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试卷★预测卷(全国Ⅱ卷) 文科综合 历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199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0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层治理机制。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即渊源于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每户给印牌一张,写明本户丁口、从业状况,户内外有人外出或有客来访都要注明;保长、甲长、牌长每天傍晚稽查各户有无异样。

——摘编自部编教材试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部编教材试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2000年,城市社区建设在全国推行。社区制的特征在于:其管理理念是以民为本,从原来的管理居民转变为服务居民,强调服务意识;其管理形式是去行政色彩,在社区(居委会)内再组建自治组织进行自治,强调居民参与治理,发挥居民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其管理目标是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作,既减轻政府负担,又发动社区力量,达到社区善治。

——摘编自景跃进《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同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治理的异同,并说明19世纪英国城市治理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5年1月中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重点规定了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政策。即从1985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消统派购后,农产品不再受原来经营分工的限制,实行多渠道直线流动。农产品经营、加工、消费单位都可以直接与农民签订收购合同;农民也可以通过合作组织或建立生产者协会,主动与有关单位签订销售合同。与改革统派购制度相适应,发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85年农产品统派购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1985年农产品统派购改革的影响。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20年代,美国共和党政府从其保守的国际秩序观念出发,试图纠正凡尔赛体系的弊端,以实现欧洲的稳定与安全:一是削减德国的战争赔款,并在此基础上向德国和欧洲输入美国的资本;二是以停止贷款相威胁促使欧洲国家实现安全合作,解决《凡尔赛条约》引发的欧洲边界与安全问题。1925年10月在美国干预下欧洲各国召开洛迦诺会议。《洛迦诺公约》规定,德法和德比之间的边界维持现状,双方不得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相互进攻或入侵以及诉诸战争;彼此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一切争端。德国同法国、比利时、波兰和捷克还签订了双边仲裁条约,规定今后发生冲突,如外交方式无法解决时,则提交仲裁法庭和国际法院加以解决。虽然在德波和德捷协定中没有维持边界现状的内容,但是缔约双方承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

——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洛迦诺公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洛迦诺会议的影响。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汤显祖出生于明朝中后期,年仅二十一岁中举人,因得罪朝中权贵,汤显祖在科场上颇受困顿。而立之年才进入仕途。南京官场上政治腐败,使得汤显祖对仕途感到失望。“金阊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汤显祖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在《牡丹亭》中,他将自己的思想寄托在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身上。杜丽娘和柳梦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正是这种敢于反礼教的爱情故事,才打动了观众,使汤显祖的《牡丹亭》成为"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西厢》交胜"的划时代之作,成为家传户诵深受欢迎的舞台主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从事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文学艺术的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叶的传播
公元前三世纪
茶叶在中国开始盛行
公元四、五世纪
茶叶被当作商品用来与邻近国家进行贸易
唐朝时期
茶开始成为大众化饮料
公元805年
日本僧人最澄大师来中国研读佛经,并从中国带茶籽及茶树带回日本栽种,深得天皇喜爱,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
十七世纪初期
茶叶开始在欧洲流行
1773年
北美殖民地发生波士顿倾茶事件
19世纪
英国人历经多次的中国茶树移植,最后也成功地在大吉岭地区培育出茶树,也成就了大吉岭的世界第一好茶的商业价值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6题)

6.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颁布《党员十二守则》,并用来要求学生,希望以此“改造人心,统一行动”。这一条例
A.巩固了统一战线
B.维护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C.壮大了抗战力量
D.改变了中日之间力量对比
7.
1964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评价媒体对北约重组事宜的报道时,明确指出:“我们可以说已经不受它(北约)的支配了……我们将不带着任何痛苦离开它……不是我们离开北约,而是北约对我们转过身去。”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A.寻求脱离欧洲一体化进程
B.积极追求外交的独立性
C.打破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D.改变了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8.
南宋时期临安城内各种“社”、“会”之类的组织十分常见。“社”大多为演艺人员组织,“会”则是从事市民文学创作的文人组织。与手工业组织相比,“社”“会”组织较少受到政府干预,且多属于民间自主的活动团体。这表明南宋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松动
B.艺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市民阶层群体意识增强
D.经济发展刺激民主自治的产生
9.
由下图可知,18世纪以来
A.佛罗伦萨消费水平最高
B.英国生产总值日益超越中国
C.中国生产总值落后于世界
D.西欧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高
10.
1919年上海地区成立了植棉改良推广委员会,并聘请农学专家协助工作,从国外引进优良棉种,在鄂、豫、湘、冀等省设立植棉试验场16所,就地研究指导植棉改良。这一举措
A.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C.协调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D.抵御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11.
1960年8月,中国领导人提出了逐步恢复1958年中断的中日贸易,11月签订了中日民间贸易协定,1961年中日贸易逐步恢复。中国领导人甚至认真考虑了签订协议,从美国进口粮食的问题。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谋求同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B.追求外交工作的独立自主
C.内部环境影响对外决策的制定
D.国家利益与美日趋于一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