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明帝即位之初,下诏:“今选举不实,邪怪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又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赢弱,先急下贫。其务在均平,无令枉刻。”从慎重选举官吏着手,对吏治进行整顿。……明帝统治时代多次下诏减免赋税摇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民。他即位之初,即下诏“赦陇西囚徒减罪一等,勿收今年租调”;“天下亡命殊死以下听得赎”。……故史称永平之世,“天下安平,人无摇役,岁比登稽,百姓殷富,粟解三十,牛羊被野”。
(1)据材料,概括汉明帝即位后治国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汉明帝治国措施的主要作用。
(汉)明帝即位之初,下诏:“今选举不实,邪怪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又郡县每因征发,轻为奸利,诡责赢弱,先急下贫。其务在均平,无令枉刻。”从慎重选举官吏着手,对吏治进行整顿。……明帝统治时代多次下诏减免赋税摇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民。他即位之初,即下诏“赦陇西囚徒减罪一等,勿收今年租调”;“天下亡命殊死以下听得赎”。……故史称永平之世,“天下安平,人无摇役,岁比登稽,百姓殷富,粟解三十,牛羊被野”。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汉明帝即位后治国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汉明帝治国措施的主要作用。
2.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3年5月的“三叉戟”会议上,在讨论亚洲太平洋战场时,丘吉尔怀疑中国是一个重要基地,轻视支援中国的努力。,而美国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特别强调中国的重要性,主张必须对华采取积极态度。……美国强调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他轻视远东战场,相反,美国积极倡导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目的是想尽快与德国法西斯决战,迅速结束欧洲战事,把重点转向亚太战场。因此,美国实际上执行的是一种“两洋战略”。……迅速实施霸王计划正好符合“罗斯福在战时根据胜利要早而美国伤亡要少这一原则”,美国的“两洋战略”必须迅速结束欧洲战场,在亚太战场得到苏联对日作战的保证。
—摘编自藏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据材料,指出美国“两洋战略”的实质和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两洋战略”的影响。
材料1913年5月的“三叉戟”会议上,在讨论亚洲太平洋战场时,丘吉尔怀疑中国是一个重要基地,轻视支援中国的努力。,而美国从全球战略的角度考虑,特别强调中国的重要性,主张必须对华采取积极态度。……美国强调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他轻视远东战场,相反,美国积极倡导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目的是想尽快与德国法西斯决战,迅速结束欧洲战事,把重点转向亚太战场。因此,美国实际上执行的是一种“两洋战略”。……迅速实施霸王计划正好符合“罗斯福在战时根据胜利要早而美国伤亡要少这一原则”,美国的“两洋战略”必须迅速结束欧洲战场,在亚太战场得到苏联对日作战的保证。
—摘编自藏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
(1)据材料,指出美国“两洋战略”的实质和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两洋战略”的影响。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陶行知,原名文溶,早年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1918年夏,他发表了《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造就生利人物,则“国无游民,民无废才”。这种将职业、教育和生活、国家利益相联系的设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表现,也是他积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的思想基础。1923年他和朱其慧、晏阳初等共同倡议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他指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中国以农立国,100个人中有85个住在乡村,平民教育必须普遍的办。……在以后的数年里,陶行知从这种救国救民的平民教育发展中,充实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内容。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的意义。
材料陶行知,原名文溶,早年改名知行,后又改名行知。1918年夏,他发表了《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造就生利人物,则“国无游民,民无废才”。这种将职业、教育和生活、国家利益相联系的设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表现,也是他积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的思想基础。1923年他和朱其慧、晏阳初等共同倡议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他指出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间去的运动;中国以农立国,100个人中有85个住在乡村,平民教育必须普遍的办。……在以后的数年里,陶行知从这种救国救民的平民教育发展中,充实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内容。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陶行知倡导平民教育的意义。
2.单选题- (共4题)
4.
《十二铜表法》规定,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后来法律又规定,生来自由人与解放自由人不得通婚。这说明
A.法律存在一定的保守性 |
B.公民间存在严重不平等 |
C.平民权利缺乏法律保障 |
D.注重保护罗马的公民权 |
5.
唐代天宝初年,政府曾在长安举办一次史无前例的盛大的“得宝”展览会,所展览物品多来自南方,其中相当部分是南方各郡的丝织品。这反映了
A.南方成为丝织业中心 |
B.北方生产技术严重落后 |
C.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 |
D.南方各郡经济得到发展 |
6.
据1933年《中国工业调查报告》统计,中国17个省市的纺织资本在工业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为12.5%,总产值为15.9%,工厂数量为39.5%,工人数为61.8%。由此可知,当时
A.纺织工业技术最为先进 |
B.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
C.传统纺织业已完全崩溃 |
D.遏制了西方的商品倾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