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得分训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46142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4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亮剑》中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抗战初任八路军386旅独立团团长,指挥全歼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后来,李云龙会同国民党358团团长楚云飞袭击日军县城守备部队,全歼日军守备部队官兵,从此两人惺惺相惜,成了朋友。1941年冬天,李云龙率独立团在野狼峪设伏,全歼日军两个中队,引起极大震动。日军为剪除独立团,袭击赵家峪,并将李云龙妻子抓进平安县城。于是,独立团直接进攻平安县城。攻城期间,楚云飞部自觉阻击驰援平安县城的日军。在平安县城之战后,楚云飞派两个营进驻李云龙团部所在地大孤镇,此举激怒了李云龙。李云龙以演习为名,围困楚云飞部,迫使其撤离大孤镇。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李云龙与楚云飞在淮海战场上交战,双方险些同归于尽。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草。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统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贷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

——摘编自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高校就业改革的意义。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美国政府联合图书出版业成立了战时图书委员会,组织出版了多个系列和版本的图书。“大西洋系列”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学诸多领域。“新世界书架系列”则收录了《丧钟为谁而鸣》《天下一家》等著作。“海外版本系列”出版流行的平装书与口袋书,有多种语言版本,其中尤以“军队版本”最为突出。“军队版本”图书采用订书机装订而不使用胶水装订,图书的宽度大于高度,每页能够容纳两列2.5~3英寸的短文本。此外,在图书中还记录了大量鼓励性的话语,如《戴尔的战争》扉页写着:“书是武器——在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每个人都可以读到他喜欢的东西。”《美国如何生存》和《美国外交政策和关国的战争目标》等图书也有英语、法语、荷兰语等不同语种的版本,在海外市场广受追捧。

——摘编自刘蒙之、刘乔《“二战”期间美国战时图书委员会的出版活动与历史影响审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战时图书委员会出版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时图书委员会出版活动的作用。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谊出生于洛阳。少有オ名,能诵诗书善文,十几岁就辅佐治理河南那,成후著。21岁被汉文帝征召,委以博士之职。后又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他看到秦朝因先进的制度而統一天下,主张刘汉王朝“重法”,从秦亡的教训中又看到仅仅依靠法律,很难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又提“隆礼”。为进一步代替秦制,他以儒学为基础设计一整套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朝、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针对当时“背本趋末”、“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他上《论积贮疏》提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加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提出治者要“去淫修之俗,行节俭之术,使车與有度,衣服器械各有制数”。在对待请候问题上,他提出“众建请侯而少其力”的方针:在原有的诸候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请侯,诸候王的封地,一代一代分割下去,愈分念少,直到“地尽而止”,力量也就愈来愈弱。鉴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想提拔赏谊担任公之职,遭到官僚与宗室阶层反对,诸侯周勃、东阳候张相如、冯敬等老臣上书,认为他“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亦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谊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对贾谊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属性。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和群体服务,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镇的广场以及其相邻建筑如牌坊,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发展,“庙会”兴起并成为新的公共场所。唐宋以来,城市布局和公共空间明显发展。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娱乐场所等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新中国的城市和公共空间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偏好,历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等传统方面,还顾及了社会弱势群体和邻里联谊等新兴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状态,宏伟的林荫大道和广场,早期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几何学构图也重新出现,这些体现着人对社会和自然的有力控制。19世纪以来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大,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空间问题。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人与环境、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矛盾,20世纪初以来,英美等国着重从美观舒适、卫生、精神文化等方面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和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欧洲国家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的原因。
(3)以近代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为例,简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3.单选题(共6题)

6.
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由此可知,英国内阁制度
A.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7.
下图是1960年德国漫画家所绘的《戴高乐的欧洲之路》。作者意在说明
A.法德和解奠定了欧洲合作基础
B.法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C.法国借欧洲联合提高大国地位
D.法国促成了欧洲新联盟的建立
8.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
“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确立
9.
2017年3月1日,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整个展览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篮头盔。那么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
10.
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代洋纱洋布销售日广,本纺土布去路滞减。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绒带,类似这样的现象在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对普遍。这主要表明
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C.手工织布业获得新发展
D.民族纺织工业日益萎缩
11.
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将一些抽象理念人格化,比如和谐女神、胜利女神、健康女神。祭祀这类神祗的宗教节日大多在执政官换届选举之时。这反映了
A.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盛行
B.公民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
C.执政者重视政治理念宣传
D.罗马人尚武色彩非常浓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