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19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25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7世纪40年代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
清朝设立军机处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19世纪40年代
鸦片战争,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二月革命,发表《共产党宣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丑条约)签订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一一据《古今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上表为17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政治经济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四川省2015级高三全国Ⅲ卷冲刺演练(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8年11月14日,慈禧太后临去世前下旨:“嗣后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载沣)裁定。”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立即向华盛顿发电,汇报北京政权交替的情况。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收到北京电报的同时,收到了一封康有为从美洲发来的电报。康有为在给罗斯福的电报中指控北洋领袖、军机大臣袁世凯谋害光绪皇帝,变换君主,扰乱中国。康有为希望罗斯福能够致电北京的柔克义公使,以美国的名义联合所有国家,不予承认摄政王的合法地位。但柔克义提醒罗斯福道:“调查这里的官员和外国人,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相同的——康有为在中国没有追随者,他在1898年对光绪帝的影响现在被认为不利于真正的改革。”
——整理自李德林《最初的国会一晚清精英救国之谋1910-1911》
材料二
谕军机大臣等、近闻有海外逆党。乘国家多难之际。妄思煽乱。肆意捏造谣言。其诬妄狂悖(谬)。直有使君臣上下所不忍闻者。复敢刊印函单。分致京外各衙署回所学堂。淆乱是非。多方簧鼓。居心尤属险恶。著邮传部迅电各处邮政局。认真拣查。遇有自外洋寄来汉文函件。字迹封式在五件以上。分致上项各处者。立即拆阅。傥语涉悖(荒)诞。即刻一律焚毁。其各埠外国邮信局社。亦由该处地方官。婉商仿行。共保治安。
——1908年12月《宣统朝政纪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8年康有为的意图及美国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1908年底加强控制的社会背景,并结合材料分析1908年康有为意图落空的根源。
3.
   材料:雍正即位之初,贪官污吏纳贿盛行,库帑不足,财政匮乏。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五月,率先在山西省实行火耗归公,后逐步推广。措施如下:第一,以前造成亏空的责任不追究,但必须在限期内改正。规定除陕西外,限三年内,无论贪污挪用的问题是否已经被查出,务必如数补足。如限期不完,从重治罪。第二,设立会考府负责全国支出经费的核算,不合规定的不准报销。第三,清理各种陋规,须保留的收入作为公款。过去用于官员受益的各种征派收入或禁止奢侈浪费形成的收入,统归国家财政。火耗归公后,一部分用于弥补亏空,一部分作地方公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火耗归公后,私征、暗征减少,火耗征收率有所降低,在弥补亏空的同时,追查亏空原因,过去私征贪占官员的行为受到了一定限制。

——赵兴罗、李少会《古代吏治整饬与财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火耗归公改革的背景与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火耗归公改革的积极影响。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越南战争特需订货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动力。美国士兵使用日本制造的蚊帐、手表、相机、发电机、吉普车和手纸。这些日常生活消费很大程度上拉动着日本经济的增长。越战期间,为确保日本对美国越战政策的支持,美国采取了倾向于日本的对日贸易政策,逐渐放宽进口限制,日本对美贸易平稳上升,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战争期间,日本政府以经济合作的方式打入东南亚。在战争升级的年代里,日本对韩国、泰国、南越、菲律宾的出口迅速增长。
1965年2月7日起,美军直接出兵南越,把越战升级为“局部战争”。日本的反美舆论骤然高涨,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接踵而至,第一次将矛头对准了美国大使馆。
——李鸿美《试论越南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越南战争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社会对越南战争的态度。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材料 大同七年,梁武帝于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经、研究经术。梁武帝还派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学教育的普及。除了官学的兴盛,民间私学亦逐渐活跃。一些儒士在地方聚徒讲经,大者千余,小者数百。梁武帝不仅给予儒士很好的待遇,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另外,梁武帝在重用儒士时,取消了门第之见,很多寒品后门通过治经而“随才试吏”。习经者队伍不断扩大,经学复兴之貌日新月异。梁武帝亲自参与修订了按照儒家体系构建的国家各种礼仪制度,他不仅积极参加经学辩论,还亲自登台讲经。在他的影响下,自王侯贵族到朝臣学士,无不以治经为己任,他们经常进行辩论、讲经。皇族子弟亦入国子学习经、讲经。梁初时,研习经学蔚然成风,经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摘编自孙君倩《简论梁武帝与梁初经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武帝为促进梁初经学发展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武帝重视经学的目的和影响。

3.单选题(共7题)

6.
登特列夫认为:“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成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他的意思是罗马法
A.演变为成文法是历史的进步
B.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
C.维护了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
D.体现基本正义和理性原则
7.
(四川省2015级高三全国Ⅲ卷冲刺演练(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
A.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B.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C.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
8.
1856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前,清政府与联军代表进行通州谈判,接受了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款,但在礼节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联军代表拒绝了见皇帝时必须跪拜的要求后,清政府逐扣押39名联军代表作为人质。这些事件
A.体现出清政府军事外交失据
B.折射出晚清近代民族意识淡薄
C.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D.成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借口
9.
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
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
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
10.
1982年,邓小平针对社会法治涣散的局面指出:“盗窃国家财产,贪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所以,现在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邓小平的目的是
A.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中心工作
B.维护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C.推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司法执行和法律效力
11.
唐代南方人民发明了灌溉工具连筒,它是用粗竹相连,打通竹内关节,用以引水,它能够架越涧谷,把水引到对岸。杜甫在《春水》中曾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重视农业工程建设
B.小农经济下的水利特色
C.手工业与农业密切结合
D.文学折射了经济的繁荣
12.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宣称:“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这表明文艺复兴
A.强调人和人性的价值
B.论述了天赋人权思想
C.是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
D.将人类从神权中解放出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