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前期,国家实行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商人沦为非法的私商。隆庆元年(1567年)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以后,中国才正式形成了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商人。这一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主感掌握在闽广商人手里”史载,广东“民之贾十三,而官之贾十七……近而广之十郡,远而东西二洋,无不有也。”……以伦敦公会大商人为主的英国特许贸易商人在这一时期英国海外贸易商人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1500年他们控制了英国出口贸易量的一半,到16世纪中叶甚至达到90%,但是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学徒法案》(1563年颁布)的实施,来自绅士、骑士、贵族以及农民等各个阶层的人员都参与了海外贸易。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的旧式商人相比与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明朝中前期,国家实行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商人沦为非法的私商。隆庆元年(1567年)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以后,中国才正式形成了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商人。这一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主感掌握在闽广商人手里”史载,广东“民之贾十三,而官之贾十七……近而广之十郡,远而东西二洋,无不有也。”……以伦敦公会大商人为主的英国特许贸易商人在这一时期英国海外贸易商人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1500年他们控制了英国出口贸易量的一半,到16世纪中叶甚至达到90%,但是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学徒法案》(1563年颁布)的实施,来自绅士、骑士、贵族以及农民等各个阶层的人员都参与了海外贸易。
——摘编自张乃和《15——17世纪中英海外贸易商人主体权利之比较》
材料二:1903年3月,上海绅商集会反对俄国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即曾公开表示“我辈同为国民,休戚与“共”、“应”“合心协力,团结一气”。不仅如此,当时的商人已不再拘泥于士农工商的传统定位,他们将自己誉为社会的中坚,自豪地表示:“今日实业之世界,论人数以商界为至众,论势力以商界为最优”。有的声称:“今日之商家,实操我支那民族存亡起废之权者也。”有的指出:“近文明进步,出产丰富,器用繁多,万国交通,因利生利。而商人居中控御,握一国之财政权,而农、工之有大销场,政界之有大举动,遂悉唯商人是赖。”——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思想观念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给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海外贸易商人在社会成分变化上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的旧式商人相比与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
材料 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根据此方案,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据黄匡时、王书慧《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演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3.
材料:麦哲伦在进行环球航行时首先发现马尔维纳斯群乌(药称马岛,距离阿根廷海岸480公里),此后又有多名欧洲冒险家到达。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登岛后称之为福克兰群岛。18世纪,西班牙将法英势力驱逐。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在该地设置了行政区和军政长官,但1833年英国派军占领马岛,而阿根廷从未放弃收回马岛的努力。
1965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65号决议,敦促双方和平解决。英阿进行了外交谈判,达成密切马岛与阿日常往来的协议。但此时有消息说,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储量可能是英国北海油田的3倍。英阿一度松动的立场又强硬起来。
20世纪80年代后,阿根廷经济陷于严重衰退中,全国上下对军政府不满情绪日益强烈。当时的政府首脑加尔铁里将军匆忙决定以或以武力收复马岛,企图以此激发群众的民族情绪,转移对政府的压力。1982年4月2日,阿海陆空军约4000人一举占领马岛首府,少量英国守军被迫投降,阿宣布收回马岛主权,将其列为第24个省。
在英马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请求下,英议会决定组织特混舰队,奔赴南大两洋应战。英国还宣布断绝同阿根廷的外交关系,停止同阿的经济往来,吁请盟国一道对阿实行经济制裁。4月30日,米国正式谴责阿根廷为侵略者,宣布对阿实行经济制裁,同时保证为英军行动提供援助。英军于6月13日向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发起总攻。阿军伤亡惨重,被迫停止抵抗。6月17日,英国宣布接受阿军的投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阿马岛主权争端的由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长期控制争议海岛的原因。
1965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65号决议,敦促双方和平解决。英阿进行了外交谈判,达成密切马岛与阿日常往来的协议。但此时有消息说,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储量可能是英国北海油田的3倍。英阿一度松动的立场又强硬起来。
20世纪80年代后,阿根廷经济陷于严重衰退中,全国上下对军政府不满情绪日益强烈。当时的政府首脑加尔铁里将军匆忙决定以或以武力收复马岛,企图以此激发群众的民族情绪,转移对政府的压力。1982年4月2日,阿海陆空军约4000人一举占领马岛首府,少量英国守军被迫投降,阿宣布收回马岛主权,将其列为第24个省。
在英马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请求下,英议会决定组织特混舰队,奔赴南大两洋应战。英国还宣布断绝同阿根廷的外交关系,停止同阿的经济往来,吁请盟国一道对阿实行经济制裁。4月30日,米国正式谴责阿根廷为侵略者,宣布对阿实行经济制裁,同时保证为英军行动提供援助。英军于6月13日向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发起总攻。阿军伤亡惨重,被迫停止抵抗。6月17日,英国宣布接受阿军的投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阿马岛主权争端的由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长期控制争议海岛的原因。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公孙弘(前202-前121年),字季,西汉菑川国薛县(今山东滕州南)人。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菑川国又推举公孙弘。于是,他西去长安,到主管征碎的太常街署参加对策。在这次对策中,他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朝廷之上必须是“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又说:“法之所罚,义之所去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这就把法术同礼义融为一体,强调礼义与刑赏的交替为用。此外,他还把儒家的智解释为法家所谓君主用以控御臣下的术,又把二者熔于一炉。这种糅合儒法、以仁义为表、法术为里的治水,也就是杂王霸之道。所以这篇对策,完全符合武帝的旨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对策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公孙弘的思想。
材料公孙弘(前202-前121年),字季,西汉菑川国薛县(今山东滕州南)人。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菑川国又推举公孙弘。于是,他西去长安,到主管征碎的太常街署参加对策。在这次对策中,他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朝廷之上必须是“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又说:“法之所罚,义之所去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这就把法术同礼义融为一体,强调礼义与刑赏的交替为用。此外,他还把儒家的智解释为法家所谓君主用以控御臣下的术,又把二者熔于一炉。这种糅合儒法、以仁义为表、法术为里的治水,也就是杂王霸之道。所以这篇对策,完全符合武帝的旨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对策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公孙弘的思想。
2.单选题- (共4题)
6.
历史表2
历史表2为中国近代工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及比重情况变化(单位: 亿元)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后( )
| 1887年 | 1911年 | 1920年 | 1936年 | 1887~1911年均增长率(%) | 1911~1920年均增长率(%) | 1920~1936年均增长率(%) |
整个工业 | 11.94 | 29.93 | 54.27 | 105.90 | 3.9 | 6.1 | 4.0 |
近代工业 | — | 3.48 | 10.66 | 32.19 | — | 11.8 | 6.71 |
手工业 | 11.94 | 26.45 | 43.61 | 73.71 | 3.4 | 5.1 | 3.1 |
历史表2为中国近代工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及比重情况变化(单位: 亿元)据此可推知,辛亥革命后( )
A.传统手工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
C.我国经济结构在进一步地优化 | D.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
7.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为直接、间接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的关系。由此可知


A.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趋势 |
B.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
C.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 |
D.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