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3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读书至此,不免有疑问。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记》曰:“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又曰:“君使臣以礼。”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事所以衰,罔不由是。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问题
(1)你认为杨树谷产生这种疑问最直接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2)梁启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一步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
(3)结合秦汉以来的历史,你认为梁启超的分析有没有道理?在你看来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

2.简答题(共1题)

2.
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备立宪”更是“一个骗局”。
观点二: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进一步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实行了废除科举,建立新军,起草宪法,设立资政院、咨议局等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政治、军事、教育现代化。
关于清末“新政”的相关材料
第一阶段:1901---1905
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遣留学。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2
 
6912
 
 
1903
769
31428
 
 
1904
4476
69475
2167
 
1905
8277
258873
2303
 
1906
23862
545338
8064
 
1907
37888
1024988
19508
63556
1908
47995
1300739
14846
73703
1909
59117
1639641
23361
90095
1910
42696
1284965
 
 
1911
52500
1600000(约)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③官制、法制改革: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吏员。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法》、《破产法》等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④编练新军: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⑤习俗改革: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第二个阶段:1905—1911年
⑥预备立宪
慈禧太后在接见出国考察大臣时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
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
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非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在13个内阁成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的一个观点展开评论。(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单选题(共17题)

3.
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⑤
4.
任何人都难免有时代局限,相对于开明的林则徐也不例外。他在1839年9月的奏折中写道:“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这种认识
A.是对敌方作战能力误判的结果
B.是政治腐败的结果
C.是中国思想文化落后的结果
D.是长期闭关锁国的结果
5.
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妥协行为
B.英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
D.英国的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6.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 互相矛盾
B. 大同小异
C. 完全一致
D. 互为补充
7.
1894年7月,***联系”,以“安排如何就朝鲜问题开始谈判”。日本方面表示“也不特别反对罗来日本”。这说明
A.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前就有卖国的嫌疑B.两国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C.李鸿章努力以谈判代替可能发生的战争D.两国都有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的意愿
8.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尔兹伯理答复说“目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政治局势。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恢复秩序及保障生命和财产。”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
A.恢复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
D.协同作战瓜分中国
9.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
10.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1.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 ②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③开始出现商品经济 ④外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⑤广大农村仍然主要是一家一户自然经济的经济模式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
12.
洋务派曾经兴办过这类企业:“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这类企业的经营方式应该是
A.官督商办B.官府全面控制C.现代工厂管理D.聘用外商代理
13.
“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14.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B.主张机器生产
C.发展近代交通D.吸收世界文明
15.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反映了哪一派的态度
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
16.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17.
三民主义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所起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③指导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制定 ④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8.
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即答复当时讲学广雅书院的独尊宋学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康有为作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阐明中西伦理的共通性B.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C.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D.说明启蒙思想的普世性
19.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自台事后(即割让台湾)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据此分析,康有为要求变法维新的目的之一是
A.避免农民革命B.推翻朝廷统治C.顺应革命形势D.收复台湾

4.选择题(共7题)

20.

—Hey, John,let me have a look at your new bike, please. How much does it cost?

—I bought it _______ the price of $ 120.

21.

—Jenny, would you like to go hiking with me on Sunday or Saturday?

 —_______ day is OK. I am free all this weekend anyway.

22.

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惑,指迷失方向)也。”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24.

看图选择对应的句子(  )

25.

看图选择对应的句子(  )

26.

阅读下面对话,从方框内7个选项中选择5个恰当的句子完成此对话。

Jenney: Good evening, Nancy.

Nancy: Good evening, Jenney. How was the party last night? {#blank#}1{#/blank#}

Jenney: Yes. There was lots of fun.

Nancy: What about Alice? {#blank#}2{#/blank#}

Jenney: Yes. She enjoyed it a lot, too. By the way, I didn't see you. Where were you last night?

Nancy: Me? Oh, {#blank#}3{#/blank#}

Jenney: Why?

Nancy: There was a baseball match between Class 5 and Class 12. I really prefer watching a match to going to a party.

Jenney: {#blank#}4{#/blank#}

Nancy: It is a very exciting one. It is a very close match.

Jenney: {#blank#}5{#/blank#}

Nancy: Class 5 won the match. 86 to 82.

Jenney: Oh! What a pity to Class 12!

A. Where were you?

B.Was she there?

C.I went to the school gym.

D.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E.What was the result?

F.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tch?

G.When did the match begin?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