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材料三 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王安石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王安石
材料二 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
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农民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材料三 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饮冰室合集》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2)王安石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3)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光绪帝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2)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有那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光绪帝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2)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有那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2.单选题- (共21题)
3.
下表为某一图书的目录节选。请你为该书拟一个合适的书名
目录 | |
三 | 新竹战役的前前后后 |
四 | 台中地区的节节抵抗 |
五 | 八卦山之战与反攻彰化 |
八 | 持续五十年的英勇反抗 |
A.《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B.《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
C.《二十世纪台湾革命史》 |
D.《蒋介石政府败逃台湾》 |
4.
辽宁号航空母舰试航成功,被视为中国现代海军走向世界的新开端。回顾历史,甲午战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
A.清政府启用了湖北新军 |
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参与 |
C.北洋舰队的出场与角逐 |
D.海军都接受了维新思想 |
5.
1937年9月某次会战的概况:“日军总兵力约14万人;中国军队共6个集团军(包括第十八集团军)约28万人;结果大同失守”。这场会战
A.是正面战场配合敌后战场的典范 |
B.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
C.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D.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
6.
有人对近代某一卖国条约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拆除了我们家大门,站在我们家甬路两侧,住进我们的院子,甚至还进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7.
下图是八国联军明信片,寓意是某事件对西方各国来说是一场噩梦。下列诗句与此事件相关的是


A.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B.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
C.三元里前声若雷,乡民合力强徒催 |
D.倭人竟割台湾去,万众一心谁敢侮 |
8.
1932年6月,国民党中宣部通令:“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但仍有一批宣传反侵略的电影如《恶邻》、《逃亡》等播出,并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反映出
A.共产党在根据地宣传抗日 |
B.电影是反侵略的主要形式 |
C.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
D.抗日救亡成为民众的呼声 |
10.
1851万国工业博览会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勒索赔款 |
B.协定关税 |
C.五口通商 |
D.割香港岛 |
13.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下列选项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
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
C.突出了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
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
14.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中国失去这串“珍珠”是指
A.《南京条约》割澳门给英国 |
B.《马关条约》割香港给日本 |
C.《南京条约》割香港给英国 |
D.《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
17.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中记载:“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
中国近代史上,爱国军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林永升、张自忠、邓世昌、安德馨 |
B.邓世昌、张自忠、徐骧、安德馨 |
C.邓世昌、吉鸿昌、刘永福、宋哲元 |
D.徐骧、邓世昌、林永升、张自忠 |
19.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表现了旧式小生产者在民族自强和近代化变革的重合交织面前所产生的迷惘。这种迷惘又决定了他们会同地主阶级中的最顽固者发生感应。”以下口号符合这一历史事件的是
A.攘外必先安内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C.剿发捻,勤远略 |
D.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
20.
下图是1907年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分别是:壶、漏斗、提勺、坛)。其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
D.近代中国呈现出国富民穷的格局 |
21.
日本官方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记述:“管区内的敌人,使日军最感棘手者,为冀西及冀中军区的共军。彼等以省境及日军作战地区附近,或沼泽、河流等日军势力不易到达的地区为根据地,进行巧妙的地下工作及灵活的游击战。”文中的“共军”是指 ( )
A.红军 | B.新四军 | C.八路军 | D.解放军 |
22.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宣言》中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这突出说明了当时中国共产党
A. 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B. 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 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D. 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A. 放弃了自身的奋斗目标
B. 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认识
C. 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D. 实现了与国民党的合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