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顾维钧(1888—1985年),民国著名外交家,下面是他的主要外交活动大事年表。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外交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顾维钧外交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顾维钧外交活动的作用。
材料顾维钧(1888—1985年),民国著名外交家,下面是他的主要外交活动大事年表。
1919年 |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巴黎和会,要求将德属山东权益直接交还中国;与日本代表就山东问题进行辩论 |
1920年 | 出任国际联盟中国全权代表 |
1921年 | 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参与山东问题谈判;提出关税自主案等 |
1931年 | 九一八事变后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参与对日外交交涉 |
1937年 | 向国联提出申诉书,要求其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
1939年 | 于国联理事会发表演说,呼吁制止日机在华滥炸暴行,理事会通过援华法案 |
1945年 | 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并率中国代表团首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
1947年 | 指责雅尔塔密约,重申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 |
1957年 | 当选海牙国际法庭法官 |
——摘编自岳谦厚《顾维钧外交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顾维钧外交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顾维钧外交活动的作用。
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会要》卷二十六“城廓”称:“东京车马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潘楼街一带“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
材料二“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注:“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
材料三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变迁情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
材料一《五代会要》卷二十六“城廓”称:“东京车马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潘楼街一带“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
材料二“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注:“爱皮西地”即ABCD)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
材料三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变迁情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
3.
美国“边疆学派”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J.特纳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如下图)。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关系疆界图

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
请回答: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

19世纪清朝宗、藩(斜线部分)关系疆界图

19世纪大英帝国(黑色部分)疆界图
请回答: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
2.单选题- (共20题)
4.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建立了官僚政治 | B.推动了社会转型 |
C.有利于中央集权 | D.打击了贵族政治 |
5.
“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承担责任。”这一案例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B.公平和公正 |
C.谨慎履行契约 |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6.
1811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 B.宪政制度确立 |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 | D.国王掌控财政权 |
7.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
B.国民革命兴起的原因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
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
8.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
B.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
C.转嫁战争负担 |
D.强化物资管制 |
9.
1858年,英国侵华军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 |
B.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 |
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 |
D.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 |
10.
百年以来,我国前卫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经历了多次嬗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帝——救亡”,五六十年代的“反西方——冷战”,八十年代的“反封建——新启蒙”。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
A.爱国进步 | B.迷信落后 |
C.救亡图存 | D.正义理性 |
11.
“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转过来的革命,居然是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应是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 |
12.
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据此可知
A.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 |
C.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 |
13.
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解剖它的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
B.直接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 |
C.使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产生危机 |
D.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
14.
国人一般以田为宝,但历史上却多次出现“受田者与田为仇”、“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自愿”把土地“投献”给享有“产无赋、身无徭、田无粮、廛无税”的“缙绅之家”。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王朝周期更迭 | B.商品经济诱导 | C.赋税负担沉重 | D.豪强势力膨胀 |
15.
《盐铁论·水旱第三十六》记载,“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于用,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故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以便百姓公私。”该记载主要强调
A.官营盐铁业的主导地位凸显 |
B.盐铁业中已出现社会分工 |
C.封建政府重视盐铁业发展 |
D.官营盐铁业有助于国计民生 |
16.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时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
B.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
17.
马克思说,帝国主义时代“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这实际上
A.道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
B.肯定了生产与资本的互动作用 |
C.揭示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 |
D.夸大了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18.
表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年代 | 1870 | 1896—1900 | 1913 |
比例 | 78% | 74% | 72% |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19.
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 ~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A.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 D.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
20.
宋代《管氏地理指蒙》指出: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种理论到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才有所改变,其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传统科技的进步 | B.科举制对科技的促进 |
C.欧亚两洲交流的加强 | D.海禁政策被政府否定 |
21.
词学大家唐圭璋说:“宋元以来,竹枝词作者寝多,形式与七言绝句无异,内容则以咏风土为主,无论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抒写。”据此判断,竹枝词的价值在于
A.保存丰富社会史料 | B.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
C.拓展了宋词的意境 | D.反映交通发达盛况 |
22.
梁启超指出:“十年来之中国,若支破屋于淖泽之上,非大乱后不能大治,此五尺之童所能知也。武汉事起,举国云集响应,此实应于时势之要求,冥契乎全国民心理之所同然。是故声气所感,不期而治乎中外也。”这表明梁启超( )
A.对戊戌变法立宪改良失败的反省 |
B.肯定辛亥革命顺应近代化潮流 |
C.认为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近代化 |
D.继续改良反对暴力革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