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是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代嘉靖年间,江南市镇已有三百余个,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则达到了五百多个,人口维持在万人上下……江南地区外襟长江带运河而通大海,内部水网纵横。吴江、吴县、长洲,多沿运河及支流分布,大致间距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常见模式,形成较为均匀的城镇分布……舟定、太仓、昆山多分布于冈身地带(江南的一种地形),这与该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了密切联系。
——樊树志《江南市镇的分布、结构与网络》
材料二曼彻斯特成为19世纪的“超级都市”与区域经济中心,原因很多……曼彻斯特气候潮湿,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基本都在下雨,“这里比英国其它任何地方更适合棉作物的发展”。这座城市位于艾威尔河之东,默西河从城市穿插而过,东部可直达最大港口利物浦,不但可以进口大量原材抖,还可以把加工后的产品便利的运输到外地高价卖出。英国是著名的“黑乡”(盛产煤),这使得蒸汽机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人们更加重视机械的发展。曼彻斯特已从旧式的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人口大城和世界工业之都。
——《从曼彻斯特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与英国曼彻斯特发展的异同。
材料一明清时期,是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代嘉靖年间,江南市镇已有三百余个,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则达到了五百多个,人口维持在万人上下……江南地区外襟长江带运河而通大海,内部水网纵横。吴江、吴县、长洲,多沿运河及支流分布,大致间距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常见模式,形成较为均匀的城镇分布……舟定、太仓、昆山多分布于冈身地带(江南的一种地形),这与该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了密切联系。
——樊树志《江南市镇的分布、结构与网络》
材料二曼彻斯特成为19世纪的“超级都市”与区域经济中心,原因很多……曼彻斯特气候潮湿,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基本都在下雨,“这里比英国其它任何地方更适合棉作物的发展”。这座城市位于艾威尔河之东,默西河从城市穿插而过,东部可直达最大港口利物浦,不但可以进口大量原材抖,还可以把加工后的产品便利的运输到外地高价卖出。英国是著名的“黑乡”(盛产煤),这使得蒸汽机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人们更加重视机械的发展。曼彻斯特已从旧式的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人口大城和世界工业之都。
——《从曼彻斯特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与英国曼彻斯特发展的异同。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十二年,接受晁错“纳粟授爵”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此政策推行后,解除了屯戍困境,国库也因此而充盈。此政策所贩售的,是自汉初高祖以来始终用于奖励军功、安抚政权和维系社会等级秩序的军功爵。军功爵一旦被无限量抛售,首先冲击到的,将是持有高爵的军功功臣集团。文帝同意大量卖爵,不仅达到解决经济困境和抑商尊农之效果,而且稀释了功臣集团的军功荣耀和政治影响力,起到釜底抽薪式的作用。以军功登上政治舞台的功臣集团,因“纳粟授爵”的轻滥,而逐步走出政坛中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十二年,接受晁错“纳粟授爵”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此政策推行后,解除了屯戍困境,国库也因此而充盈。此政策所贩售的,是自汉初高祖以来始终用于奖励军功、安抚政权和维系社会等级秩序的军功爵。军功爵一旦被无限量抛售,首先冲击到的,将是持有高爵的军功功臣集团。文帝同意大量卖爵,不仅达到解决经济困境和抑商尊农之效果,而且稀释了功臣集团的军功荣耀和政治影响力,起到釜底抽薪式的作用。以军功登上政治舞台的功臣集团,因“纳粟授爵”的轻滥,而逐步走出政坛中心。
——《晁错“纳粟授爵”与汉文帝军功爵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措施和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影响。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材料
新石器时代 | 用石斧等工具在巨大木材上凿成凹形,制成独木舟 |
唐宋时期 | 唐朝采用了钉接合连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代造船修船开始使用船坞,并普遍使用罗盘针。造船业及船舶使用人群多集中在东南地区 |
明清时期 | 除了官方船厂之外,民营船厂的规模也很大。发达的造船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达的漕运系统尊定了基础 |
中国近代 | 1865—1866年,清政府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学习西方先进的造船技术,试造“蒸汽船”“铁皮船”,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也是中国造船业近代化的开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 新中国的造船业迅速发展。乘坐豪华游轮旅行成为潮流,并研制出第三代极地破冰船与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航空母舰“辽宁舰”。造船业在新中国经济发展、便利生活、科学研究、强兵强国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据吴善群《从船舶到海洋工程》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3.单选题- (共33题)
4.
克里斯提尼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后,他首先进行了部落改革,打破之前以氏族血缘关系来划分部落的传统,代之以地域划分部落。其次建立了三分区体系,全国被分为三十个区,每一部落都包含城市、沿海、内陆三区,这样每区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政治作用体现在
A.壮大了古代雅典国家的军事力量 |
B.使具有共同信仰的人紧密团结在一起 |
C.扩大了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机会 |
D.促进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经济的互补 |
5.
有学者指出,人类波澜壮阔而无可遏制地走着古雅典的道路,那样天然合理地选择了那一自身命运的形式。这是因为,唯有它符合人的自由本质!这揭示出古代雅典道路的普世价值在于
A.人民主权和人文主义精神 |
B.公民享有充分广泛的自由 |
C.直接民主扩大了民众权利 |
D.城邦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 |
6.
有学者在评价古罗马法时曾指出:“罗马帝国的管理机制和文化融合能力,还有对于其他文化的接纳和包容能力,都给了帝国以生命力。”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 B.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
C.从习惯法到自然法 | D.从自然法到万民法 |
7.
1936年美国举行总统大选,在总统选举团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5238票对8票的绝对多数击败对手,大获全胜;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331席,共和党获89席;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76席,共和党获16席。民主党及其候选人罗斯福在大选中的获胜说明
A.民主党代表了民众利益 |
B.使共和党丧失存在的基础 |
C.罗斯福新政被民众认可 |
D.新政使美国经济彻底好转 |
8.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关税”;南北战争后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些规定
A.保证了三权分立的运转 |
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
C.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
D.完善了分权制衡的体制 |
9.
1831年英格兰南部的几个郡只有326万人口,却拥有235个下院席位,而北部的6个郡已经增长到360万人,在下院只占有68席。这种现象反映了
A.两党政治正式形成 |
B.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
C.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
D.南北方矛盾的激化 |
10.
1694年,威廉三世从支持他的辉格党中任命了枢密院成员,组成了辉格党内阁,但当时辉格党并不是议会里的多数党。据此可知当时
A.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
B.责任内阁制已经基本确立 |
C.《权利法案》遭到严重破坏 |
D.国王正确行使了自身权力 |
11.
据国民政府的官方统计,某年全国的“反动刊物“比上一年年增加了90%,其中共产党的刊物占54%。“某年”共产党的刊物宣传的主题应该是
A.发动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
B.领导根据地军民的土地革命 |
C.宣传敌后游击战和持久抗战 |
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 |
12.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
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 |
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13.
邓小平于1978年11月2日作出指示;“看来美方想加快正常化,我们也要抓住这个时机,同美国关系正常化要加快,从经济意义上说也要快。”中国加快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基于
A.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
B.建设市场经济的目标 |
C.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 |
D.实现两岸统一的愿望 |
14.
20世纪五十年代,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发言说:“中国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欢迎所有到会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你们什么时候去都可以。我们没有竹幕,倒是别人要在我们之间放烟幕。”在此次大会上
A.新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会 |
C.新中国所提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
D.新中国顺利地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5.
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的阅兵仪式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20、歼-10、C红旗-22防空导弹等六种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 |
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 |
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 |
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 |
16.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这一调整
A.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
B.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
C.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 |
D.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
17.
(南宋)高宗初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于是南方“麦一斛至一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B.农民职业转化速度加快 |
C.市场需求影响生产结构 |
D.人口迁移改变经济地位 |
18.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的密集投入 |
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 |
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 |
D.工商业发展的冲击 |
19.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 |
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 |
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
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 |
20.
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逃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兵役负担。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
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 |
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 |
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
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 |
21.
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美观精致,多用于官府文书。这反映了
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 |
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 |
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
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 |
22.
16世纪初,佛罗伦萨的香料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香料则为17个格罗特。佛罗伦萨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这种现象说明
A.葡萄牙是香料的原产地 |
B.佛罗伦萨经济地位下降 |
C.欧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
D.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
23.
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海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因,正是基于英国人的商业进取心以及由此引起的争夺殖民地的意识。这说明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A.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B.海军力量的强大是根本保障条件 |
C.深于制度创新带来的政治优势 |
D.基于地理空间狭窄的危机意识 |
24.
(题文)据统计1886—1890年间,英国爆发的工人罢工事件多达53次;1894年美国爆发的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工人甚至占领了芝加哥政府,这发生说明了
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 |
B.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 |
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
D.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25.
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A.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 |
B.专利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 |
C.政府领导工业革命的开展 |
D.工业革命完善了专利制度 |
26.
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直隶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1900年前)外国布来,尽夺吾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益微。”这说明中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
A.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 |
B.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 |
C.开始向机器纺织的方式转变 |
D.以洋纱为原料的纺织业迅速发展 |
27.
1915年为反对日本避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各地纷纷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这欢抵制日贷运动
A.是近代提创国货运动的开端 |
B.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粉碎了日本独占中国的的阴谋 |
28.
在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改革中,经济学家杨培新主张推广企业承包制,因此人称“杨承包”。厉以宁主张企业改革超越承包制,用股份制进一步改造国有企业,在企业改革完成后再推动价格改革。被称为“厉股份”。两种主张说明当时
A.企业转型表现为承包制和股份制 |
B.企业经济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
C.企业改革理论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
D.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
29.
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压低。材料反映了邓小平
A.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排除国家指导 |
B.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经济管理体制 |
C.承认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
D.主张恢复市场功能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30.
薄伽丘说:“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的存在,而人性的自然要求,就是物质欲望。”此观点
A.否定了基督教会的专制统治 |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 |
C.体现了以理性主义看待人生 |
D.不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
31.
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
32.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这是献给因在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的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颁奖词。在这一领域的先贤和奠基者是指
A.伽利略 | B.牛顿 |
C.爱因斯坦 | D.普朗克 |
33.
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
A.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 |
B.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 |
C.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 |
D.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 |
34.
薛福成认为虽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但“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则可以弭有形之衅。虽至弱小之国,亦得藉公法以自存”。据此可知,薛福成
A.认为国际外交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 |
B.指出在国际舞台上弱国无外交的真实状况 |
C.主张中国应该在外交上合理运用国际法规 |
D.延续了清政府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 |
35.
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该学者认为维新思想
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 |
B.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 |
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 |
D.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