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中西方婚姻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整理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婚姻关系的状况。任选上表中一种婚姻观念,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写明观点、史论结合)
材料
婚姻观念 | 中国 | 西方 |
婚姻目的 | 扩大亲属同盟,传宗接代 | 爱情是男女结婚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动力。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也是爱情 |
择偶标准 | 身家清白、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 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 |
夫妻关系 | 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 | 夫妻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 |
——据《中西方婚姻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整理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婚姻关系的状况。任选上表中一种婚姻观念,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写明观点、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以前的地方官制极为紊乱,机构重叠,溢立名目。南朝置有侨州郡县,形成“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局面,造成“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由于官吏冗多,耗费了大量国家资财,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583年,隋文帝废去郡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改为州、县两级,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汉、魏时期,州、郡、县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用僚佐。至南北朝时,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地方佐吏已多由吏部选授。隋朝建立后,隋文帝确立了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的制度,并且还规定县佐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本地政务。隋文帝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僚属每年年终须到中央报告工作。
(2)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地方官制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材料 隋以前的地方官制极为紊乱,机构重叠,溢立名目。南朝置有侨州郡县,形成“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局面,造成“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状况。由于官吏冗多,耗费了大量国家资财,出现了“资费日多”,“租调岁减”的局面。583年,隋文帝废去郡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改为州、县两级,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官。汉、魏时期,州、郡、县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用僚佐。至南北朝时,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地方佐吏已多由吏部选授。隋朝建立后,隋文帝确立了全国各地的“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的制度,并且还规定县佐须用别郡人,使地方豪强不得把持本地政务。隋文帝还规定地方长官及其重要僚属每年年终须到中央报告工作。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改革地方官制的背景原因。(2)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改革地方官制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作用。
3.单选题- (共8题)
3.
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留下许多的演说词。这些演说词都按一定的修辞程式组织,结构匀称,词汇丰富、句法讲究,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对于鼓动听众很有效果。西塞罗演说词的这些特征是古罗马
A.共和政制的产物 |
B.民主政治虚伪性的体现 |
C.愚民政策的体现 |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
4.
1941年,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备忘录中提出日本必须立即退出中国、退出德意日联盟等要求,日本特使发表声明回应:“唯早日勘定祸乱,光复和平,使万邦各就其位,乃帝国之基本国策……如有与帝国根本国策背道而驰之事,不能使万邦各就其位,帝国政府断难容忍。”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A.始终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 |
B.反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痛苦 |
C.意在保持东亚地区和平稳定 |
D.假借勘乱名义美化侵略意图 |
5.
英国学者朱莉娅·骆菲尔博士在《鸦片战争:毒品、梦想与塑造中国》中称:“鸦片战争是正义的,其目的是扫除广东十三行强加于外国商人的种种极度苛刻的通商条件与限制,是一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对此学者的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掩盖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野心 |
B.体现了作者欧洲中心立场 |
C.引发战争的原因是朝贡贸易 |
D.反映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 |
6.
据史书记载,郑桓公在西周末年看到周王室多变乱,就率领族属与商人东迁到虢、郐之间。郑国统治者与商人订立盟约:“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强买或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的经营。”这折射出当时
A.商业活动的地位日益凸显 |
B.商人集团控制了诸侯政权 |
C.商品经济冲击了分封秩序 |
D.商业已成为主要经济形式 |
7.
如表是关于“南京布”名称的几种解释
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南京布”是英语汉译名,英文称“NAnking Cloth”,得名于明清时期来华经商的西方人,产地主要是南京。 | 徐新吾:《江南土布史》 |
真正的南京土布,是东印度公司指定订购的所谓棕色土布,大约是江南苏、松一带所织的一种紫花布。 | 严中正:《中国棉纺织史》 |
“南京布”原初的西方翻译就是“松江布”,当时耶稣会士的购物清单中便明确提及“松江布。 | 金国平:《萄牙语和西班牙语中关于“松江布”的记载及其吴语词源考》 |
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南京布”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
B.“南京布”的产地是松江地区 |
C.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
D.江南地区手工业技术较为发达 |
8.
在“蒸汽”时代的英国,许多贵族出巨资购置设备,开发煤矿、投资修筑铁路、运河;工商资本家不断追寻市场、发现商机、谋取利润;工人为了按日或按月的薪水拼命工作;农舍中劳作者也经常为小雇主工作。据此可知
A.两大对立阶级矛盾越来越激化 | B.英国的民族主义具有殖民主义的特点 |
C.投机行为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 | D.工业主义伦理文化渗透到社会各阶层 |
9.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和社会主要矛盾作了基本分析,“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由此,中共中央
A.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
B.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C.制定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企业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