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中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发展的因素,并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析。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中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以及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左右;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的17.2%左右。随着争取普选权运动的高涨,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了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发展的因素,并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下一代的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描述了“中国与西方”三个阶段的关系,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材料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下一代的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描述了“中国与西方”三个阶段的关系,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论者指出:“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些情况表明商税征收到宋代首次进入了自身的制度化时期,”这标志着“原来超经济强制性质的抑商政策开始向经济性强制的征商政策转化”。同时,商税征收制度化,也是对商品生产者私有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因为比起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商品生产者缴纳一定的商税,以换取政府承担对商品产权的保护,从成本上来讲是合算的。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制度,并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说明“当私人收益的潜在增长超过交易费用时,便会为建立这种所有权进行种种尝试,政府承担对所有权的保护,因为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低于私人自愿团体所付的成本。“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政府“商旅晚安,课利自厚”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
材料 有论者指出:“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些情况表明商税征收到宋代首次进入了自身的制度化时期,”这标志着“原来超经济强制性质的抑商政策开始向经济性强制的征商政策转化”。同时,商税征收制度化,也是对商品生产者私有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因为比起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商品生产者缴纳一定的商税,以换取政府承担对商品产权的保护,从成本上来讲是合算的。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制度,并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说明“当私人收益的潜在增长超过交易费用时,便会为建立这种所有权进行种种尝试,政府承担对所有权的保护,因为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低于私人自愿团体所付的成本。“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政府“商旅晚安,课利自厚”的目的。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对日参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苏联同意。朝鲜半岛解放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
在《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韩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例》,美国进一步将东北亚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到朝鲜半岛。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会议上,达成《旧金山和约》,日本从法律上恢复了国家独立,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1961年,朝鲜同中国、苏联正式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周恩来曾经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局部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周恩来的观点。
材料:苏联对日参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苏联同意。朝鲜半岛解放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
在《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韩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例》,美国进一步将东北亚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到朝鲜半岛。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会议上,达成《旧金山和约》,日本从法律上恢复了国家独立,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1961年,朝鲜同中国、苏联正式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周恩来曾经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局部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周恩来的观点。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陶行知,原名文溶,早年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1918年夏,他发表了《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造就生利人物,则“国无游民,民无废才”。这种将职业、教育和生活、国家利益相联系的设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表现,也是他积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的思想基础。1923年他和朱其慧、晏阳初等共同倡议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他指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中国以农立国,100个人中有85个住在乡村,平民教育必须普遍的办。……在以后的数年里,陶行知从这种救国救民的平民教育发展中,充实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内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的意义。
材料陶行知,原名文溶,早年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1918年夏,他发表了《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造就生利人物,则“国无游民,民无废才”。这种将职业、教育和生活、国家利益相联系的设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表现,也是他积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的思想基础。1923年他和朱其慧、晏阳初等共同倡议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他指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中国以农立国,100个人中有85个住在乡村,平民教育必须普遍的办。……在以后的数年里,陶行知从这种救国救民的平民教育发展中,充实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内容。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的意义。
2.单选题- (共6题)
6.
史学家韦尔斯指出:“这种先把市民权扩展到一些易于控制的城市,继而又扩展到全国的做法,是罗马发展过程中一个很特别的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总是征服者被自己所征服的民族同化的情况,作为征服者的罗马人同化了被自己征服的民族,“这表明
A.罗马法的实质是市民权 |
B.万民法是市民权的扩展 |
C.罗马法的拓展捍卫了罗马文明的延续 |
D.罗马的武力征服属于法律征服 |
7.
“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防线不中。”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
B.抗战初期敌后战场的作战情况 |
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
D.敌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
8.
北宋仁宗时一改前代食盐政府专卖的做法,创立了“盐钞法”,“令商人就边郡入钱四贯八百售一钞,至解池请盐二百斤,任其私卖,得钱以实塞下,省数十都被运之劳”。此做法
A.强化了“重农抑商”改策 |
B.打破了“重农抑商”政策 |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D.有利于盐业市场的稳定 |
9.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以士为尊,农工商卑”。而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儒商成为商人主体 |
B.社会观念发生转变 |
C.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
D.取士制度发生变化 |
10.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出现后并没有迅速在全行业取代其他动力源。1830年前后,罗伯茨首次制造标准型板用以复制机器零件;1835年患特沃斯制成了新的计量工具,改进了计量工作,使得工程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精确程度。与此同时,一些机械商号相继出现,它们借助机器生产机器,表明机器制造业逐步形成。这些情况的出现
A.使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
B.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
C.改良蒸汽机效用有限 |
D.说明原先蒸汽机技术复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