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荀子认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正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天人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以及在东西方思想发展中的影响。
材料一 殷商西周时期,“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荀子认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是由人自己掌握和调控而产生的,而不是由“天”来左右和预兆的。正所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要做的就是要明天人之分,应天以治。
——刘蔚华《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材料二 普罗塔戈拉在《论神》这本书一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他主张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可靠的,人们对一切事物都应根据各自的感觉做出不同的判断,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因此他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由此又断定“知识就是感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荀子和普罗塔戈拉的天人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天人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以及在东西方思想发展中的影响。
3.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初期,允许各郡国自由铸造货币,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文帝时期改铸四两钱,仍是听任自由铸造。自由铸造在扰乱经济秩序的同时,对于中央集权的稳定也构成了威胁。到汉武帝时,由于这种状况愈发严重,加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开始落入窘境,于是,元狩四年,朝廷开始改革币制,发行新币。不过新币的发行并没有根本解决原有的弊端,后来又废白金而改铸赤仄钱,不久又因赤仄钱轻而贱,百姓不愿使用,不得不宣布作废。
元鼎四年,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决定废除一切旧钱,由国家统一铸造货币,彻底进行整顿。这种新铸的钱称为三官钱,亦称上林钱,后世称为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等,规格相同,质量较好,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从而杜绝了汉初以来民间私铸货币的流弊,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从此以后,全国货币统由政府铸造,币制归于统一。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弘羊货币改革的作用。
材料 西汉初期,允许各郡国自由铸造货币,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文帝时期改铸四两钱,仍是听任自由铸造。自由铸造在扰乱经济秩序的同时,对于中央集权的稳定也构成了威胁。到汉武帝时,由于这种状况愈发严重,加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开始落入窘境,于是,元狩四年,朝廷开始改革币制,发行新币。不过新币的发行并没有根本解决原有的弊端,后来又废白金而改铸赤仄钱,不久又因赤仄钱轻而贱,百姓不愿使用,不得不宣布作废。
元鼎四年,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决定废除一切旧钱,由国家统一铸造货币,彻底进行整顿。这种新铸的钱称为三官钱,亦称上林钱,后世称为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等,规格相同,质量较好,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从而杜绝了汉初以来民间私铸货币的流弊,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从此以后,全国货币统由政府铸造,币制归于统一。
——摘编自《中国古代国家干预主义的全面实践一一以桑弘羊的财经改革为中心的探讨>
(1)据材料,概括桑弘羊货币改革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弘羊货币改革的作用。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二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举行大西洋会议,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内容如下:
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
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设法恢复各民族横遭剥夺的主权和自治权:
一切国家享有世界贸易及取得原料的平等待遇:
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
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世界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内安居乐业,使全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
公海航行自由不受阻碍:
世界各国均应放弃使用武力,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之前,应解除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的国家的军备,同时赞助与鼓励实行裁军。实际上,《大西洋宪章》后来成为了各国继续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纲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西洋宪章》的历史意义。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二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举行大西洋会议,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内容如下:
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
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设法恢复各民族横遭剥夺的主权和自治权:
一切国家享有世界贸易及取得原料的平等待遇:
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
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世界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内安居乐业,使全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
公海航行自由不受阻碍:
世界各国均应放弃使用武力,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之前,应解除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的国家的军备,同时赞助与鼓励实行裁军。实际上,《大西洋宪章》后来成为了各国继续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纲领。
——据李巨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洋宪章》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哪些共同诉求。(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西洋宪章》的历史意义。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2)指出材料二中丘吉尔的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民的天性”指什么?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克伦威尔对民众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指出材料二中丘吉尔的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民的天性”指什么?
3.单选题- (共10题)
6.
“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成员之一,玛丽赋予新制度以连续性的外观。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这段文字反映了
A.光荣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
B.英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C.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 |
D.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原则的确立 |
7.
《全球通史》中说:“苏维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革命,当时工人们选举产生了工人代表会议即苏维埃,以协调他们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尽管苏维埃当时遭到了镇压,但它们作为鼓动和直接行动的机构已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与临时政府相比,苏维埃所具有的主要“价值”是
A.以推翻沙皇专制为革命目标 |
B.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
C.同工农群众联系紧密 |
D.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
8.
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A.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
B.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 |
C.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
D.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 |
11.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巨大变化。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这次改革是
A.结合实际对农村地权关系的重新调整 |
B.通过行政主导方式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 |
C.总结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经验教训的结果 |
D.动员农民参与国家政权建设的有效方式 |
12.
1904年,钱穆进新式小学--无锡荡口镇的国语学校,受到的一大观念冲击就是老师钱伯圭告诉他:《三国演义》等书可勿再读,因为此书开首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说明当时
A.传统大统观念已经瓦解 |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
C.推翻清王朝成为社会共识 |
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中国 |
13.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
B.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
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
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
14.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 |
B.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
C.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 |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改革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