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聊城一中2019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28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于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2.
   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其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在中国古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了郊中以外,考功司员外郎、主事、令史、书令史、掌固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格勤匪懈。“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二十七条相对其体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薄”,然后逐级检勘、汇总、上报,最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体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考课制度的作用。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民国时期外国传入中国的新词汇(节选)

请从以上词汇表中提取一组词汇(至少3个)概括出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建立中外历史关联。(要求:列出提取的词汇,明确主题,结合史实,中外关联。)

3.单选题(共10题)

4.
在古代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是法律人格。而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表明罗马法
A.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围
C.明确了身份和权利继承的关系
D.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5.
抗日战争中,几乎所有国民党战区都有苏联军事顾问,唯独在中共领导的军队里没有苏联顾问,即使是苏联记者也只有征得蒋介石本人的同意才能进入中共区域。这说明,当时
A.苏联对中共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冲击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出现了分歧
D.蒋介石极力防范中国共产党
6.
1969年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有44个,到1972年底达到88个。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
B.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综合国力实现快速增长
D.提出和平共处五原则
7.
《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条“罢市”的记载,有21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
A.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B.拜金逐利之风盛行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D.史学思想发生变化
8.
表:英国女性对家庭经济贡献(%)

由上表可知,1787~1865年,英国
A.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B.机器生产加剧了工人失业
C.轻纺工业成为重要经济部门
D.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9.
下图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4年7月3日视察武汉汉阳铁厂时拍摄的老照片。拍摄该照片的目的是
A.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忧虑
B.展现近代化运动的成就
C.鼓舞清军对日作战的信心
D.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反思
10.
1979年7月,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一是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二是给企业一定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和资金运用的权力,以打破企业是政府机关附属物的体制。该方案实际上是
A.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B.放权让利以调动企业积极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11.
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这种认识反映了
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较稳固
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
C.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趋势加强
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益明显
12.
西方学者发现,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他们称之为“小文艺复兴”,其中包括“诺森伯里亚文艺复兴”“卡洛林文艺复兴”“拜占庭文艺复兴”“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A.历史概念的多样性
B.历史进程的跨越性
C.历史解释的随意性
D.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13.
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炉,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为流传。这反映了
A.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
B.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
C.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
D.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