸药 |
1885年 | 卡尔 ·本茨 戴姆勒 | 德国 | 汽车 |
1903年 | 莱特兄弟 | 美国 | 飞机 |
1837年 | 莫尔斯 | 美国 | 有线电报 |
1876年 | 贝尔 | 美国 | 电话机 |
1896年 | 马可尼 | 意大利 | 无线电报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与三股进步潮流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则天至唐玄宗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极大破坏,这样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脱离户籍到处流亡。安史之乱后,这一情况更加严重,实际上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按丁征收赋税的租庸调制也已无法执行下去。这种状况使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颁布两税令,实施两税法。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不分主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即算当地人.一律上籍征税;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先“定税计钱”,再“折钱纳物”;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不得超过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法);无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一定比例征税;此外敛收者,以枉法论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德宗推行两税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推行两税法的积极作用。
材料:武则天至唐玄宗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极大破坏,这样就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脱离户籍到处流亡。安史之乱后,这一情况更加严重,实际上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按丁征收赋税的租庸调制也已无法执行下去。这种状况使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建议改革赋税制度。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颁布两税令,实施两税法。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不分主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即算当地人.一律上籍征税;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先“定税计钱”,再“折钱纳物”;按田亩数量征收地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不得超过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法);无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的一定比例征税;此外敛收者,以枉法论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德宗推行两税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推行两税法的积极作用。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1/10左右,这一比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当然,除少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宋教仁一案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各界攻击矛头直指袁世凯。1912年至1916年6月,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统治时期民主政治难以真正实现的原因。
材料
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1/10左右,这一比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当然,除少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宋教仁一案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各界攻击矛头直指袁世凯。1912年至1916年6月,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统治时期民主政治难以真正实现的原因。
4.
(世纪的战争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多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战争取胜对中国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多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战争取胜对中国有何重大意义。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养廉银制度始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当年雍正帝正式降旨实行“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规定“每两加耗五分”,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支发各官的养廉银,有一定的标准,养廉银远远高出正俸标准,越是高品级的官员,养廉银越是优厚。督抚大吏每年一二万两,知县一二千两……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董庆伟《清朝雍正时期廉政措施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王朝推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雍正帝。
材料:养廉银制度始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当年雍正帝正式降旨实行“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规定“每两加耗五分”,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支发各官的养廉银,有一定的标准,养廉银远远高出正俸标准,越是高品级的官员,养廉银越是优厚。督抚大吏每年一二万两,知县一二千两……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董庆伟《清朝雍正时期廉政措施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王朝推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雍正帝。
2.论述题- (共1题)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经典文献:《四书》、《五经》、历代史书。历代士人精英,抒发政治理想、革新政治纲领,都需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出发,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围绕“历代士人精英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经典文献:《四书》、《五经》、历代史书。历代士人精英,抒发政治理想、革新政治纲领,都需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出发,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历史知识,围绕“历代士人精英重新解释经典、重新解释传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 (共8题)
7.
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末,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以确立和完善。其中“光荣革命”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是
A.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 |
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得到满足 |
D.内阁如同第三院,地位重要 |
9.
1937年9月2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工作。沿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和国有工厂,特别是兵工厂陆续内迁。其主要目的在
A.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 |
B.保证官僚资本稳定快速发展 |
C.重建国防工业支持抗日战争 |
D.为战时“陪都”建设打基础 |
10.
某年6月14日,刘少奇同中国妇联党组谈话时说:“毛主席讲过两次,家庭是要消灭的。他提到康有为的《大同书》。”8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9日在视察山东省历城县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的这一指示发表后,全国迅速兴起()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大跃进运动 |
11.
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要出海,那么我们肯定会找经验丰富的船长和水手;如果我们要看病,那么我们也必然会找医术高明的医生。从侧面可以看出苏格拉底( )
A.反对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 B.认识到直接民主局限性 |
C.主张实现精英治理国家 | D.主张“认识你自己” |
12.
(题文)在井冈山时期,***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
A.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逐渐探索出来 |
B.***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特点 |
C.***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
D.明确提出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