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分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67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十二年,接受晁错“纳粟授爵”的建议,让富商用高价向农民买粮。输送至边,依纳粟程度,授予最高至第十八等的高爵。此政策推行后,解除了屯戍困境,国库也因此而充盈。此政策所贩售的,是自汉初高祖以来始终用于奖励军功、安抚政权和维系社会等级秩序的军功爵。军功爵一旦被无限量抛售,首先冲击到的,将是持有高爵的军功功臣集团。文帝同意大量卖爵,不仅达到解决经济困境和抑商尊农之效果,而且稀释了功臣集团的军功荣耀和政治影响力,起到釜底抽薪式的作用。以军功登上政治舞台的功臣集团,因“纳粟授爵”的轻滥,而逐步走出政坛中心。

——《晁错“纳粟授爵”与汉文帝军功爵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措施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军功爵制度的影响。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约和法俄同盟条约,都规定了“自动卷入”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策,而是后者变得有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一战就此爆发。
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

——夏一东《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结盟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次世界大战前结盟的看法。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4年4月,清廷急授以刘铭传巡抚督督办台湾军务赴台抗法。刘铭传领导的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制。
1885年10月,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他任巡抚后特别注意开发台湾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方便台湾内部及其与大陆的联系。
为了开发台湾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投银40万两,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在苗栗、后垅等地发现石油后,马上设立煤电局进行开采。蔗糖和茶叶是台湾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夺取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
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此举受到清廷处分后称病辞职,于1891年5月。返回安徽肥西故乡。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至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病逝
——据《台湾巡抚刘铭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铭传身上折射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哪些可贵的品质?

2.单选题(共14题)

4.
有学者指出,人类波澜壮阔而无可遏制地走着古雅典的道路,那样天然合理地选择了那一自身命运的形式。这是因为,唯有它符合人的自由本质!这揭示出古代雅典道路的普世价值在于
A.人民主权和人文主义精神
B.公民享有充分广泛的自由
C.直接民主扩大了民众权利
D.城邦利益至上的民族精神
5.
1936年美国举行总统大选,在总统选举团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5238票对8票的绝对多数击败对手,大获全胜;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331席,共和党获89席;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76席,共和党获16席。民主党及其候选人罗斯福在大选中的获胜说明
A.民主党代表了民众利益
B.使共和党丧失存在的基础
C.罗斯福新政被民众认可
D.新政使美国经济彻底好转
6.
据国民政府的官方统计,某年全国的“反动刊物“比上一年年增加了90%,其中共产党的刊物占54%。“某年”共产党的刊物宣传的主题应该是
A.发动工农群众支持北伐战争
B.领导根据地军民的土地革命
C.宣传敌后游击战和持久抗战
D.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
7.
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B.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C.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D.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8.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的密集投入
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
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
D.工商业发展的冲击
9.
汉魏时期的“徒附”户,是豪强地主荫庇自己的宗族、宾客而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直接服务于豪强地主。逃避了朝廷的赋税和兵役负担。以这一阶层为基础形成了庞大的田庄经济。这体现出汉魏时期的田庄
A.深受底层农民拥戴
B.自给自足程度较高
C.能与政府分庭抗礼
D.不利于政府的统治
10.
下表是1900-1901年英、德、法、美四国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对该表提供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城市人口高于其它三国
B.德国工业增长率远高于美法
C.城市化与工业增长率成正比
D.四国工业化发展状况不平衡
11.
学者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对直隶一带有如下记载:“畿辅深冀诸州,布利甚饶,纺织皆女工。近来(1900年前)外国布来,尽夺吾国布利。间有织者,其纱仍购之外国,故利入益微。”这说明中国近代手工棉纺织业
A.在洋布冲击下全部走向破产
B.出现纺纱与织布分离的趋势
C.开始向机器纺织的方式转变
D.以洋纱为原料的纺织业迅速发展
12.
1915年为反对日本避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各地纷纷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在这次风潮中,中国的民族工业第一次打出了“中国人用中国货“的口号,数以百计的工厂涌现出来。生产中国货以替代流行的日货。这欢抵制日贷运动
A.是近代提创国货运动的开端
B.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粉碎了日本独占中国的的阴谋
13.
在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改革中,经济学家杨培新主张推广企业承包制,因此人称“杨承包”。厉以宁主张企业改革超越承包制,用股份制进一步改造国有企业,在企业改革完成后再推动价格改革。被称为“厉股份”。两种主张说明当时
A.企业转型表现为承包制和股份制
B.企业经济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C.企业改革理论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D.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14.
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B.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C.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D.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5.
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里,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们会以书为伴,并寻觅到自己的安宁。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新式房间的出现
A.收藏书籍成为当时的共识
B.凸显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
C.男女平等的意识得到认可
D.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
16.
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17.
有学者认为,经过甲午战争,中国自我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开始破碎。保守的知识分子群体走向了变法,他们将变法与求新相表里,求新与西学相表里。变法派生了改良和革命。中国进入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该学者认为维新思想
A.全面否定中国自我形象
B.引发中国阶级结构巨变
C.完全师法西方挽救危亡
D.起于忧患引发社会剧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