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国家是在保留了原始氏族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在家中,家长变成了国家的君主,氏族血缘关系引发的关爱父母、兄弟、姊妹的血亲之爱必然带到和移植到国家管理上去,社会关系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由此形成敬民、重民、爱民的“民本”治国主张。
材料二 希腊进入文明社会时摆脱了氏族血缘关系的束缚,所建立的国家是与氏族血缘无关联的城邦。希腊的城邦是独立自主的小国,强调的是公民的集体治权,公民大会则是公民集体的最高治权,一切公职向公民开放,所有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城邦国家中的公职都是通过选举产生,轮番而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民本”思想与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启示。
材料一 古代中国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国家是在保留了原始氏族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在家中,家长变成了国家的君主,氏族血缘关系引发的关爱父母、兄弟、姊妹的血亲之爱必然带到和移植到国家管理上去,社会关系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由此形成敬民、重民、爱民的“民本”治国主张。
材料二 希腊进入文明社会时摆脱了氏族血缘关系的束缚,所建立的国家是与氏族血缘无关联的城邦。希腊的城邦是独立自主的小国,强调的是公民的集体治权,公民大会则是公民集体的最高治权,一切公职向公民开放,所有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城邦国家中的公职都是通过选举产生,轮番而治。
——以上材料均据《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中国“民本”思想和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民本”思想与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启示。
2.
材料 估税制是东晋南朝特有的一种税制。史载:“晋自过江,凡货卖奴婢、马牛、田宅有文劵者,率钱一万,输估四百人官,卖者三百,买者一百。无文劵者,随物所堪,亦百分收四,名为散估。历宋、齐、梁、陈如此以为常。从此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故使均输(纳税),欲为惩励。虽以此为辞,其实利在侵削。”这种估税也就是交易税,有文劵的“输估”可称为“契税”,用于大宗或特定商品的交易,零星、分散、不立文劵的经常发生的小额交易,称之为散估税。东晋南朝的估税由卖者、买者双方分出,卖者负担3%,买者负担1%。这亲,卖者所负担的3%相当于过去2%税率的一倍半,再加买方出1%的税,纳税的面是有所扩大的。此外,“诸有市易……明从劵契”,徐陵说:“吾市徐枢宅,为钱四万,任人市估,文劵历然”,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买卖也要付市评估,确定价格,立有文劵,据以征税。……对此,东晋甘卓镇襄阳评道:“为政简惠,善于绥抚,估税悉除,市无二价。”南朝萧子良说:“顷市司驱扇,租估过刻,吹毛求瑕,廉查相继。”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东晋南朝推行的估税制度。
——摘编自徐信艳《中国古代流转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东晋南朝估税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东晋南朝推行的估税制度。
3.
材料 唐朝初期,政府轮番抽调府兵到其所隶卫府或边防重镇服役。府兵一般都能按规定轮换,勋赏也较丰厚,于是府兵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从高宗、武后起,由于同边境各民族的频繁战争,府兵得不到轮换,加上勋赏不行,府兵地位下降,因此富人千方百计逃避兵役,兵役负担逐渐落到穷苦农民身上。后来,作为府兵制的基础的均田制也日趋破坏,府兵之家也不免杂徭,府兵制走向衰落。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在京兆、蒲、同、岐、华等州选募府兵和白丁12万,分隶诸卫,后称为彍骑。这标志着募兵制的兴起。以前府兵是按农户出丁,自备资粮,不但负责宿卫,还要负责征战,而彍骑则是自由应募,应募后由政府授田,专门负责宿卫,军用设备则由官府发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玄宗前后兵制的差异,并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黄水华《中国古代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玄宗前后兵制的差异,并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2.单选题- (共16题)
4.
古代希腊在设立陪审法庭时,陪审员由拈阄法从公民中选出来与法官组成的法庭,案件审理最终由陪审员与法官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裁决。这种做法
A.导致司法审判的历史性倒退 |
B.是民主精神在司法领域的体现 |
C.彻底摆脱了贵族势力的影响 |
D.防止了雅典司法审判出现错误 |
5.
《十二铜表法》第十表肯定了侵犯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都是违反国家法律。而不是触犯上帝、有悖神意。这一规定体现的罗马法的特点是
A.突出了人文理性 |
B.突出了实践性强 |
C.私法最为盛行 |
D.重点维护国家利益 |
6.
有学者认为,美国建国后建立的制度,既可以看见英国的影子,又可以看到美国自己的创造。其中英国的“影子”和美国的“创造”分别是
A.议会政治三权分立 |
B.责任内阁联邦制度 |
C.议会政治参众两院 |
D.责任内阁三权分立 |
7.
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内政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的政治格局在战争中悄然发生了重大变化,埋下了变革的种子。中国的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的表现是
A.中国的抗日力量得以不断地壮大 |
B.中国民主和革命的阵营不断壮大 |
C.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
D.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升 |
8.
遵义会议从中央领导层面摆脱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扰,确立了***的领导地位,实际上就是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割据的政治军事路线和灵活机动的军事战略。这表明,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
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的武装斗争 |
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
D.确立了***思想的指导地位 |
9.
1858年(咸丰八年)11月,清朝与英国在上海签订《中英通商章程》,规定:
(1)海关聘用英人;
(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
(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
(4)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这一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1)海关聘用英人;
(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
(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
(4)允许鸦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这一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便利了英国商人对华商品输出 |
B.清朝的关税自主权由此开始丧失 |
C.清朝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
D.清朝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0.
1912年1月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向世界各国发布《对外宣言书》,宣布“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孙中山的这一外交政策
A.是针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提出的 |
B.旨在争取列强对临时政府的支持 |
C.在实施的过程中收获了丰硕成果 |
D.最终使临时政府的处境更加尴尬 |
11.
从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大罢工开始到1917年3月15日尼古拉二世退位止的8天时间内,临时政府取代了沙皇政府。这次事件
A.完成了俄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B.标志着俄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
C.完成了俄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
D.使俄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
12.
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意识到:第一,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第二,改变“一条线”战略,反对霸权主义。于是,我国在外交战略方面采取了
A.为巩固政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B.团结一条线策略以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
C.落实独立自主、不结盟和全方位的原则 |
D.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形成全方位良性互动 |
13.
以下是二战后初期有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时局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大人物代表美国,小人物代表西欧国家,协议涉及经济援助方面)。对该漫画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冷战政策的效果较明显 |
B.美国意图控制和利用西欧 |
C.欧洲复兴的希望在美国 |
D.两极格局激化集团内部予盾 |
14.
英国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导致矣国大城市人口增长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带来了大量劳动力 |
B.纺织业等制造业快速发展 |
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锋民涌入 |
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上升 |
15.
内忧外患之中,清政府终于走上了改革之路。这场改革运动强有力的推动者是那些在平定造反的战场上建立战功的将领。他们在战场上切深地体验到现代武器的威力,发展近代工业是他们的合理选择与要求。他们倡导的改革
A.促进了中国真正意义的近代化 |
B.促进了中国人民的真正觉醒 |
C.使清政府摆脱了内忧与外患 |
D.恢复了汉族官僚对时局的掌控 |
16.
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经济组织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以及政社不分等都无法赋予商品生产者应有的地位和活力。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A.各地相继撤乡设镇,发展城镇经济 |
B.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干部管理水平 |
C.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和村委会 |
D.推广土地流转承包,实行村民自治 |
17.
它“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材料中“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A.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 |
B.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
C.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提高 |
D.推动了农业生产商品化 |
18.
不少启蒙思想家甚至提出了“公民的私有权必须通过一部民法典来加以确认”的要求。康德在此基础上更是区分了理性的公共使用权与私人使用权,并明确提出:“唯有学者,而不是君主,才能拥有这种理性的公共使用权!”康德的这一主张
A.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 |
B.具有鲜明的德意志的特色 |
C.是德国君主立宪的基础 |
D.突出了思想自由的重要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