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649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中国
年份
1875年
1905年
1919年
1931年
比重
78.1%
78.7%
65.53%
61.6%
 
A.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
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C.农村自然经济丧失了统治地位
D.实行了保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松江(上海)织染局工匠主要是封建匠户制度下的在籍世袭工匠。他们有内外号之分,内号的工匠于织局各机房集中生产,外号则在家生产,内号所用丝料皆须由堂长、机户领得价银后从市场上购买,外号工匠都以民间机户形式领织,实际上仅仅只是官营手工业工场的场外部分,但要优先完成领织的劳役,才能从事小商品性质的生产。朝廷常因内库所存段匹数量不足,行文各地织染局,在常额之外增派“急缺段匹”,专供内府喜庆及皇帝颁赏之用,“其段有纶丝、纱罗、绫绸、绢锦;其色有大红、浅色;其花样有彩桩、织金、闪色、蟒、龙、飞鱼、斗牛缠身胸背,工甚烦琐”。
——摘编自张忠民《上海从开发走向开放》
材料二  1951年上海国有丝织业对苏联、东欧扩大出口后,大部分丝织厂均系接受中国蚕丝公司的加工代织。80年代起,以“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等形式,通过引进国外新技术以改造工厂的生产装备。织绸业通过业内专业分工协作,取得了崭新成绩,保持了每台丝织机年提供出口绸超万米的新纪录。与此同时,工业公司会同各厂制订标准产量、标准成本、标准利润,并据以考核,按定额完成率优劣给予合理分配,使生产厂不因品种安排难易和单位产品利润不合理而受到影响,从而使这一时期各项经济指标都创历史最好水平。
——编纂委员会编《上海丝绸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上海官营丝织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上海国有丝织业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指出其与明代上海官营丝织业的相似之处。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熙宗即位后,开始了政治体制的改革。熙宗彻底废除了辅政勃极烈制度,参照唐宋官制,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以皇帝之下,三师(太师、太保、太傅)并领三省事。尚书省为三省核心机构,设尚书令,主管大事,地位最尊。熙宗还在中央设立了监察机构——御史台。御史台官员职责如下,御史大夫“掌纠察朝仪、弹劾官邪、勘鞠官府公事”。天会十年的皇储之争给了熙宗深刻教训,所以熙宗在皇统二年三月将刚出生的皇子立为太子,正式打破了女真“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制。金朝内部存在两种地方行政制度,一是中原地区的州县制,一是金朝自身的猛安谋克制度。熙宗即位后即对这种双轨制进行了调整与改革,此后双轨制虽然仍然存在,但是它与之前有很大不同。

——摘編自赵永春《论金熙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金熙宗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熙宗改革的作用。

2.单选题(共14题)

4.
公元2世纪的罗马法中规定:“奴隶处于主人的支配权下。……主人对奴隶拥有生杀权;而且所有通过奴隶取得的东西,均由主人取得。”但在此律文后,罗马法继续明确规定:“但是在今天,任何罗马市民和其他一切受罗马国家权力管辖的人均不得过分地和无故地虐待自己的奴隶。”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 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
C. 蕴含着自然法的理念
D.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5.
下图是抗战时期叶浅予创作的一幅漫画《绅士与强盗》,描绘了一个中国人手持长剑戳穿两顶帽子的场景。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A.列强操控东亚政治局势
B.反法西斯同盟内部斗争激烈
C.绥靖政策引发国人不满
D.欧洲列强勾结日本谋取利益
6.
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约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安己国律例核办。”这一约定
A.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条件
B.说明清政府已深谙近代外交
C.促进中日逐步走向联合
D.表明双方未意识到司法主权
7.
就苏联解体的原因,史学界观点不一,经济体制禁锢说、西方和平演变说、戈氏改革变异说等,一时间莫衷一是。上述观点
A.失于历史研究的阶段性
B.忽视了历史研究的联系性
C.缺乏历史研究的沟通性
D.违背了历史研究的客观性
8.
美国从一开始眼睛就盯着全球,表现出所谓“国际性”的本质。即使所谓的“孤立主义”也只是美国实力尚未达到与欧洲大国正面抗衡时的一种无奈选择,一旦具有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势必会把“领导世界”的意识转化为“领导世界”的行为。材料意在说明美国
A.已放弃了孤立主义传统B.霸权主义具有历史渊源
C.国力增强推动对外侵略D.凭借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9.
明朝货币白银化“把国家财政活动推到快速运转的经济旋流中,从而造成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凝重稳定的社会结构偏离传统运行模式”。材料表明货币白银化
A.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
B.加速了社会转型的进程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破坏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10.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
A.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11.
英国殖民当局于1849年在印度修建了第一条实验性的铁路,之后组建一批铁路公司进行大规模的修建。据统计,1871年为5077英里,1881年为9891英里,1891年为17564英里,1901年为23571英里,1913年为34656英里。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助于维护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
C.印度工业革命的内在发展需求
D.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
12.
1882年底,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人绝境。导致朝廷对职业买办操持的洋务企业丧失信心,变其由放权的“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这说明
A.政策决定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
B.民间资本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
C.官员督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洋务企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发展
13.
下图是建国后某农村某一时期的票据部分,对票据所反映的生产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注:承包产量、应征农业税任务数、主粮单位为斤)
A.反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有力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体现农民土地的小私有属性
D.大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4.
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实际上表明韩非子
A.认识到历史的变化
B.要求继承历史传统
C.要求国策与时俱进
D.抨击社会礼崩乐坏
15.
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的人士。他们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不包括劳动者在内,在他们看来,劳动者不过是“愚蠢无知的群氓”。由此可知
A.文艺复兴不能代表劳动者的诉求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
C.人文主义思想并未产生实际影响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16.
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作品是
A.《牡丹蕉石图》
B.《清明上河图》
C.《送子天王图》
D.《洛神赋图》
17.
在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中,许多综合性大学被拆分,而中国出现了许多工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受到重创;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成为历史的代名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需要
B.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D.英美教育模式的影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