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63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由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支化中心。与此同时,重庆还是国共合作的政治舞台、抗日运动时中心。中国战区韵建立,使重庆与伦敦、莫斯科、华盛顿等城市一样,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指挥中心,也由此获得国内外的广过关注。

——选墙自何一民《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抗战时期重庆发展的表现。井结台所学,分析其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
2.
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丰富。
表历史笔记资料表
作者
书名
内容
北朝)杨衡之
《洛阳枷蓝记》
展现了北巍都城洛旧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书中亦有不少神异鬼怪故事。然其遗闻艳事,颇足以朴史采(盘书)存史摅。
(唐)姚汝能
《安禄山事迹》
记载禄山诸事,文辞灿然,叙述颇详,而不免于琐杂,然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所记禄山事,亦不能舍此而他求也。
(寒)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自都市、坊市、风俗、典礼,靡不该载。如此之类,皆可以互相考证,订史时氏(史家)之误。
 

——选编自姚继荣《唐来历史笔记论丛》

阅读上表,归纳历史笔记的特点,简述你对历史笔记史料价值的认识。
注:史料价值是指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因史料种类、来源、形式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

2.单选题(共10题)

3.
有论者认为,法国大革命是现代西方社会形成过程中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事件,它实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想,摧毁了旧的等级制度和整个社会,强化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现代国家的成长。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三级会议的召开
②《人权宣言》的发表
③《民法典》的颁布
④巴黎公社的成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
《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件
A.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5.
下列图片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所展现的不同时期中国形象,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都体现了中美两国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强烈对抗
②折射了中国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外交的发展变化
③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从敌视到建交、合作的过程
④展现了中国推动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历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
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文明是在提出艰难挑战的环境中诞生和成长的,苏联社会主义的挑战,对资本主义文明也是一个刺激和推动。”下列史实体现此观点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7.
《晚明大变局》一书提到:“近来人们常说‘晚清太变局’,殊不知晚明也有大变局……它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的,而是有世界背景的。”这里的“晚明大变局”主要表现在
A.坊市制度连渐被打破
B.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强化
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8.
托克维尔指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对此观点的全面理解是
A.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
B.工业文明创造了环境污染
C.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
D.工业文明带来了双重影响
9.
下列诗词所描绘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推倒三山黎庶悦,中华崛起翻新页。
②聚首上海怀天下,再游湖上驭红船。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10.
阅读如图和诗文,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①此画是古代人物画的代表,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风格。
②此画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抒发性情重于刻画细节。
③由于科举考试侧重诗赋,此时古代诗歌创作达到全盛。
④该诗对当时思想界脱离现实、空谈心性的状况提出批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
1898年谭嗣同在《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中曾指出:“中国艰危……然吾约计开辟以来,战国与今日遥遥相映,时局虽皆极危,却又是极盛之萌芽。”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借鉴历史经验,主张中体西用B.民族危机加深,出现变革契机
C.认同百家争鸣,致力托古改制D.主张救亡图存,提倡民主共和
12.
《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无首,总揽统治权;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协助)行使立法权;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做法律行使之,国家之岁入岁出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每年列入预算。”这表明
A.日本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
B.日本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
C.日本天皇和议会共同掌握行政权
D.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取得彻底胜利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