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4603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31

1.论述题(共1题)

1.
   《国家宝藏》是CCTV在2017年第四季度开始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全国九大博物馆包括辽宁省博物馆走进公众视野。辽博的“中国古代货币”展厅中收藏有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块交子印版的拓片图(教材必修2中“交子”图即来源于此)。交子,为北宋成都人发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开始发行,但实物不存。我国最早出土的交子铜质钞版早年流失日本,国内只有这张印版拓片图。版面为竖长形,长16厘米,宽9.1厘米,上半部刻着29个字,下半部刻有房屋、人物和成袋的包装物,以及3个人正在房屋外面空地上背运货物等图形。

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为辽宁省博物馆的“交子”拓片图写一则简介。(要求:史实准确;至少从2个角度写,其中应包括“交子”产生的原因、意义)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评说经济史人物。
材料 张弼士(1841~1916年),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杰出的爱国华侨实业家。18岁时到东南亚谋生,凭借善缘、机遇及精明,其事业如日中天,对东南亚地区影响深远,当地殖民当局多次封官赐爵,皆被拒绝,他说“吾生为华人,当为振兴中华民族效力”。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葡萄酿酒公司张裕酿酒公司。1893年后,清政府任命张弼士为新加坡总领事。1904年,他上奏朝廷,提出振兴商务的十二条建议,描绘出一幅“实业兴邦”的宏伟蓝图。1905年以后,张弼士在国内投资创办织造、玻璃、建材、采矿、制盐、垦牧等多家企业。1915年,在旧金山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张裕产品一举荣获4枚金质奖牌。不仅如此,张弼士心系祖国建设和革命,甲午战败后,他拿出80万大洋振兴北洋水师;辛亥革命爆发后,以南洋中华总商会和他本人的名义,捐赠了一笔巨款给孙中山……他还热衷社会福利和教育事业,1900年,黄河大决口,他募集银两百余万赈济灾民;先后在国内和东南亚等地兴办了多所学校等。1916年,张弼士病逝于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享年76岁,后由巴达维亚移柩回广东大埔县家乡安葬,途经新加坡、香港,沿途荷、英政府都下半旗志哀,民众更不计其数。

——摘编自徐春霞《红顶商人张弼士》

(1)根据材料概括张弼士家国情怀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弼士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3.
当前我国的精准扶贫事业正在进入攻坚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就十分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广大农村中,贫农占人口的大多数,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最重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即土地。1929年4月江西《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1930年2月7日在江西吉安东固地区的陂头村制定的二七《土地法》对征收农业税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规定,税收比例根据收入多少确定,“每人分田收谷五担以下的免收土地税”,有利于减少农民税收负担,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中共实行“抽肥补瘦抽多补少”的政策,政策更加倾向于贫苦的农民。政府还提倡自力更生、互帮互助,在组织形式上,成立了互济会、灾民斗争委员会、灾民自卫队等互助组织,改变了以往完全依靠政府来救贫的模式。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广大农民欢天喜地,积极从事生产,粮食产量增加,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府受到群众拥护。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在根据地的反贫困措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实行后产生的影响。
(3)概括近代英国和中共革命时期反贫困措施对我国今天扶贫工作的启示。

3.单选题(共21题)

4.
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救济农村”、“复兴农村”、“乡村建设”、“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浪潮,当时晏阳初、梁漱溟等知识分子也直接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这表明当时
A.国共对峙唤醒了农村的自救意识
B.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广泛
D.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
5.
下表反映了1961~1992年间参加不结盟运动会议参会国家的统计情况,从表中内容可推知
年代
会议
参会国总数
1961年
第一次会议
25国
1970年
第三次会议
54国
1979年
第六次会议
95国
1989年
第九次会议
101国
1992年
第十次会议
108国
 
A.世界格局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秩序
B.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
C.更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WTO
D.经济区域集团化成就显著
6.
成立于1600年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了如下条件----如果公司破产、欠债,不管出多大事儿,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不牵连其他责任。由此奠定了有限公司制度,影响至今。这一制度
A.奠定了大工厂制的基础
B.保证了王室的尊贵地位
C.确立了财产私有的原则
D.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
7.
《史记·平准书》云:“富商大贾,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为解决这样的危机,汉武帝推出了系列政策,包括:
①改革币制,推行开元通宝
②加收重税,抑制富商大贾
③物价管理,实行盐铁酒专卖
④颁布推恩令,列侯归郡管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
据宋人记载,宋朝的富商们流行“榜下捉婿”:每到科考放榜之日,土豪们都涌到榜下抢新科进士当女婿,“一婚至千余缗”。这一独特的婚俗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宋朝
A.婚姻观念的开放自主
B.科举考试的开放性促使官商相互勾结
C.士商的身份界限消失
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身份等级制
9.
从《管子》管制盐铁的“官山海”、商鞅管制粮食贸易的“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李悝“取有余以补不足”的平籴法,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来看,当时
A.官府将盐铁和粮食当作重要经济物资
B.盐铁和粮食方面的交易为官府所垄断
C.商人富贾在盐铁和粮食方面与民休息
D.战国与秦汉时期的经济政策趋于一致
10.
据明清时期的土地契约文书记载:江西“田骨属掌田者,曰大买;田皮属掌耕者,曰小买。”江苏“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均系一田二主”。由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
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加强
B.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C.江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土地的经营权相对独立
11.
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由此可知汉代
A.手工业发达促进社会层次划分
B.丧葬开始出现奢靡浪费社会风气
C.手工业发展与封建礼制相适应
D.等级制推动了手工业者技能提高
12.
唐代中期之前基本没有海上商路,唐代后期开始,中外交通路线有逐渐由陆路向海路、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这反映出
A.陆上商路因战乱而中断
B.宋元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C.经济和贸易格局的变迁
D.海路运输更具商业优势
13.
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即《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但在随后的10年里,美国的工业垄断组织却从24家增加到157家,资金总额增加了近7倍。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国会力图维护美国中小企业的利益
C.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
14.
沃尔的《面临危险的生命: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公共卫生》一书有很多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公共卫生隐患的细节描写,从面包、茶到动物和人类的污秽,再到传染病、职业病、空气和水污染等。据此可知,沃尔主要强调
A.近代英国的环境污染现象较为严重
B.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经济发展缓慢
C.社会化大生产促使经济危机的出现
D.工业革命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15.
1500年前后,欧亚大陆区域间的奢侈品贩运,被来自海洋的必需品的大规模贸易所替代。欧洲的商业城市、贸易中心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对这一转变下列排序准确的是
A.威尼斯――里斯本一安特卫普――巴黎
B.威尼斯――塞维尔――阿姆斯特丹――伦敦
C.热那亚――安特卫普――里斯本――伦敦
D.热那亚――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
16.
有研究发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劳动力价格远高于大部分欧陆国家,同时拥有取之不尽的煤炭资源,这样就有了足够的市场动力来发展新技术。后来美国的崛起也是如出一辙:工价高、资源丰富便宜,使用机器有利可图。由此可以看出
A.工资水平高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优势
B.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发明
C.资本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工业革命
D.资源丰富成为使用机器的关键
17.
1910年,晚清官方在南京举办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还设有两个外国展厅。其中,湖北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广东的黑檀、汕头的亚麻抽绣,最吸引人眼球;外国展品有英国机器、德国和日本军用物资、美国的广告等。各省众多人士纷纷乘坐火轮、火车前去参观。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开始实业救国
B.被迫开放市场
C.主动融入世界
D.出现“短暂春天”
18.
有同学在总结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线索时,借用股市词汇描述(如下图)。若要探寻“高开”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D.欧美列强增强投资
19.
陈启源于1873年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厂房占地约为1.44公顷,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带招收男女工,有1500多工人,95%都是女工。由此可知
A.当地自然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
B.当地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打大
C.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诞生
D.西方民主思想在华广泛传播
20.
下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该图说明当时中国
A.税收项目较为单一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关税税率不断提高
2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学界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几个阶段。这反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缺乏连贯性朝令夕改
B.经济理论有“左”的、右的干扰
C.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上前后自相矛盾
D.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与时俱进
22.
《管子》记载了管仲(?--公元前645年)的经济思想:发展生产要“辟田畴、制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此谓厚其生”,"无市,则民乏矣;无末利,则本业何出?",“务本饬末则富”。由此可知管仲主张
A.重农抑商
B.工商食官
C.农工商并重
D.自由主义
23.
华北太岳闻喜三区店头村翻身农民召开敬奉毛主席大会。大家都说:“过去敬灶君爷,什么事都不顶,毛主席一来,咱就翻了身,才是真正的活财神哩!”大会结束后,全村群众到家里都把灶君爷的像扯掉,贴上毛主席像,每天吃啥敬啥,还有鞠躬,形成敬奉毛主席运动。该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革命根据地实行打土豪、分田地
B.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C.新中国成立各级人民政府成功组建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4.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有1975年12月《云梦睡虎地秦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说明
A.秦律经济法规十分欠缺
B.秦朝法制严密领域广泛
C.秦朝法制受罗马法影响
D.秦朝君民矛盾异常尖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