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重要的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重要的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初废弃元朝服制,对服饰制度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明初服饰制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相关法令有上百项之多。明代皇室及百官的衣帽服饰按用途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礼服、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等;衣帽鞋履的样式、尺寸、衣料、绣样、色彩有严格界定,各等级间不得僭越。庶民服饰鞋帽甚至发型样式也有严格限制,庶民不许穿靴,服饰“不得绣金锦煊丝绞罗,止用细绢素纱”。民间妇女的首饰不得用金玉珠翠,礼服不许用金绣,只能用紫、绿及各种浅淡颜色。商贾之家只许穿绢布,不许穿细纱。如有违犯,则予以惩治。
明初服饰总体保持俭约拙朴的传统习气,各阶层也无甚僭越。明中后期服饰制度遭到破坏,僭越无等,甚至“不以分制,而以财制”。服饰风气也一改明初的风格,追求华丽时尚,色彩面料变幻繁多,形式异常丰富,既有外来服饰,更有复古之风、好异之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服饰制度遭到破坏的原因。
明初废弃元朝服制,对服饰制度进行了大规模改革。明初服饰制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相关法令有上百项之多。明代皇室及百官的衣帽服饰按用途分为不同的类型,有礼服、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等;衣帽鞋履的样式、尺寸、衣料、绣样、色彩有严格界定,各等级间不得僭越。庶民服饰鞋帽甚至发型样式也有严格限制,庶民不许穿靴,服饰“不得绣金锦煊丝绞罗,止用细绢素纱”。民间妇女的首饰不得用金玉珠翠,礼服不许用金绣,只能用紫、绿及各种浅淡颜色。商贾之家只许穿绢布,不许穿细纱。如有违犯,则予以惩治。
明初服饰总体保持俭约拙朴的传统习气,各阶层也无甚僭越。明中后期服饰制度遭到破坏,僭越无等,甚至“不以分制,而以财制”。服饰风气也一改明初的风格,追求华丽时尚,色彩面料变幻繁多,形式异常丰富,既有外来服饰,更有复古之风、好异之风。
——摘编自张志云《明代服饰文化探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服饰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服饰制度遭到破坏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村集市的发展,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历史上农村集市大规模发展是在明中叶以后,万历年间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农村集市网。明末清初的战乱天灾使这一集市网遭到很大破坏,康熙、雍正年间逐渐恢复,乾隆、道光年间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清代中叶,全国集市总数至少可达2万多个,集市密度大体在每100平方公里1—2集。农村集市网的形成,沟通城乡市场,使商品流通几乎可覆益全国的每一个州县,使地区之间分工互补,调整经济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着内在的动力与活力,主要就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正是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概述城市化的扩展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认识。
材料一 农村集市的发展,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历史上农村集市大规模发展是在明中叶以后,万历年间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农村集市网。明末清初的战乱天灾使这一集市网遭到很大破坏,康熙、雍正年间逐渐恢复,乾隆、道光年间进入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据统计,清代中叶,全国集市总数至少可达2万多个,集市密度大体在每100平方公里1—2集。农村集市网的形成,沟通城乡市场,使商品流通几乎可覆益全国的每一个州县,使地区之间分工互补,调整经济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可能。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着内在的动力与活力,主要就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正是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摘编自许擅《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探讨》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美国经济中心一直在东北部一带,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西部地区逐步发展起来,一批中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有联系而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这一体系对周围地区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大多是大规模企业,能够更多地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如,到1870年时芝加哥钢铁业平均雇佣人数是纽约的6倍。“卡耐基钢铁公司“在匹兹堡获得迅速发展,后与摩根的联邦钢铁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垄断企业。在公司规模化的基础上又使其向着专业化生产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专业城镇。由于此时企业规模的增大,使企业面临着对管理体制的改革,相应地产生了公司制和经理制,在科学的管理下企业将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摘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农村集市网形成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概述城市化的扩展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中国推进城市化的认识。
3.单选题- (共11题)
4.
下面为1858年中国、日本分别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内容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
内容 |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 《天津条约》及其附则 |
基督教传教 | 只限于签约国国民 | 受清朝政府的保护 |
内地旅行权 | 限制在居留地内 | 全国各地 |
内河航运 | 无 | 外国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
关于关税制定 | 无 | 进一步降低税率 |
鸦片条款 | 明确禁运 | 明确表明其合法性 |
A.中国丧失了反抗的能力 | 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 |
C.中国的近代化早于日本 | D.中日已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 |
5.
《上海县志》记载:“当时划定此界,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非即将此界交与外人管理,则当时所谓开埠者,尚未至喧宾夺主,而‘租借’二字之名词亦末成立也。”这表明租界设立之初
A.英国人在租界受到完全限制 | B.英国人已经获得领事裁判权 |
C.租界主权仍在中国手中 | D.上海尚未成为通商口岸 |
6.
1864年,普鲁士公使李福斯在大沽口外发现三艘丹麦商船。由于其时普鲁士正与丹麦在欧洲交战,李福斯便下令捕捉了这三艘商船。恭亲王(奕诉)抗议这种将欧洲的争端扩大到中国和在中国的“内水”(领海)捕捉船只的行径。李福斯释放了这三艘商船,并支付了1500美元的赔偿金。材料说明
A.在普鲁士与丹麦的战争中,清政府支持丹麦 |
B.普鲁士公使尊重了清政府的主权完整 |
C.清政府利用国际法维护自己的主权 |
D.洋务运动增强了清政府的威慑力 |
7.
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国人的封闭愚昧 |
B.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
C.对英作战指挥失误 |
D.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
8.
1860年,《北京条约》签字后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我们永久性的利益在于贸易,而贸易的繁荣全赖于秩序和安定”,“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益依靠一个中央政府的存在”。为此,英国
A.放弃了割占中国领土的要求 |
B.要求中国开放全部沿海港口 |
C.提出外国公使必须进驻北京 |
D.积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 |
9.
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 |
B.白银大量外流 |
C.市民阶层兴起 |
D.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
11.
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
A.人地矛盾的显现 |
B.精耕细作的传承 |
C.稻麦种植的减少 |
D.技术交流的增加 |
12.
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这一现象
A.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 |
B.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 |
C.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 |
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13.
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
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
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
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