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高三实战模拟考试(二诊)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45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7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
时间
概况
商周
以贝売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战国
楚国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
秦朝
圆形方孔半两钱。
汉朝
铜钱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唐朝
开元通宝是唐朝三百年的主要铸币。
宋朝
宋朝货币以铜钱为主,南宋以铁钱为主;宋朝出现纸币。
元朝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不占主要的地位,白银流通量占有很大的比例。
明朝
明朝推行纸币“钞”,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清朝
清朝主要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从中提炼一个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秦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二  “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种学和社会种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走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在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80年代初期在中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則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使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劳动和土地的潜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此后工业经济领域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以7%的土地养活了约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

——摘编自百度百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农村改革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这句话的理解。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约和法俄同盟条约,都规定了“自动卷入”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策,而是后者变得有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一战就此爆发。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

——摘编自《军事同盟:是福还是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结盟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缔结军事同盟与战争的关系。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从青年时起,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时代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部搜罗来进行研究,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天文历法方面,他编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祖冲之把《大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祖冲之对权贵势力的攻击丝毫没有惧色。他写了一篇有名的驳议,他说:“旧的历法不精确,难道还应当永远用下去,永远不许改革?谁要说《大明历》不好,应当拿出确凿的证据来。如果有证据,我愿受过。”最终,宋孝武帝决定在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历。
在数学研究方面,他十分重视古人研究的成果,一方面他对于古代科学家刘款、张衡、刘徽、刘洪等人的著述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充分吸取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敢于大胆怀疑前人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结论,并通过实际观察和研究,加以修正补充,从而取得许多极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祖冲之算出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打破。祖冲之还给出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

——摘编自《祖冲之》

(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祖冲之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

3.单选题(共7题)

6.
罗马共和国晚期,程式诉讼逐渐成为主要诉讼形式。程式内容包括案情要点和审判原则,摒弃了原来法律诉讼中的严格用语、姿势、动作等形式,只需说明情况和建议并最终根据情况做出判决。这一变化体现了罗马法
A.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
C.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7.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当时这一规定旨在
A.加强各阶层的抗日联合
B.稳固根据地政权
C.实行民主政治协商制度
D.削弱国民党的力量
8.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解决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B.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C.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9.
明末《沈氏农书》一书中记载:在农历六月的夏收大忙季节,地主一定要与长工搞好关系,否则长工闹起情绪来,这一年的收成就成了大问题了。这反映了当地
A.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
B.长工群体力量壮大
C.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D.明朝法律制度约束
10.
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清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
B.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宁波与广州贸易地位一致
D.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
11.
“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材料强调的是
A.工业发展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生产
B.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
C.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12.
中国近代译著的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等方面,1861—1895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这说明
A.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兴盛
B.向西方学习的维度日渐多样化
C.“中体西用”思想得以传承
D.自强运动激发民族意识觉醒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