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亚非各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在双方的协议下,进行了彼此互利的贸易。因此赢得了所到国家的欢迎,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关系……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从此以后,有更多的中国人从大陆迁移到南洋一带。……这样大规模的远航,主要为了宣扬国威和换取珍宝,经济贸易是很有限的,不仅对明朝的经济发展没有产生多少积极作用,而且耗费不赀……明宪宗时,兵部郎中刘大夏曾批评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
——摘编自王士立《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519年是麦哲伦离开塞维利亚、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的一年,也是埃尔南多·科尔特斯离开古巴、发动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同样著名的远征的一年。从1500年至1520年这20年,已是探险者时期。那时,许多航海者打着各种旗帜探查整个南北美洲的东西两侧,以寻找通路。在随后的30年中,数千名西班牙冒险家赢得了第一个庞大的欧洲海外帝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众多探险活动的原因,并比较其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不同。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亚非各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在双方的协议下,进行了彼此互利的贸易。因此赢得了所到国家的欢迎,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关系……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从此以后,有更多的中国人从大陆迁移到南洋一带。……这样大规模的远航,主要为了宣扬国威和换取珍宝,经济贸易是很有限的,不仅对明朝的经济发展没有产生多少积极作用,而且耗费不赀……明宪宗时,兵部郎中刘大夏曾批评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
——摘编自王士立《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519年是麦哲伦离开塞维利亚、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的一年,也是埃尔南多·科尔特斯离开古巴、发动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同样著名的远征的一年。从1500年至1520年这20年,已是探险者时期。那时,许多航海者打着各种旗帜探查整个南北美洲的东西两侧,以寻找通路。在随后的30年中,数千名西班牙冒险家赢得了第一个庞大的欧洲海外帝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众多探险活动的原因,并比较其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不同。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后不满意旧的用人制度,坚持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拔称职的官吏,而重用汉族官僚则是其改革用人制度的核心所在。她以战略家的眼光,决心改变只有耶律氏、萧氏两族共议国事的贵族统治格局,大胆任用一批才智过人的汉官,像韩德让、张俭……使他们积极为契丹社会的封建化改革献计出力,其中韩德让(赐姓耶律,名隆运)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集团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当时,辽朝守旧派势力“雄强”,他们“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内外震恐”,是当时契丹社会发展的逆流。萧太后利用汉官韩德让“易置大臣……夺其兵权”,排除了守旧派贵族势力对新政的阻挠。以法治吏,推进廉政建设,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作用。
材料 太后不满意旧的用人制度,坚持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拔称职的官吏,而重用汉族官僚则是其改革用人制度的核心所在。她以战略家的眼光,决心改变只有耶律氏、萧氏两族共议国事的贵族统治格局,大胆任用一批才智过人的汉官,像韩德让、张俭……使他们积极为契丹社会的封建化改革献计出力,其中韩德让(赐姓耶律,名隆运)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集团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当时,辽朝守旧派势力“雄强”,他们“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内外震恐”,是当时契丹社会发展的逆流。萧太后利用汉官韩德让“易置大臣……夺其兵权”,排除了守旧派贵族势力对新政的阻挠。以法治吏,推进廉政建设,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摘编自张宏等《浅析辽朝萧太后的治国方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作用。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6年7月1日,法国北部索姆河附近约24千米的战线上,英法军队开始与德军展开残酷的厮杀。……壕沟战变得更加普遍,重机枪加壕沟极大地限制了骑兵的能力,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开始得到发展并投入战场,还有坦克、机枪、火炮等新式武器登场,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均告失效。索姆河战役中无论是双方投入的兵力、武器,都是一战当中规模最大的。索姆河战斗从7月爆发开始,几个月后进入秋季,气候条件开始大幅恶化,阴雨连绵导致道路泥泞不堪,战斗也开始渐渐平息。到了11月,战事完全停止。英法原本希望通过索姆河战役,为对德作战夺取决定性的胜利,但英军此时其实仅前进了约11千米,他们未能如愿突破德军的防线。巨大的死伤数据为战争冰冷地收尾。参战各方共计超过100万人死伤。
在索姆河战役100周年的纪念仪式上,英国伦敦主教理查德·查特斯(RichardChartres)牧师说,它应该令人们共同努力走向友好和平,保证后代永远无需经历一战中士兵曾经面对过的这一切。社会必须致力于寻找共识,拒绝“那些鼓吹仇恨和分裂的人”。
——摘编自《索姆河战役百年回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索姆河战役爆发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索姆河战役的历史影响。
材料1916年7月1日,法国北部索姆河附近约24千米的战线上,英法军队开始与德军展开残酷的厮杀。……壕沟战变得更加普遍,重机枪加壕沟极大地限制了骑兵的能力,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开始得到发展并投入战场,还有坦克、机枪、火炮等新式武器登场,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均告失效。索姆河战役中无论是双方投入的兵力、武器,都是一战当中规模最大的。索姆河战斗从7月爆发开始,几个月后进入秋季,气候条件开始大幅恶化,阴雨连绵导致道路泥泞不堪,战斗也开始渐渐平息。到了11月,战事完全停止。英法原本希望通过索姆河战役,为对德作战夺取决定性的胜利,但英军此时其实仅前进了约11千米,他们未能如愿突破德军的防线。巨大的死伤数据为战争冰冷地收尾。参战各方共计超过100万人死伤。
在索姆河战役100周年的纪念仪式上,英国伦敦主教理查德·查特斯(RichardChartres)牧师说,它应该令人们共同努力走向友好和平,保证后代永远无需经历一战中士兵曾经面对过的这一切。社会必须致力于寻找共识,拒绝“那些鼓吹仇恨和分裂的人”。
——摘编自《索姆河战役百年回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索姆河战役爆发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索姆河战役的历史影响。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菲德尔·卡斯特罗坚信,帝国主义终将消失,资本主义终将消失。古巴革命胜利后48年来,历届美国总统都对古巴采取敌视政策:经济上封锁制裁、贸易禁运;军事上进行威胁并曾策动雇佣军入侵古巴;外交上企图孤立古巴;政治上支持古巴反革命分子搞阴谋颠覆活动;美国专门设立反古电台和电视台,发动一场“电波侵略”。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曾对卡斯特罗本人进行过637次暗杀行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又对古巴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压力,但卡斯特罗带领古巴人民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使社会主义的古巴依然巍然屹立在西半球。卡斯特罗从年轻时起便有抽烟习惯,但为了在戒烟运动中起表率作用,他于1984年带头戒烟。开始时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仍坚持从此不再抽烟。1988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为表彰他为古巴和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的贡献,授予他两枚金质奖章。卡斯特罗为政清廉,他的工资每月只有30美元。
——摘编自徐世澄《卡斯特罗的思想和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卡斯特罗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卡斯特罗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菲德尔·卡斯特罗坚信,帝国主义终将消失,资本主义终将消失。古巴革命胜利后48年来,历届美国总统都对古巴采取敌视政策:经济上封锁制裁、贸易禁运;军事上进行威胁并曾策动雇佣军入侵古巴;外交上企图孤立古巴;政治上支持古巴反革命分子搞阴谋颠覆活动;美国专门设立反古电台和电视台,发动一场“电波侵略”。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曾对卡斯特罗本人进行过637次暗杀行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又对古巴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压力,但卡斯特罗带领古巴人民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使社会主义的古巴依然巍然屹立在西半球。卡斯特罗从年轻时起便有抽烟习惯,但为了在戒烟运动中起表率作用,他于1984年带头戒烟。开始时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仍坚持从此不再抽烟。1988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为表彰他为古巴和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的贡献,授予他两枚金质奖章。卡斯特罗为政清廉,他的工资每月只有30美元。
——摘编自徐世澄《卡斯特罗的思想和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卡斯特罗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卡斯特罗取得成功的原因。
2.单选题- (共6题)
5.
英国法学家梅因曾论述到:“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外……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这一论述
A.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必然性 |
B.说明了成文法诞生的必要性 |
C.表明罗马法促进了对外贸易 |
D.指出了罗马法的弊端和缺陷 |
6.
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这说明长征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B. 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
C.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 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革命主力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B. 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
C.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 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革命主力
7.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论述
A.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 |
B.证明城市生活方式被普遍欢迎 |
C.认为粮食问题阻碍城市化进程 |
D.指出世界城市化取得同步发展 |
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
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
A.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
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
9.
阿尔贝蒂(1404—1472)写道:“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他本人的成就充分证实了这一格言。这位佛罗伦萨的贵族不仅是剧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风琴演奏家、歌唱家,而且是建筑师、数学家、考古学家,并且年轻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跑步、摔跤和登山运动员。他的言行
A.体现了高超的文学成就 |
B.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 |
C.说明当时的人无所不能 |
D.首次将人置于世界中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