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中外历史人物)
材料一陈独秀的主要贡献和成就有: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材料二陈独秀在历史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在陈独秀头上的一些不公正的帽子逐渐被摘除。例如,1952年出版的《***选集》中把陈独秀定为“汉奸托派”……1996年8月,***的《“七大”工作方针》……删去了“走到反革命方面去了”……明确了陈独秀不是“反革命”……
在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陈独秀责任的定性,明确使用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提法。2002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变更为“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去掉了“投降”二字……
对陈独秀在大革命中责任的判定认为:“在大革命后期,作为革命中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里明确了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错误”,主语不再是“陈独秀”了……
2004年4月30日,***在讲话中,放弃“右倾机会主义”旧说,采用了“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的新提法。
——整理自百度百科:陈独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贡献和成就。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怎样逐步纠正了历史上对待陈独秀的不公正的评价的?
材料一陈独秀的主要贡献和成就有:第一,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第二,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第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李大钊早,但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第四,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如果没有陈独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第五,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第六,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材料二陈独秀在历史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在陈独秀头上的一些不公正的帽子逐渐被摘除。例如,1952年出版的《***选集》中把陈独秀定为“汉奸托派”……1996年8月,***的《“七大”工作方针》……删去了“走到反革命方面去了”……明确了陈独秀不是“反革命”……
在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陈独秀责任的定性,明确使用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提法。2002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变更为“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去掉了“投降”二字……
对陈独秀在大革命中责任的判定认为:“在大革命后期,作为革命中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里明确了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错误”,主语不再是“陈独秀”了……
2004年4月30日,***在讲话中,放弃“右倾机会主义”旧说,采用了“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的新提法。
——整理自百度百科:陈独秀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贡献和成就。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怎样逐步纠正了历史上对待陈独秀的不公正的评价的?
2.
在中国近代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充满了对独立、富强和民主的热血追求,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牺牲的巨大代价,终于换来了当代的民主、富强、文明的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得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梁启超于1922年为《申报》五十周年报庆而撰写
材料二京津冀一体化大事年表
(1)梁启超对资料所指期间中国的政治发展持什么观点?结合“近三十年”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材料一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得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梁启超于1922年为《申报》五十周年报庆而撰写
材料二京津冀一体化大事年表
时间 | 历史资料 |
1876年 | 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 |
1878年 |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
1895年 |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 |
1895年 |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
1897年 |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
1912年 |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
1917年 |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
1917年 |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
1919年[来源 |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
1924年 |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
1949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
(1)梁启超对资料所指期间中国的政治发展持什么观点?结合“近三十年”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有学者认为,秦以后中国历代的变法大致可以分为征农、征商和农商并征三种类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税人为主的征农型变法最典型的是北魏均田制……颁布条文中有“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之规定,租调制以“一夫一妇计”……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地”都是以税地为主而进行的征农型变法。特别是“摊丁入地”因法律上先已宣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此即将舍地税人的制度彻底废除了。征商型变法,西汉的桑弘羊变法是其典型。盐铁官营……盐铁的生产和运销,一由国家包揽……古人云“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食盐垄断,形式上是征商,本质上仍是征农。
材料二 典型的农商并征型变法,是王安石变法。在征农方面他首先推行的是青苗法和免役法。“贷谷于民,立息以偿”,……“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在征商方面王安石推出了市易法,“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征农、征商方面措施与材料一中同类措施的主要不同点。
有学者认为,秦以后中国历代的变法大致可以分为征农、征商和农商并征三种类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税人为主的征农型变法最典型的是北魏均田制……颁布条文中有“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之规定,租调制以“一夫一妇计”……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地”都是以税地为主而进行的征农型变法。特别是“摊丁入地”因法律上先已宣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此即将舍地税人的制度彻底废除了。征商型变法,西汉的桑弘羊变法是其典型。盐铁官营……盐铁的生产和运销,一由国家包揽……古人云“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食盐垄断,形式上是征商,本质上仍是征农。
材料二 典型的农商并征型变法,是王安石变法。在征农方面他首先推行的是青苗法和免役法。“贷谷于民,立息以偿”,……“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在征商方面王安石推出了市易法,“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以上材料摘编自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征农型变法的演变趋势。如何理解“食盐垄断,形式上是征商,本质上仍是征农”?(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征农、征商方面措施与材料一中同类措施的主要不同点。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民国政党源流大体可分为两支,其一为革命派,另一为立宪派。革命派以同盟会为正宗,源于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立宪派在清季为宪友会,亦为政闻社、咨议局联合会和江浙派。民国后,这些党派分别演变为国民党和进步党两大集团。具体演变情况如下:(清末民初党派演变示意图)

——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清末民初政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政党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民国政党源流大体可分为两支,其一为革命派,另一为立宪派。革命派以同盟会为正宗,源于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立宪派在清季为宪友会,亦为政闻社、咨议局联合会和江浙派。民国后,这些党派分别演变为国民党和进步党两大集团。具体演变情况如下:(清末民初党派演变示意图)

——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清末民初政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政党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5.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无可避免,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它的后果给我们带来了俄国共产主义,还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德国纳粹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一个混乱动荡的世界,德国、法国与曾属于奥匈帝国的地区文明发展都不进反退,亚洲与非洲未来的情势则一团混乱,大规模的疯狂杀戮则让人随时处在惊恐的状态中。
反过来思考,如果英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战争时间必将会缩短;德国将会获得最终的胜利;美国不会被卷入战争;英国仍能维持原有的强势地位与繁荣;德国不会产生纳粹主义;俄国也许仍会发生革命,但十之八九不会有共产主义革命。……之后许多陆续发生的灾祸也是严苛的《凡尔赛条约》所导致的,而且要不是因为心理上恐惧德国,这种严厉的惩罚就不可能出现。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完全不同,很大部分是因为我们的愚蠢所造成。如果人类还要活下去的话,就必须与纳粹德国战斗。如果俄国要争取世界领导权,那么与他们开战恐怕也一样有其必要。但是这一连串可怕的事件都是起因于1914年的错误,如果当时能避免,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罗素《回忆录:来自记忆里的肖像》
(1)根据材料概括罗素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观点。
(2)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罗素观点的认识。
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无可避免,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它的后果给我们带来了俄国共产主义,还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德国纳粹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一个混乱动荡的世界,德国、法国与曾属于奥匈帝国的地区文明发展都不进反退,亚洲与非洲未来的情势则一团混乱,大规模的疯狂杀戮则让人随时处在惊恐的状态中。
反过来思考,如果英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战争时间必将会缩短;德国将会获得最终的胜利;美国不会被卷入战争;英国仍能维持原有的强势地位与繁荣;德国不会产生纳粹主义;俄国也许仍会发生革命,但十之八九不会有共产主义革命。……之后许多陆续发生的灾祸也是严苛的《凡尔赛条约》所导致的,而且要不是因为心理上恐惧德国,这种严厉的惩罚就不可能出现。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完全不同,很大部分是因为我们的愚蠢所造成。如果人类还要活下去的话,就必须与纳粹德国战斗。如果俄国要争取世界领导权,那么与他们开战恐怕也一样有其必要。但是这一连串可怕的事件都是起因于1914年的错误,如果当时能避免,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罗素《回忆录:来自记忆里的肖像》
(1)根据材料概括罗素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观点。
(2)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罗素观点的认识。
2.单选题- (共6题)
6.
在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
A. 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B. 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 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重大失误
A. 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B. 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 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重大失误
7.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
B.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
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D.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
8.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 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 D.北约的建立 |
10.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
B.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
C.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
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