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其元旦社论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报告国内的一些重要的社会、政治事件。二是号召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对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关键词的分析,可清晰勾勒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轨迹。
材料 《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其元旦社论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报告国内的一些重要的社会、政治事件。二是号召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对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关键词的分析,可清晰勾勒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轨迹。
1949~1956 | 困难、敌人、侵略、美帝国主义、苏联、合作、农业生产、改造、工业 |
1957~1966 | 矛盾、五年计划、速度、困难、调整、苏联、帝国主义、全世界、战争 |
1966~1976 | “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毛主席万岁、***思想 |
1977~2006 | 改革、经济建设、开放、稳定、文明、现代化、科学、知识、统一 |
——武建国等《<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多视角历时分析》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某一时代元旦社论的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时代特征,并用中国现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出关键词,时代特征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21年初,列宁就开始酝酿经济政策的改变。2月初,他在《农民问题提纲初稿》中明确提出用粮食税替代余粮征集制的建议。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在会上作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报告中说,在俄国这样一个工人仅占少数、而小农占大多数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必须在“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3月21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粮食和原料收集制》的法令。其主要内容是:粮食税税额比原先余粮收集制大幅下调,纳税后的余粮可由农民自由支配,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法令的颁发,成为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标志和起点。一个月后,列宁发表著名的《论粮食税》一文,全面阐述实行粮食税和政策转变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材料 1921年初,列宁就开始酝酿经济政策的改变。2月初,他在《农民问题提纲初稿》中明确提出用粮食税替代余粮征集制的建议。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在会上作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报告中说,在俄国这样一个工人仅占少数、而小农占大多数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必须在“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3月21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粮食和原料收集制》的法令。其主要内容是:粮食税税额比原先余粮收集制大幅下调,纳税后的余粮可由农民自由支配,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法令的颁发,成为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标志和起点。一个月后,列宁发表著名的《论粮食税》一文,全面阐述实行粮食税和政策转变的意义。
——摘编自周尚文《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能够实现经济政策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波兰战役,是德国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签署《德苏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并非仅有保证两国安全的效用,其中还附加了一项秘密协定:两国共同瓜分东欧,包括波兰、波罗的海诸国、罗马尼亚等国家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德国军队分作北、南、西三个方向发动攻击,并以两翼包围的方式夹击集结于边境地带的波军主力部队。波军损失惨重、欲撤出布署于德波边境的部队,将其用于首都华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条防线,等待军事同盟国的英法两国对德国的西方战线发动攻击,但拥有兵力绝对优势的盟军却按兵不动。9月中旬,德军兵临华沙。……9月17日,东方的苏联根据《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协议而入侵波兰,开辟了第二战场。10月6日,最后一批波兰军队于科克战役被击溃,德苏两军占领波兰全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波兰战役的历史影响。
材料 波兰战役,是德国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签署《德苏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并非仅有保证两国安全的效用,其中还附加了一项秘密协定:两国共同瓜分东欧,包括波兰、波罗的海诸国、罗马尼亚等国家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德国军队分作北、南、西三个方向发动攻击,并以两翼包围的方式夹击集结于边境地带的波军主力部队。波军损失惨重、欲撤出布署于德波边境的部队,将其用于首都华沙以西的位置建立一条防线,等待军事同盟国的英法两国对德国的西方战线发动攻击,但拥有兵力绝对优势的盟军却按兵不动。9月中旬,德军兵临华沙。……9月17日,东方的苏联根据《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协议而入侵波兰,开辟了第二战场。10月6日,最后一批波兰军队于科克战役被击溃,德苏两军占领波兰全国。
——《二战军事基地》,2009年第3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波兰战役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波兰战役的历史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太雷(1898~1927),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1926年3月18日,在全国革命的中心城市广州,社会各界人士多达万余人隆重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张太雷作了主题讲演,他颂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创造新世界的能力,并结合广州的革命形势着重论述如何吸取巴黎公社的教训。他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应更多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为民族革命的领袖”。
1927年,张太雷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坚决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同年12月,领导广州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后在起义战斗中不幸中枪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太雷的历史功绩。
材料 张太雷(1898~1927),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1926年3月18日,在全国革命的中心城市广州,社会各界人士多达万余人隆重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张太雷作了主题讲演,他颂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创造新世界的能力,并结合广州的革命形势着重论述如何吸取巴黎公社的教训。他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应更多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为民族革命的领袖”。
1927年,张太雷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坚决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同年12月,领导广州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后在起义战斗中不幸中枪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
——摘编自束锦《中国共产党对巴黎公社的认知与传播(1920~1927)》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太雷在广州纪念巴黎公社活动上发表讲演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太雷的历史功绩。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四川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1683年,清政府规定原来抛荒的土地归耕种的人所有。在这之后,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移民陆续进入四川。移民将玉米、红薯、马铃薯、甘蔗、烟草等农作物引进四川,为山区开发提供了条件。1728年,户部下令,“每户给水田三十亩”。随着四川的发展,手工业者、商人也加入到移民队伍中。鸦片战争前夕,移民入川基本停止。这时,四川人口已达2000多万,成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区。重庆地区的耕地从12万亩发展到1260万亩,四川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成都蜀锦、内江白糖、叙州杂粮酒等手工产品小有名气。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移民对两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结果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一 明清之际,四川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1683年,清政府规定原来抛荒的土地归耕种的人所有。在这之后,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移民陆续进入四川。移民将玉米、红薯、马铃薯、甘蔗、烟草等农作物引进四川,为山区开发提供了条件。1728年,户部下令,“每户给水田三十亩”。随着四川的发展,手工业者、商人也加入到移民队伍中。鸦片战争前夕,移民入川基本停止。这时,四川人口已达2000多万,成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区。重庆地区的耕地从12万亩发展到1260万亩,四川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成都蜀锦、内江白糖、叙州杂粮酒等手工产品小有名气。
——摘编自王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与清政府的行政调控》
材料二 独立战争后,国会通过法令,以640英亩(1英亩≈6亩)为单位,向移民低价出售土地,奏响了西进运动的号角。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规定在西部连续耕种五年,移民就可以免费获得160英亩的土地。1860年,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从1790年的6%上升到49%。北部大湖平原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南部海湾平原的棉花大种植园发展起来。许多商业、银行资本纷纷进入西部采矿业。政府也通过鼓励私营公司、吸引外国资本、发行股票等方式筹措资金,在1869年建成第一条横贯美国的铁路。19世纪末,西进运动基本结束,美国由农业国一跃而为工业大国。——摘编自何顺果《美国西进运动初探》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美移民的共同特点和相似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移民对两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结果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9题)
6.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该法对王位继承者的顺序作了明确规定。随后,英王威廉三世签署生效。这表明英国
A.议会主权得到巩固 |
B.君主立宪制受到挑战 |
C.专制王权有所恢复 |
D.责任内阁制逐渐确立 |
7.
1992年12月,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总统首次访华,标志两国关系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顺利过渡。新时期的中俄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基础之上,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这种新型大国关系
A.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
B.终结了过时的冷战思维 |
C.有利于国际格局的平衡发展 |
D.确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
8.
下表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美、德、英、法工业生产的增长情况表(1913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为100)。这反映了
国别 | 1870年 | 1880年 | 1890年 | 1900年 | 1910年 | 1913年 |
美国 | 11 | 17 | 39 | 64 | 89 | 100 |
德国 | 18 | 25 | 40 | 60 | 89 | 100 |
英国 | 44 | 53 | 62 | 79 | 85 | 100 |
法国 | 35 | 43 | 56 | 66 | 89 | 100 |
A.美德经济实力逐渐居于世界前列 |
B.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制约工业发展 |
C.英法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占比下降 |
D.先进科技的利用程度影响经济增长 |
9.
下表为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的外国船只统计表。导致表格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船只数 | 吨数 | ||
广州 | 上海 | 广州 | 上海 | |
1844 | 306 | 44 | 142099 | 8584 |
1849 | 331 | 133 | 142357 | 52547 |
1863 | 867 | 3400 | 300500 | 964309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 B.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
C.《北京条约》的签订 | D.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
10.
1958年8月,***在视察河南等地时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各地很快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11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强调农业社变为人民公社,不等于已经把农村中的集体所有制变成了全民所有制,要在全国农村实现全民所有制,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对“左”的错误进行初步纠正 |
B.意识到人民公社的空想色彩 |
C.着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 |
D.试图加快人民公社化的步伐 |
11.
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为人孝悌,就很少会犯上作乱,孝悌乃为人之本;孟子也强调“孝悌”是“仁义”的最根本的体现。儒家强调“孝悌”是为了
A.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 |
B.反对暴政 |
C.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
D.强调民本 |
12.
15世纪后期以来,用希伯来文书写的古代《圣经》越来越多地被翻译为西欧各地的民族语言,有的学者更是依据《圣经》进行讨论和争辩。这一现象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
C.催生了理性主义的思想潮流 |
D.导致了封建王权的衰落 |
13.
有学者认为,“宋代画家把所有高雅的意境都寄寓于画中。人品高雅,气韵也就高雅了。气韵高雅了,画就生动了。这就是神韵到了极点,而能得到其精髓了。”“精髓”的要义在于
A.生动体现事物特质 |
B.忠实再现事物全貌 |
C.理想化的道德人格 |
D.绘画技法高雅传神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