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省赣州市十一县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4638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1/4/2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指的是什么?
(2)“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具体指什么?这对法国历史发展有什么意义?
(3)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
(4)材料二中“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于公共福利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严的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789年《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什么共同要求的哪些基本思想?反映在政治上其共同要求是什么?(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2分) 
(3)以上三个文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那些?(3分)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粱启超和盂德斯鸠思想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思想主张相似的主要原因。(5分)

2.单选题(共15题)

4.
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必须具有的两翼,政治民主化又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回顾我国一百多年来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认识有误的是
A.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进行了政治现代化的初步尝试
B.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我国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C.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治民主化有了宪法保障
D.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完善
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
6.
下列能同时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主权国家的权利的选项有
①海地发生强烈地震后,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际医疗队投入救援行动
②中国呼吁朝韩双方冷静对待冲突,重启六方会谈,恢复东亚地区的和平
③针对钓鱼岛冲突,我国政府向日方表明:原则不可退让,神圣领土决不放弃
④坎昆气候峰会,中国坚持自主自愿减排“不动摇”,并团结发展中国家开展维权斗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此类美术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派D.现代主义
8.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D.社会契约论
9.
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B.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C.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D.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
10.
有人认为“阿里是中国秦始皇的埃及版本”。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一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统治残暴
④遏制外来侵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列事件的结果能够体现上述主张的有
①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
②王安石变法实行农田水利法
③1958年开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1978年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
关于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B.与革命不同,改革是温和的,不会发生新旧势力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
C.与革命相同,改革也是牵引人类社会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重要动因
D.成功的改革通常有统治者“自上而下”发动,和“自下而上”的呼声与支持无关
13.
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出现于( )
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D.李悝变法
14.
某班同学学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后,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拟定的部分研究题目。其中不准确的是()
A.《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B.《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百年基业》
C.《宗教改革: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
D.《阿里改革:埃及早期现代化的序幕》
15.
近代日本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中,哪些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①洋学的传播 ②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③形成改革派 ④黑船来航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6.
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强化了封建君主制
B.以武力和法典推广法国革命的观念
C.遏止了俄国向西扩张
D.刺激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17.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研究历史不能借助假设推论
B.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C.研究历史的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D.研究历史时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18.
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座次,因为座次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标志。在封建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而座次的尊卑则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如皇帝聚会群臣,最尊贵的皇帝座位应该是
A.座北面南B.座南面北C.座西面东D.座东面西

3.选择题(共4题)

19.2017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9周年,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20.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无论怎样增、减砝码,横梁都不能平衡,这时应该(    )

21.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无论怎样增、减砝码,横梁都不能平衡,这时应该(    )

22.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无论怎样增、减砝码,横梁都不能平衡,这时应该(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