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675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崐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武帝永明三年

材料二: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群臣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明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武帝永明四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前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实行三长制的作用有哪些?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辽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尤其是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为了更好的处理各种民族地区事务,辽太宗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形成了南北两套行政体系,南北面官。北面官使用契丹族官制,官员基本为契丹族人担任,掌握军、政事务,是辽朝最高权力机构。由于官署住地在皇帝御帐北面,所以称北面官。北面官是辽的最主要机构,下又分南北两个不同的部门,北枢密院管兵部,南枢密院管吏部。北南枢密院是辽朝最高行政机构,也称南北衙。南面官是效仿唐朝设立的三省六部等一套官署机构,用以管理汉族人事务。南面官多为汉人主事要职,又称汉官,官员多穿汉服。他们的办公地点位于皇帐南面所以称南面官,下设汉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及御使台、翰林院等。
——摘编自《漫谈辽代官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朝官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辽朝官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官制改革的影响。
3.
   材料 王羲之,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生性恬淡,性格耿直,朝廷公卿屡次召举他为官,他都辞谢。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地位。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的行书字帖《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摘编自蒲柳羽《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贡献。

2.单选题(共13题)

4.
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
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
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5.
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当时列强的主要目的是
A.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B.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C.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D.恢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6.
导致下列表格中中共党员代表成份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
召开地点
党员代表总数
工农分子数量
知识分子数量
中共五大
1927.4
武汉
82人
11人
71人
中共六大
1928.6
莫斯科
84人
50人
34人
 
A.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B. 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
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D. 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7.
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1932~1941 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 1 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磐石游击队时期
以上总计七名,不知姓名者共二十余名
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
以上总计二十二名,不知姓名者共 约百九十余名,共合二百一十二(名)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时期
以上共计二十九名,不知姓名者共约二百五十余名,合共二百八十余名
 
A.体现了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已经开始
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8.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曾修改了许多城市的名称,下表中城市改名的主要意图是
现名
现名含义
曾用名
曾用名含义
 
 
 
 
呼和浩特
青色的城
归化
明代建城后被赐名,意为“归顺朝廷”“接受教化”
 
 
 
 
乌鲁木齐
优美的牧场
迪化
清代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定名,意为“启迪教化”
 
 
 
 
 
A.建设各民族友爱、平等的大家庭B.推动与各民主党派的互相监督
C.实行因地制宜的边疆政策D.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9.
“文革”期间,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1978 年 2 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检察机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恢复整顿,1979 年 9 月重建司法部。随着行政管理领域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工商、税务、土地、卫生等行政执法机构恢复运转。这反映了
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
C.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
10.
1961年6月,***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
A.“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
C.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
D.“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
11.
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
新中国成立后,缅甸政府有一种惧怕心理,并认为“愈是害怕,愈是要友好”,所以缅甸成为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可是,几年后,缅甸感觉到这种害怕是没有必要的。缅甸对新中国态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新中国
A.实行“不结盟”外交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多边外交”战略D.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海防使命任务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从维护国家生存拓展到维护和平发展;从单一的军事防御拓展到防卫、管理并重;从专注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拓展到兼顾非传统安全问题;从沿岸防御到近岸防御再到近海防御;从管辖海域到涉及国家利益的公海大洋。这取决于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我国坚决维护领海主权
C.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我国海军实力不断增强
14.
***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苏关系全面破裂
C.美日联盟更紧密
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15.
1980年以后,中国历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释从否定一切改良行为、一味拔高农民运动转到“四个阶梯”理论,即认为“在太平天国以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前后相续,一个发展高于一个发展”。这说明(   )
A.历史假设影响着史学家对史实的评价B.历史解释应该立足于解释历史进步性
C.历史解释多元化导致历史叙述的失真D.时代主题的转换往往会影响历史解释
16.
“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纵观人类历史,下列属于客观“时势”因素的主要是
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民族传统文化
④社会政治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