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6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及秘鲁开办银矿,征发印第安人入矿劳动。银矿中繁重的劳动使印第安人成批的死去。但是银矿主却靠此发了大财,西班牙政府也得到了额外的财政收入,矿主向国王政府纳税的税率为产量的五分之一。1500—1650年间从美洲流到西班牙的白银达16000吨。白银首先流进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却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中国并不是银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明朝初年,政府推行纸币,禁止百姓白银交易。从1592年到1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地位逐渐确立起来,国内因财政货币化推进而造成的“银荒”日趋缓解。万历年间,明政府实行“一条鞭法”,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白银的流通在我国经过几百年缓慢曲折地发展,最终排挤了纸币,取代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入欧洲对打乱传统经济关系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背景及影响。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至(明)嘉、隆之际,当时用人“不论其才,只取无过”,“不论其大,每以一眚(过失)弃之”。“考察之时,不肖者造作言语,鼓弄风波,倾陷善人”。“今人做官……奔趋巧媚,以为善官”,致使“朝廷诏旨多废格不行……禁之不止,令之不从”,使明王朝陷入边事废弛,财政困难,民众困穷,社会动乱的窘境。隆庆三年十二月,高拱被授任吏部尚书,提出:“非大破格整顿,必不能易乱以为治。”他责成吏部在甄别人才时,“但系贤能,一例升取,不得复有低昂,”并“廉(察)访贤才”;用人上“俟其成而用之”,让初选出来的人才,先到有关部门或下属机构任属官,使其取得实际工作的经验,然后再根据需要及本人特点,委以重任。鉴于明中期以来考核中弊端丛生,高拱强调必须严格考核制度和办法,“惟考其政绩,而不必问其出身”,以治效为准,进行赏罚,对贪污官员不仅要罢官削职,还要提问追赃,“以后凡遇有却贿之官,便当纪之善薄”。在高拱署吏部事期间,选拔了一批贤能,充实到各级机构,使得诸事废弛的局面有所好转。
——摘编自王兴亚《高拱的吏治思想及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朝高拱推行吏治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简要说明高拱吏治改革的主要举措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埃德温·查德威克英国公共卫生之父。起初在律师事务所学习并兼职做记者。1832年,加入英国皇家济贫法委员会,撰写的济贫法的调查报告直接促成1834年新济贫法的诞生。在济贫法委员会工作期间,建议进行死亡原因登记,后被采纳并于1838年成为法律。据此,人们清楚了不同疾病暴发的季节、区域分布情况。
1842年9月发表了著名的《关于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用大量事实说明疾病是由肮脏、拥挤、供水不足、排水不畅、垃圾堆积等因素造成的,并提出通过管道供应清洁水用于生活、修建下水道排除污水和厕所排泄物等改革措施。这一卫生报告直接驱使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并依法成立了中央卫生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卫生标准,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卫生改革的管理。在查德威克之前,英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公共卫生机制,而现在国家的公共卫生组织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地出现在大众面前。

——摘编自冯娅《英国公共卫生之父——查德威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埃德温·查德威克成为英国公共卫生之父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埃德温·查德威克的贡献。

2.单选题(共21题)

4.
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并无明显的内战、暴动、流血痕迹;被从独占的统治宝座上推翻下来的土地贵族,在新的民主政体中也还有一席之地。这主要是因为
A.城邦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民主制符合各阶级利益
C.平民贵族达成相互妥协
D.改革者的道德品质高尚
5.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刑事诉讼中法庭已发展成为受法律保障的上诉法院,犯罪嫌疑人有多达四次的上诉机会;住宅是市民的保障,逮捕只能在门外执行;在侦查期间须避免置人于狱。这说明了古罗马法
A.重视保护个人权利B.强调维护私有财产
C.注重调解经济纠纷D.重在保护贵族利益
6.
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自由州的安全实为必要,民众拥有并且佩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这一修正案出现的背景是
A. 美国的武装民众为国家独立做出了贡献
B. 美国为了维护各州的独立权力
C. 美国训练民兵为了节约国家的经费开支
D. 为了民众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
7.
清制督抚有保举权,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在此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出当时
A.政府开始出现政治危机
B.集权体制受到冲击
C.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专制制度名存实亡
8.
1895年,恩格斯指出:“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恩格斯这一观点
A.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B.体现了对巴黎公社革命的反思
C.认清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局限性
D.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开放扩张性
9.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这一转变
A.表明由华夷外交转变为近代外交
B.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反映了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10.
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50个减少到4个。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
A.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
B.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迁
11.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数量/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12.
两宋时,风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这表明两宋时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C.抑商政策略有松弛
D.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13.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14.
前工业化时代,英国儿童常被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工业革命早期,“工厂儿童”俨然成为儿童的代名词;19世纪80年代,学校被认为是儿童“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视作“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这一变化
A.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B.催生了英国近代教育事业
C.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诞生
D.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15.
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550
3
3
2~3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50
18~20
18~25
12.2
1800
30
23~25
18
 
A. 西属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
B. 西班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
C. 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
D. 新航路开辟亦为中国提供了商机
16.
1876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了上海机器织布局。1893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因失火焚毁,盛宣怀受命主持重建,后将其改名为上海华盛纺织总厂。之后由于经营失当,亏损连年。1901年以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更改厂名等方式,逐步将其据为己有。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命运
A.揭示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B.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求富”的目标
C.是近代洋务企业发展坎坷的一个缩影
D.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17.
有研究表明,在l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城市化水平提高B.经济结构的变动
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
18.
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C.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D.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19.
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290元,酌定为150元。据此可推断
A.清末新政成为洋务运动的翻版
B.产权意识的滞后制约新政成效
C.发展官营企业成为各界的共识
D.政府厉行抑商的政策一以贯之
20.
1956年底,***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这表明***认为
A.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要借鉴苏联的经验
C.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
D.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21.
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其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
A.加大了私营企业的投机性
B.推动了国家对非公经济的保护
C.削弱了公有制经济控制力
D.适应了我国经济体制变化要求
22.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讨论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结合所学,“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C.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D.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23.
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A.催生了启蒙运动
B.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普及了无神论
D.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24.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
A.宗法观念
B.君主制度
C.内忧外患
D.优柔寡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