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机警的技巧。——《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如何理解“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变化有何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还有哪些因素也能影响国家关系?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大国崛起》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复兴之路》解说词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变化有何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还有哪些因素也能影响国家关系?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2.论述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19题)
4.
《十二铜表法》规定:“假如流经公共土地的溪水涧或道使私人领地遭受损失,则(私人领地的)所有者可提出赔偿损失的起诉。”据此可知当时的罗马
A.社会矛盾比较尖锐 |
B.保护私有财产权利 |
C.公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 |
D.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5.
某次知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是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正确的选择应为:
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②领导的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
③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②领导的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
③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一 |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
D.①②③均正确 |
6.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帝制 |
B.确立了共和政体 |
C.实现了民族独立 |
D.增强了民族意识 |
8.
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此后中共政治成熟的突出表现是
A.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建立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
C.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
D.制定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
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 |
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 |
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 |
10.
井冈山时期,***提出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武装斗争,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这一理论
A.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
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C.引导了农村革命迅速成功 |
D.照搬了苏联革命的基本模式 |
11.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
B.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羁绊 |
C.基本清除了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元素 |
D.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
1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
①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②美国独霸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①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②美国独霸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④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4.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
A.主张简化教规教仪 | B.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
C.强调知识与道德 | D.构建“理性王国” |
15.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中有许多战斗性的口号,比如“爱情与荣誉是人生的理想”(彼特拉克),“知识就是力量”(培根),“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拉伯雷),“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莎士比亚)等。对这些口号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
B.其核心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
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
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精神 |
17.
爱因斯坦和普朗克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分别创立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它们的共同之处有
①揭示了时间空间的可变性
②深刻改变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③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
④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①揭示了时间空间的可变性
②深刻改变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③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
④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认为,人类发展必然由“宗教迷信时代”、“玄学幻想时代”进化到“科学实证时代”。这一观点体现出陈独秀
A.追求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
B.崇拜科学技术 |
C.否定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 |
D.赞赏工业革命 |
19.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了适合时势要求的新解释。这一“新解释”
A.成为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
B.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
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相同 |
D.说明孙中山思想的根本改变 |
20.
1964年10月28日,《澳门日报》发表评论说:“这次……实验的成功,它显示出中国国际力量已进一步加强”材料中的“实验”指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银河——I型”研制成功 |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实现 |
21.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孔子极力描写为一个力主改革的圣人,把大同思想说成是孔子教义的最高境界。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
C.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
22.
在华盛顿纪念塔内的一块中国人赠送的石碑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碑文对华盛顿的贡献最为赞赏的是
A.雄才伟略胜过了许多中国人 |
B.发表《独立宣言》 |
C.领导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
D.创立了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度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