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600年前后,新兴的中央集权民族国家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建立起一批名为”东印度公司”的特权贸易公司。各国都向各自的东印度公司颁发了特许状,这些公司均被赋予在特定地区垄断贸易的特权,但是它们并未受到各自国家的严格监督。它们都拥有征召军队、铸造货币的权力。公司在和土著统治者打交道以及成功地驱逐畏缩的葡萄牙人时,充分利用了这些权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双元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扩大的因素
材料一 1600年前后,新兴的中央集权民族国家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等国建立起一批名为”东印度公司”的特权贸易公司。各国都向各自的东印度公司颁发了特许状,这些公司均被赋予在特定地区垄断贸易的特权,但是它们并未受到各自国家的严格监督。它们都拥有征召军队、铸造货币的权力。公司在和土著统治者打交道以及成功地驱逐畏缩的葡萄牙人时,充分利用了这些权力。
——杰利•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不可否认,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先决条件和特征标志的”世界市场”,当时一直在发展当中。在双元革命时期(1780—1840年),世界市场扩大了三倍多。到1879年,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每人平均外贸额,已上升至1830年的四至五倍,荷兰和比利时上升了三倍,甚至美国也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多。——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当时东印度公司的职责。请用一句话概括东印度公司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双元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扩大的因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单选题- (共20题)
3.
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开采的83%的贵重金属为西班牙所得。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引发了”商业革命” |
B.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 |
C.使西班牙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
D.使西班牙发展为大西洋沿岸贸易枢纽之一 |
4.
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材料说明了
A.英法成为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
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领先的原因 |
C.德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 |
D.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枝独秀 |
6.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有
①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
②“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国际分工明显
③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④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①世界贸易额急剧增长
②“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的国际分工明显
③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④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7.
从整体史观来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与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
B.东西方的借鉴交流 |
C.正常的文化交流 |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
10.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
12.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13.
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这项发明是
A.指南针 |
B.火药 |
C.造纸术 |
D.印刷术 |
14.
明代冯梦龙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叙述了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明清小说关注现实生活的风格。这种故事及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①城市生活丰富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被废除
④市民阶层日趋成长
①城市生活丰富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包办婚姻逐渐被废除
④市民阶层日趋成长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5.
某中学生参加综艺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网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确定不了正确答案,他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
C.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明朝 | D.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
17.
有学者认为,《诗经》是描写中国古代男女之间互相爱慕、思念的诗作,但从汉到唐政府往往将之政教化,如《关雎》被释为颂“后妃之德”的诗歌。宋代朱熹始视之为男女相悦之辞,但又局限于理学思想,称之为“淫诗”。直到清代,王夫之才正面肯定了其爱情诗的价值。这说明
A.《诗经》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需要 |
B.《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学形式 |
C.《诗经》是一部反纲常名教的经典作品 |
D.对《诗经》的解读受制于时代 |
18.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 B.自由恋爱观 |
C.实业救国论 | D.民主和科学思想 |
19.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20.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 |
B.康有为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22.
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指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要求建立
A.总统共和政体 |
B.君主专制政体 |
C.议会共和政体 |
D.君主立宪政体 |
3.选择题- (共3题)
23.读一读,写一写
要注意划线的词哦!
①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②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伽利略是个{#blank#}1{#/blank#}的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