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3)结合三四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原因。
(4)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真实意图。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转自历史风云网
材料三 (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
材料四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3)结合三四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原因。
(4)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真实意图。
2.
(2017年新课标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2.单选题- (共21题)
3.
(题文)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公民民主 | B.人民民主 |
C.间接民主 | D.代议制民主 |
4.
古希腊历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那些著名的思想家,都对民主持批评或否定的态度,如柏拉图是拥有民主权利的雅典公民,但他却反对雅典的民主制。这是因为古代雅典的
A.民主制不能够确保公平和正义 |
B.民主制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 |
C.下层公民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 |
D.民主制使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 |
5.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
A.是口头流传的生活习惯 |
B.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
C.是古罗马的成文法 |
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
6.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
B.中西方开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 |
C.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
D.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 |
7.
“它超越了城邦制狭隘的政治框架,创立了一个将地中海世界的不同国家合为一体的世界国家”。“它”的经验受现代国家推崇的是
A.创建民主政治,公民轮番而治 | B.推行以法治国,追求万民平等 |
C.不断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 D.调整政治制度,强化公民权力 |
8.
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等。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突出依法行政 |
B.对君主的制约 |
C.对权力的监控 |
D.强调主权在民 |
9.
近代英国和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逐步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但两国政治制度各具特色。以下表述属于英国代议制与美国不同的是
A.体现司法独立原则 |
B.政府掌握行政权 |
C.首相为国家元首 |
D.内阁对议会负责 |
10.
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度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 |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
D.行政机构权力逐渐凌驾于议会之上 |
11.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汤姆斯·弗里德曼说:“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和硅谷,不在于空军和海军,不在于言论自由和自由市场,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及其背后的制度。美国强大的真正力量在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汤姆斯·弗里德曼颂扬的是美国的( )
A.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的制度 |
B.完善的经济体制和先进的科技 |
C.宪法和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
D.联邦制度和两党轮流执政 |
14.
19世纪70年代,法德通过不同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下列关于两国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国权力中心不同 | B.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 |
C.议会行使立法权力 | D.都体现一定的民主精神 |
16.
19世纪中叶,“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17.
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说明巴黎公社
A. 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B. 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
C. 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 D. 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A. 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B. 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
C. 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 D. 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8.
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
A.《共产党宣言》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指南 |
B.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步完善 |
C.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
D.巴黎公社的失败是由于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
19.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
D.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
20.
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解体
B. 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
C. 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D. 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
A. 美苏两极格局即将解体
B. 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
C. 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D. 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
21.
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刹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己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
23.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
C.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
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
3.选择题- (共8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