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640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1868年4月4日天皇发布《五条誓文》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列宁眼中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改革在背景、目的和结果上共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影响改革成败因素的认识。
2.
康熙和华盛顿是17、18世纪杰出的政治家,都对本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

——据《清史》等整理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为“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所做的努力。
(2)阅读材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康熙的贡献。后人对康熙的认识有两种:①康熙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②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历史机遇,因循误国。请结合18世纪中西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予以说明观点②(只有认识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3.
甘地留给世人一笔珍贵遗产,宛如一朵异彩纷呈的奇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早年时代主张“神就是真理”,后来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转而主张“真理就是神”。这一转变将真理置于首要地位,把宗教崇拜的对象由神转向了真理,从而真理成为宗教的精髓和核心。不同宗教的不同信徒以及无神论者,不可能团结在同一神灵之下,但是却能够团结在真理的旗帜之下。

——摘编自《论甘地宗教和谐思想的实践》

材料二 圣雄甘地动员了印度各地的村落和市集,数以百万的印度老百姓都是受了他由印度教优越性为出发点的观念的感召。同时甘地也同样注意不致失去与现代化派人士联合,并充分认识到其的必要性。此外,他极力避免与印度境内伊斯兰教民众的对立……甘地一手将政治人物塑造为圣人形象。他的这项运动,主张以集体的、消极的手段,达成革命的目的。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真理”在政治斗争中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甘地是如何实践其思想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甘地思想的双重影响。

2.单选题(共10题)

4.
1912年5月,梁启超曾提出以"非国会议员不能为内阁员","内阁必有国会下院多数党之领袖组织之,等标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结合近代西方政体实践,下列符合梁氏强有力政府的模式
A.责任内阁制
B.总统制内阁制
C.开明君主制
D.三权分立体制
5.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最终建立了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6.
下表是1965年、2015年我国发行有关抗战胜利的一些纪念邮票(以主题形式呈现)
时间
1965年
2015年
主题
“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等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台儿庄大战”、“滇西抗战”、“百团大战”、“延安革命”等
 
这些纪念邮票主题的变化
A.强调了抗日战争中的国际援助
B.趋向关注抗日战争的全面性
C.凸显了抗战胜利的世界性意义
D.忽视了国民党抗战中的作用
7.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
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
8.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9.
纪念章表达人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缅怀。下列按照纪念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军十周年纪念章
②渡江战役纪念章
③解放东北纪念章
④百团大战纪念章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10.
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人谈到政权性质时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但是现在的情况,使得我们要把这个口号改变一下,改变为人民共和国,促使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国民党的国内政策转变
11.
有学者指出;“西方列强对中国采取直接的经济原料的掠夺和罪恶的鸦片贸易手段。除了倾销鸦片和自己的商品之外,西方列强还大量地掠夺中国的廉价农产品。”《南京条约》为列强经济侵略提供便利条件的是
A.割香港岛与设使馆界
B.开放口岸与协定关税
C.巨额赔款与开放口岸
D.协定关税与允许设厂
12.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13.
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某时期的北京城:“在德国军队驻扎的区域里,商店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这一时期
A.洋务运动正值高潮
B.维新运动勃然兴起
C.清廷沦为列强工具
D.商人开始实业救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