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641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9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图1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图2是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请观察两者的区别,并分析两者形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什么文化的重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也有史书认为是41县或36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

——摘自《历史千年》“商鞅变法”

材料二 1871年(明治四年),在萨、长、土三藩合作下,调集一万兵力于东京,并由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等掌握政府中枢,而后召集在京的各藩知事,命令废藩……同年11月,实行所谓改置府县,对府县进行统一、废除、合计共设三府七十二县……伊藤博文曾说:“欧洲废除封建制度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战争,而日本滴血未流、一弹未发就废除了封建制度。”

——摘自《日本近代史·近代国家的建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概括商鞅“行县制”的社会背景,并指出“行县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伊藤博文的观点。据材料一、二,概括其共同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先后访问了美、英、法等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考察了各国社会经济情况。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二 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材料三 明治维新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国家平起平坐。……这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要向欧美国家看齐,连人们日常生活习俗也要同欧美一致。
请回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为改革教育,实行了怎样的措施?对此你如何评价?

2.单选题(共18题)

4.
2009年7月5日,分裂祖国的疆独分子热比娅策划了乌鲁木齐“7·5”暴乱,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是,有些西方国家的媒体却把热比娅作为民族英雄大加褒扬。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
B.发达国家敌视广大发展中国家
C.西方国家以民族等各种借口压制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的矛盾日益激化
5.
瓦尔特堡是德国著名的古城堡,这座城堡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521~1522年间,马丁·路德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将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马丁·路德的做法

①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建立
②有利于打破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
③有利于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
④有利于否定《圣经》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持有此主张的是
A.李贽B.林则徐
C.张之洞D.梁启超
7.
之所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特殊阶段,主要是因为它 (    )
A.采取了宗教神学异端的斗争形式
B.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参与
C.把斗争矛头指向教皇和教会
D.只是在个别的国家发生
8.
史学界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改革(   )
A.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潮流B.改变了落后的生产关系
C.彻底改变了俄国政治体制D.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9.
商鞅在变法中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
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
C.维护农民利益
D.鼓吹轻罪重罚
10.
普希金在《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中写道:“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以下对普希金的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B.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
C.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
D.说明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11.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谁的态度(  )
A.王安石B.文彦博
C.司马光D.宋神宗
12.
日本19世纪中期“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幕府对外妥协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民族危机加剧
D.中下级武士状况恶化
13.
关于马木路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前,在埃及占据统治地位 ②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 ③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势力被消灭 ④18世纪末,马木路克实际统治了埃及,使埃及社会更加动乱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
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    )
A.农民的骚动B.新思潮的涌动C.十二月党人起义D.克里米亚战争
15.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16.
在华盛顿会议上,列强同意撤销部分在华的外国电台,英法同意交还威海卫与广州湾。它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尊重中国的独立
B.逐渐恢复中国的主权
C.为日本做出表率
D.平息中国的反帝怒潮
17.
(题文)在希特勒出任总理后,德国政府要求所有犹太人必须佩戴显著的标志(见下图),这种做法
A.提高了犹太人的社会地位
B.缓和了德国的民族矛盾
C.稳定了德国的社会秩序
D.是对犹太人的公开歧视
18.
著名歌曲《Give Peace A Chance》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A.演唱者是世界著名歌手B.作者是著名反战人士
C.歌词通俗易懂,脍炙人口D.人们渴望世界和平
19.
20世纪80年代,里根担任美国总统,美苏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里根政府的政策不包括(  )
A.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
B.以经济和科技竞赛拖垮苏联
C.发动宣传攻势在思想意识领域打击苏联
D.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与其合作
20.
庇西特拉图建立了僭主政治后,他不仅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反而把改革推向深入。这充分说明
A.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雅典的民主政治极为完美
C.庇西特拉图统治从本质上看不是个人独裁
D.改革总是有利于社会发展
21.
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倒暮派讨伐的借口B.保住实际权力
C.联络倒幕派D.把政权奉还给日本天皇

3.选择题(共2题)

2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③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④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躲猫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支持我们躲猫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⑤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⑥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⑦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⑧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里歌唱的人!

23.

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到体表有黏液;能经常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