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一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主义”和之前的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材料一: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一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撒切尔主义实施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货膨胀率在撒切尔夫人执政前达到近27%,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英国的经济增长率1986年达3%,比同期的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都快。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的两次大选中,撒切尔夫人得以两度蝉联首相。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摘编自钟声《撒切尔夫人》等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主义”和之前的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2.
材料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根据此方案,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据黄匡时、王书慧《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演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埃德温·查德威克英国公共卫生之父。起初在律师事务所学习并兼职做记者。1832年,加入英国皇家济贫法委员会,撰写的济贫法的调查报告直接促成1834年新济贫法的诞生。在济贫法委员会工作期间,建议进行死亡原因登记,后被采纳并于1838年成为法律。据此,人们清楚了不同疾病暴发的季节、区域分布情况。
1842年9月发表了著名的《关于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用大量事实说明疾病是由肮脏、拥挤、供水不足、排水不畅、垃圾堆积等因素造成的,并提出通过管道供应清洁水用于生活、修建下水道排除污水和厕所排泄物等改革措施。这一卫生报告直接驱使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并依法成立了中央卫生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卫生标准,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卫生改革的管理。在查德威克之前,英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公共卫生机制,而现在国家的公共卫生组织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地出现在大众面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埃德温·查德威克的贡献。
材料 埃德温·查德威克英国公共卫生之父。起初在律师事务所学习并兼职做记者。1832年,加入英国皇家济贫法委员会,撰写的济贫法的调查报告直接促成1834年新济贫法的诞生。在济贫法委员会工作期间,建议进行死亡原因登记,后被采纳并于1838年成为法律。据此,人们清楚了不同疾病暴发的季节、区域分布情况。
1842年9月发表了著名的《关于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用大量事实说明疾病是由肮脏、拥挤、供水不足、排水不畅、垃圾堆积等因素造成的,并提出通过管道供应清洁水用于生活、修建下水道排除污水和厕所排泄物等改革措施。这一卫生报告直接驱使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并依法成立了中央卫生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卫生标准,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卫生改革的管理。在查德威克之前,英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公共卫生机制,而现在国家的公共卫生组织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地出现在大众面前。
——摘编自冯娅《英国公共卫生之父——查德威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埃德温·查德威克成为英国公共卫生之父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埃德温·查德威克的贡献。
4.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平主义思想在美国各个阶层极为普遍。在1940年的大选中,为了争取选票,罗斯福对广大选民说:“我现在正与你们的父母讲话。尽管以前我讲过同样的话,我必须再讲一次,重复地讲。我给你们再一次保证,你们的孩子不会派去参加任何一场外国战争”。但1940年9月后,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其中包括日本急需的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一年多,源于各种渠道的情报表明日美战争不可避免,但均未受到华盛顿的重视。
因为防务上的疏忽,12月7日星期天早上,珍珠港是那样宁静,舰只上的水兵和官员和平时的星期天一样安闲。“教堂的钟声快敲八点,大群市民来到海港,他们平静的脸孔被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有些宫员在舰只上正在进餐,有些士兵则刚刚起床。”珍珠港内尽管停泊70艘各种舰艇,都是美国海上作战的主力,它们却毫无一点儿作战、应战的准备。
1941年9月5日,山本五十六对联合舰队已下达第一号命令,指出:“日本帝国的意图,为了从大东亚赶走英美势力,进而解决中国问题……英美势力从荷属东印度、法属印度支那和菲律宾逐出后,一个独立、自给的经济共荣圈即将建立。我们国家的最大目的,长远的基本原则,则将向全世界宣布”,珍珠港事件爆发了。
——摘编自张继平《珍珠港事件为何发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材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平主义思想在美国各个阶层极为普遍。在1940年的大选中,为了争取选票,罗斯福对广大选民说:“我现在正与你们的父母讲话。尽管以前我讲过同样的话,我必须再讲一次,重复地讲。我给你们再一次保证,你们的孩子不会派去参加任何一场外国战争”。但1940年9月后,美国宣布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其中包括日本急需的钢铁和石油等战略物资。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一年多,源于各种渠道的情报表明日美战争不可避免,但均未受到华盛顿的重视。
因为防务上的疏忽,12月7日星期天早上,珍珠港是那样宁静,舰只上的水兵和官员和平时的星期天一样安闲。“教堂的钟声快敲八点,大群市民来到海港,他们平静的脸孔被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有些宫员在舰只上正在进餐,有些士兵则刚刚起床。”珍珠港内尽管停泊70艘各种舰艇,都是美国海上作战的主力,它们却毫无一点儿作战、应战的准备。
1941年9月5日,山本五十六对联合舰队已下达第一号命令,指出:“日本帝国的意图,为了从大东亚赶走英美势力,进而解决中国问题……英美势力从荷属东印度、法属印度支那和菲律宾逐出后,一个独立、自给的经济共荣圈即将建立。我们国家的最大目的,长远的基本原则,则将向全世界宣布”,珍珠港事件爆发了。
——摘编自张继平《珍珠港事件为何发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2.单选题- (共6题)
5.
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柏拉图认为的“最大缺点”
A.带来了雅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 |
B.是对雅典民主政体全面客观的评价 |
C.有利于调动当时雅典居民积极参政 |
D.为后世民主集中制出现提供了借鉴 |
6.
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
7.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中心策略》通告,认为全国群众斗争已经“走向平衡发展的道路”,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直接的革命形势。该通告
A.正确反映了当时的国内革命形势 |
B.预示着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
C.对国内革命形势的估计偏离实际 |
D.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反应 |
8.
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累见不鲜。这
A.进一步固化了小农经济 |
B.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 |
C.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 |
D.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 |
9.
1978年10月,中美洽谈合作的谈判中,美方提出来一个英语词汇“jointventure”将其解释为“合资经营”,“就是把我们的钱包放在一起,合资共同办个企业,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这是一种互利的合作方式。……就是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中方认为既新鲜有趣又不可思议,尽管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 )
A.发展经济必须解放思想 | B.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
C.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 | D.美方资本在中国市场的扩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