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18届高三文科综合综合测试(一)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27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英国殖民非洲的部分史实

——摘编自《非洲简史》1982年版

 
国家
英国殖民史实
尼日利亚
1851年建领事馆,1885年成立尼日尔地区保护地,1900年英国政府直接进行统治。
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国从荷兰人手中两次夺得好望角的部分领土,1814年全面吞并好望角,1872年英国直接管辖,1910年合并组成南非联邦,成为自治领。
肯尼亚
1886年英国与德国瓜分东非后获得肯尼亚,1888年将其并入英国东非公司,1895年由英国政府取代东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尼亚殖民地。
 
材料二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洲国家投资累计达62.7亿美元,已与2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中非论坛的框架下,中国在42个非洲国家承担了公路、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176个成套建设项目。

——摘自中非合作论坛网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非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近年来,有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对非洲在搞“新殖民主义”,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述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初赋役的征派仍以地亩、人丁为依据。由于官僚豪绅隐匿土田和下层百姓的流移,地亩、人丁的确切数字总是难以查清。特别是随着地权的日益集中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丁役或丁役货币化的丁银便成为广大贫民的沉重负担,不断引发百姓逃亡,直接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了稳定税收,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全国丁银额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征收丁银。并且规定:人丁缺额,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或同甲粮多之丁补之。但在实际操作中,地方官吏与豪绅互相勾结、挪移逃避,造成多丁不承、少丁多承的不均衡现象,无法保证丁银收入的稳定。到雍正时,清政府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把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以与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称为“地丁制”,确保了国家财政收入。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摊丁入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摊丁入亩”的积极作用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天演者,即进化之谓也。该理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联系甲午战争后国家危亡的状况,严复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政治目的,就是用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反对顽固派的保守思想,向国人敲响祖国危亡的警钟。严复相信赫胥黎关于生物发展的规律,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为世界是一个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最强横有力,谁就是优胜者,谁就能生存,否则就要灭亡。
因此,此书一出,使当时处于“知识饥荒”时代的中国知识界如获至宝,并产生振聋发聩的广泛影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梁启超读到《天演论》译稿,未待其出版,便对之加以宣传,并根据其思想做文章了。

——摘编自吴晖、俞松《一本书影响了几代人》

(1)根据材料指出严复关于进化论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

2.单选题(共8题)

4.
在罗马早期法中,而且从相当意义上可以说在罗马整个历史中,家庭是法定单位,家庭的首脑―“家父”是唯一为法律所承认的完人,他的子女,无论年龄怎样,即使是罗马市民并且在公法上享有权利,皆受制于家父那不受约束的生杀权。只有家父能够拥有财产,一切由其子女所取得的东西均归他所有。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早期法受习惯法影响
B.家父权临驾于公民权之上
C.家父是唯一被法律保护的完人
D.血缘关系是维系罗马法的纽带
5.
1830年英国辉格党人要求改革下院选举制度,时任首相的托利党领袖威灵顿公爵竭力反对,他认为英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完美无缺”。这一顽固立场使首相威信大跌,托利党内阁垮台。辉格党人组阁后提出的改革法案在下院获得通过,但遭上院否决。此事在英国引发骚乱,辉格党人利用时局迫使国王和上院让步,最终于1832年通过议会选举改革的法案。材料反映
A.《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B.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根本利益难以调和
C.斗争与妥协推动英国宪政制度完善
D.立宪政体未能有效阻止国王和上院专权
6.
1937年11月,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保存战斗力,持久抗战;与消耗战斗力,维持一时体面,两相比较,当以前者为重也。此时,各战区应发动游击战,使敌于占领地区疲于奔命也。”1938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故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战略。此战略意在
A.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
B.塑造政府积极抗战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汲取中共游击战术的经验
7.
《张家山汉墓竹简・市律》中记载,“诸诈人以有取,及有贩卖、贸卖而诈人,皆坐减(贼)与盗同法。”,“诸谋盗铸钱,颇有其器具未铸者,皆黯以为城旦春。智(知)为及买铸具者,与同罪。”据此可知
A.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市场管理依照法律执行
C.豪强势力受到一定打击
D.商业活动得到有效规范
8.
下表为古代家谱记述,据此可以判断
出处
记述
程氏《族约》
吾邑地狭人稠,无田可耕,故人多逐末,奔走江湖,车马舳舻几半天下。”
汪氏《家训・守职业》
“商贾亦治生之一道,……然苟取之不失于义,亦可保其清白体。”
江氏《家诫・生理》
“切莫图放债,放债多怨言;切弗走江湖,江湖多损失。……惟持田与士。此是靠金漆。”
 
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家谱能反映社会价值观
C.经商获利视为不义之财
D.传统农耕思想根深蒂固
9.
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注:工商税含盐税、厘金、关税等。摘引于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导致工商税超过田赋
B.1911年工商税超过田赋说明中国已迈入现代化国家
C.民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使两税差距拉大
D.税收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
10.
1979年10月武汉市开始恢复个体工商业的登记发证工作,而且率先于全国,把汉正街开放为小商贩集中经营的市场。11月第一批核发小百货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103户,汉正街成为一时颇有影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材料反映了
A.武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11.
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道:“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政府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措施
B.农民不满余粮收集制的过激行为
C.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D.农民消极应对农业集体化运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