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户籍有丁帐、丁口簿、五等丁产簿等单行户籍,均只计男口。其中五等户籍制经宋初三朝逐步完备。五等户籍是按有无土地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指占有田地、承担赋役的人户,并按土地多少划分为五个户等;客户指没有田地的人户,主要是佃户,但也是国家编户。一等户是大地主,二三等户是中小地主,四五等户和客户是农民,第四等户属于自耕农,第五等户多数属于半自耕农。主户和佃户通过契约形成了地主和佃户的关系,这表明佃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随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宋朝取消了人口税,实行以田亩为主征收赋税,但仍征丁口赋。王安石变法时许多地方取消丁帐改设甲册,作为征兵征赋之据,只限登记男口。
(2)根据材料,说明五等户籍制的管理范围,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主户和佃户”关系的影响。
材料 宋代户籍有丁帐、丁口簿、五等丁产簿等单行户籍,均只计男口。其中五等户籍制经宋初三朝逐步完备。五等户籍是按有无土地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指占有田地、承担赋役的人户,并按土地多少划分为五个户等;客户指没有田地的人户,主要是佃户,但也是国家编户。一等户是大地主,二三等户是中小地主,四五等户和客户是农民,第四等户属于自耕农,第五等户多数属于半自耕农。主户和佃户通过契约形成了地主和佃户的关系,这表明佃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随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宋朝取消了人口税,实行以田亩为主征收赋税,但仍征丁口赋。王安石变法时许多地方取消丁帐改设甲册,作为征兵征赋之据,只限登记男口。
——摘编自《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和特点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指出宋代户籍的管理对象。(2)根据材料,说明五等户籍制的管理范围,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主户和佃户”关系的影响。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3年11月《开罗宣言》:“中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可以领有之小岛在内。”
材料二 第一条甲:日本与每一盟国间之战争状态,……即告终止。乙:各盟国承认日本人民对于日本及其领海有完全的主权;第二条乙: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及要求;第六条甲:各盟国所有占领军,应予本条约生效后尽早撤离日本……。但本款规定并不妨碍外国武装部队依照或由于一个或二个以上的盟国与日本业已缔结或将缔结之双边或多边协定,而在日本领土上驻扎或留驻。
(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变化的意图。
材料一 1943年11月《开罗宣言》:“中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可以领有之小岛在内。”
材料二 第一条甲:日本与每一盟国间之战争状态,……即告终止。乙:各盟国承认日本人民对于日本及其领海有完全的主权;第二条乙: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及要求;第六条甲:各盟国所有占领军,应予本条约生效后尽早撤离日本……。但本款规定并不妨碍外国武装部队依照或由于一个或二个以上的盟国与日本业已缔结或将缔结之双边或多边协定,而在日本领土上驻扎或留驻。
——1951年9月8日美国主持对日和约《旧金山和约》
(1)根据材料,概括两则材料对“台湾及澎湖列岛”规定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简述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变化的意图。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布移驻重庆办公宣言,上海、南京等地的机关、团体、学校纷纷向后方撤退。1937年底,包含科教、文化等各条战线的人流、工厂物资等源源不断地来到宜昌,1938年10月,武汉失陷,涌入宜昌的人流达到顶峰。但40天后川江就进入枯水期,所有滞留人员和物资必须在40天内运完。被誉为“中国船王”的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宜昌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苦战40天后,1938年12月初,当江水水位低落时,拥塞在宜昌的3万多名待运人员早已运完,九万多吨器材也运走三分之二,其运量达到民生公司1936年总和。至1940年6月宜昌沦陷,民生公司转运人员150余万,转运货物达100余万吨,日军看到的却是一座空城。其后,大后方很快建立了一系列成为中国抗战工业命脉的工业区,为抗战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强后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卢作孚的历史功绩。
材料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发布移驻重庆办公宣言,上海、南京等地的机关、团体、学校纷纷向后方撤退。1937年底,包含科教、文化等各条战线的人流、工厂物资等源源不断地来到宜昌,1938年10月,武汉失陷,涌入宜昌的人流达到顶峰。但40天后川江就进入枯水期,所有滞留人员和物资必须在40天内运完。被誉为“中国船王”的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宜昌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苦战40天后,1938年12月初,当江水水位低落时,拥塞在宜昌的3万多名待运人员早已运完,九万多吨器材也运走三分之二,其运量达到民生公司1936年总和。至1940年6月宜昌沦陷,民生公司转运人员150余万,转运货物达100余万吨,日军看到的却是一座空城。其后,大后方很快建立了一系列成为中国抗战工业命脉的工业区,为抗战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强后盾。
——摘鳊自《宜昌大撤退:卢作孚与他指挥的中国版敦刻尔克》
(1)根据材料,概括卢作孚“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卢作孚的历史功绩。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前期,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公然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欧洲科学技术处于停滞状态,比罗马帝国时期大大倒退衰落了。随农业耕作较大发展,欧洲技术获得了重新进步,印刷机和火药武器的使用使欧洲机械发明达到了顶点;十字军东征和东西文化交通为大学的7起铺平了道路,最早兴办的大学是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和萨莱尔诺大学,随后巴黎、牛津大学相继产生,到15世纪,西欧建立了近80所大学,这些大学具有很强的国际性。欧洲大学重新翻译阿拉伯文献、学***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是继1956年“向科学进军”、1978年“科学的春天”之后,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中国和欧洲科技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的相似状况。
(3)根据材料一、二,简析中国当代科技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前期,教皇格里哥利一世公然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欧洲科学技术处于停滞状态,比罗马帝国时期大大倒退衰落了。随农业耕作较大发展,欧洲技术获得了重新进步,印刷机和火药武器的使用使欧洲机械发明达到了顶点;十字军东征和东西文化交通为大学的7起铺平了道路,最早兴办的大学是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和萨莱尔诺大学,随后巴黎、牛津大学相继产生,到15世纪,西欧建立了近80所大学,这些大学具有很强的国际性。欧洲大学重新翻译阿拉伯文献、学***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是继1956年“向科学进军”、1978年“科学的春天”之后,中国科技发展进程中又一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近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后期欧洲科技发展、崛起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中国和欧洲科技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的相似状况。
(3)根据材料一、二,简析中国当代科技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
2.论述题- (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温床,大气的襁褓,资源的宝藏,商贸的窗口,国防的前哨。亘古历史证明,谁控制了海洋,谁征服了海洋,谁就能领航人类文明的“快船”。因此,“蓝色”火炬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海洋文化始终引领着人们“向海洋进军”的风雨历程,并给予最及时、最粗犷、最公正的褒贬奖惩。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历史一再证明,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
问题: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简洁准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海洋,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温床,大气的襁褓,资源的宝藏,商贸的窗口,国防的前哨。亘古历史证明,谁控制了海洋,谁征服了海洋,谁就能领航人类文明的“快船”。因此,“蓝色”火炬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海洋文化始终引领着人们“向海洋进军”的风雨历程,并给予最及时、最粗犷、最公正的褒贬奖惩。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历史一再证明,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封海而衰、开海则盛。
问题: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简洁准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7题)
6.
1941年,中共中央在延安阎店子创建发电厂,它是我党领导电力事业发展的开端,尽管发电功率只有3千瓦,却将原有的几十个无线电台的联络范围,一下子扩展到了国统区乃至苏联。中共当时发展电力工业旨在
A.为抗日根据地提供生产和生活能源 |
B.彰显中共提倡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
C.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抗战信息的交流 |
D.为打败国民党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
7.
下图是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老照片,图中发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八国联军在攻打北京城时,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这些现象反映了


A.中国当时民族意识国家观念现状 |
B.中国近代民主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
C.三民主义中驱逐鞑虏的革命精神 |
D.国内民族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矛盾 |
8.
1919年5月11日《每周评论》载《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这表明
A.巴黎和会导致了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
B.新文化运动后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高涨 |
C.在中共领导下学生运动的水平得到空前提高 |
D.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到无产阶级革命阶段 |
10.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19个成员国中13国直接参战,其余6国提供后勤支援的一场局部战争;1999年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l票弃权(中国)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战争正式结束。这说明当时
A.美国的“一超”地位已经严重动摇了 |
B.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 |
C.中国在国际政治多极化中孤军奋战 |
D.俄罗斯仍对美国支配地位构成挑战 |
11.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更加发展 |
B.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 |
C.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 |
D.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