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671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得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是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意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又非“近亲”和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和度田官吏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他们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及目的。
(2)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指什么?分析其反抗的原因。

2.选择题(共1题)

2.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    )

3.单选题(共15题)

3.
南宋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围湖造田之风,但这些政令如一纸空文。太湖流域“涝则水增溢不已,旱则无灌溉之利”。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湖田垦种成本低且收益大B.吏治败坏使政府职能降低
C.赋税的繁重加重民众负担D.人口压力使人地矛盾尖锐
4.
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据文献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5.
近期.据《韩非子·外储说右》记载,战国初吴起的妻子“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出之”。为什么纺织品的幅要合于度呢?因为“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礼记·王制》)。这说明战国时期的纺织品
A.使用花楼机织成的B.有严格的尺寸标准
C.主要用于贵族使用D.被官营手工业主导
6.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
A.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
C.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
7.
宋朝经济繁荣,在黄金时代下,江淮以南地区却存在着杀婴习俗。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对于这一习俗有很深刻的描写:“鄂岳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死之。尤讳养女。”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A.宋代已经出现计划生育的思想B.宋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尤其严重
C.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因而不需要太多劳动力D.与宋代官僚机构庞大和流行厚嫁礼俗有关
8.
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据所学知识推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工商业人口的自然集中B.封建地主经济的初步发展
C.手工业生产的种类增多D.统治阶级政治军事的需要
9.
汉武帝时,盐铁大商东郭咸阳、孔仅和洛阳商贾之子桑弘羊等,在盐铁专卖期间,逐渐步入官场,主持专卖事宜。这表明当时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抑商政策时断时续
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
D.察举制度切实可行
10.
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
A.新兴商人日益活跃B.儒家反对商业活动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商人社会地位不高
11.
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秦汉
117(全国)
5.72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215(南方)
3.85
1.925
1.925
隋唐
124(北方),328(南方)
6.42
3.21
3.21
 
A.北方地区封建经济开始盛极而衰
B.南方广大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C.南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趋向平衡
D.农耕经济重心已经最终实现南移
12.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
A.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B.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
C.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D.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
13.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这表明当时
A.豪强大族是封建统治的经济支柱B.中央集权受到封国割据的威胁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弊端已经显现D.统治者意在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14.
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这一政策
A.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B.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
C.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D.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
15.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16.
《全元诗》收入了近五千余位元代诗人流传至今的十三万首诗。这些诗人的族属有汉、蒙古、吐蕃、大食、回回等数十个民族,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双语诗”。这主要反映了
A.唐朝诗学的持续发展B.疆域辽阔文化更繁荣
C.元代的历史文化特征D.元代的诗坛相当兴盛
17.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选择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